徐蘭蘭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呢?通過摸索、學習,筆者找到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看圖說話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特別是低年級教材,每篇閱讀課文都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很好地呈現(xiàn)了課文內(nèi)容。教學中,教師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能訓練學生的表達和傾聽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一冊中的課文《人有兩個寶》時,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小朋友們用手在做什么?”教學《秋姑娘的信》時,讓學生看圖說說“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在做什么?”等。圖畫對于學生來說更直觀形象,而將圖畫轉(zhuǎn)換成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二、一問一答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中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訓練學生聽與說的能力??梢允菐熒g一問一答,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問一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中的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第一自然段時,可以問學生“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誰的故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水井圖,引導不認識水井的學生怎樣去問、去請教別人,知道的學生又如何回答。有學生這樣問:“我想知道這是什么?”也有學生這樣問:“請問這是什么?”顯然,后一個學生較前一個學生更有禮貌。其他學生回答:“這是水井?!痹谶@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訓練,學會了“問”的學問。
三、復述課文
在蘇教版教材中有部分課文要求學生學完后能復述課文,但有一部分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并不能將課文內(nèi)容復述下來,有些甚至連主要內(nèi)容也不能說出來,這就是口語交際能力缺失的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復述方法,引導學生將學過的課文復述下來,這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復述課文的過程中,要組織運用語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如在教學《九色鹿》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概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甚至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講這個故事,這個要求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提綱或者一些關(guān)鍵語句,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開口說的機會,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想象說話
豐富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是因為學生們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換句話說,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能讓我們的語言更豐富更具有感染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想象說話的機會,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陳毅探母》時,可抓住關(guān)鍵詞“細心地詢問”“談家常”,讓學生展開想象——“陳毅元帥怎樣細心地詢問病情?”“陳毅元帥和母親談什么家常呢?”在學生想象說話時,教師充當母親角色,與學生展開對話,學生對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感興趣,在想象說話時,以學生的身份演繹課文中陳毅元帥的角色,這種新鮮的“角色”讓學生更有表現(xiàn)欲,從而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續(xù)編課文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電影的結(jié)尾都會留下一個懸念,給觀眾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語文教材上很多課文也是這樣,結(jié)尾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在教學這類課文時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續(xù)編課文,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上《烏鴉和狐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狐貍將肉叼走后,烏鴉會怎么做呢?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時,結(jié)尾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有一天,兔媽媽又出門采蘑菇,這次小黑兔會怎么做呢?還有薛法根老師在教學《猴子種果樹》時,結(jié)尾讓學生續(xù)編故事:正當猴子傷心時,一只(
),對猴子說:“猴哥猴哥,有句農(nóng)業(yè)諺語叫‘櫻桃好吃樹難栽”猴子一聽心想:(
)。
六、置換角色
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時,是以雙重身份參與的,一是“學生”的角色;二是他的交際角色,即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置換學生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扮演角色的內(nèi)容。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黃山奇松》等描寫名勝古跡和著名風景區(qū)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學點“導”的學問;學完《狐貍和烏鴉》一文,可以舉辦模擬法庭,以原告烏鴉起訴狐貍,讓一學生扮演“小法官”,將其他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當原告烏鴉和被告狐貍的律師,圍繞“騙肉”展開一場辯護,讓學生體會‘辯”的樂趣。
七、評析人物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人物故事,在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其自身的形象與特點。在學完這類課文后,讓學生評析這些人物,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如在學習《爭論的故事》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評析故事中的兄弟倆和評理的老人。在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讓學生評析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形象,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與人交往,離不開口語交際??谡Z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小學生必備技能之一。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在專題訓練中培養(yǎng),更要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