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釗 李根 張繼超
今年為農(nóng)歷丁酉年,是我國傳統(tǒng)的生肖雞年。雞是十二生肖中的第十位。十二生肖產(chǎn)生于漢代,其實,雞的形象早在三星堆時期就出現(xiàn)過。圖一的青銅雞即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其高14.2厘米,這件作品比較寫實,但又以夸張的手法突出表現(xiàn)雞的頭部大而圓的眼睛和渾圓的嘴,具有漫畫似的幽默感,在與尖棱頂冠的對比中尤能顯現(xiàn)充滿靈氣的神情。其實,中國人飼養(yǎng)雞的歷史至少有5000多年了。湖北京山縣出土的陶雞,經(jīng)過測定就是5000年以前的作品。《周禮·春官》記載,西周時期,朝廷專門設有主管官員管理養(yǎng)雞事務。那時候,雞是祭祀時的一種重要祭品。而十二生肖出現(xiàn)在漢代,興盛于隋唐。很多學者都認為十二生肖是代替地支記憶的一種方法,我們認為實際上它應該代表的是遠古時期的一種圖騰。世界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中,圖騰崇拜的對象可以是各種變形的動物、植物,甚至河流、土地、石頭等。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費雷澤在其著作《金枝》中提出圖騰崇拜的起源:一是先民出于安全考慮把自己的靈魂寄放在某個動物身上,這時圖騰崇拜便產(chǎn)生;二是先民有意識地設計出的一種補充經(jīng)濟生活的巫術形式,即不同部落負責提供充足的、供經(jīng)濟消費的某種動物或植物;三是圖騰崇拜受孕論,這是先民進行個人崇拜的表現(xiàn)。家雞是從一種叫原雞的森林鳥類進化而來,但在古代國人的心目中,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洞呵镞\斗樞》稱,“玉衡星散為雞”,意為雞是由星宿下凡所化而成的。漢朝韓櫻《韓詩外傳》則說雞有文、武、勇、任、信等五種高貴的品質(zhì)。在漢代,人們還把雞作為神靈。圖二為陜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中的“牛首東王公”和“雞首西王母”。而雞能辟邪的俗性在我國很早就有流傳了,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里就有記載。魏晉時,殺雞祭門禳惡氣的風俗非常盛行。古人認為天與人之間存在著某種感應關系,而能捕捉到天與人的感應的動物之一,就是雞。雞卜,起源于古代越人。《史記·封禪書》里有記載,《漢書·郊祀志》也有越巫雞卜的記載。即先祝禱,然后把雞殺了,根據(jù)它骨頭的樣子等預測吉兇。同時,由于雞和吉利的吉音相同,人們賦予雞很多文化蘊含。
漢代黃老思想盛行,道教興起,神祗不計其數(shù),人們“敬神如神在”,在人與神之間幾乎看不出區(qū)別。連皇帝也要尋找長生不老之計,求神的保佑。漢宣帝聽說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便派人“持節(jié)而求之”。神雖然沒有請到,但從漢畫像上看,似乎在民間已經(jīng)流傳。
《漢書·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jié)而求之?!比绱咀ⅲ骸敖鹦嗡岂R,碧形似雞?!?/p>
《漢唐地理書鈔》輯《樂資九州要記》:“蜻蛉縣有禹穴。蜻蛉即云南廢邑,有禹穴,穴內(nèi)有金馬碧雞,其光倏忽,人皆見之。漢王褒人蜀祀之?!?/p>
花錢源于漢代,是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tài),各具姿容,稱它為古代“銅版畫”并不過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花錢中的銘文和圖像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神話故事。對花錢的研究,其實也是探索并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雞的形象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花錢當中。其實,花錢中豐富的內(nèi)容,是各代民俗民風的縮影;吉祥的內(nèi)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十二生肖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種,如圖三即為十二生肖背龍鳳,直徑10.5厘米,此花錢尺寸巨大,做工精美,大氣,背面是四神中的龍和鳳,莊重靈動,意味著天地聯(lián)通的神靈,正面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而雞就在其中。
其實談十二生肖,中國最初的歷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種符號,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種符號,偶與偶、奇與奇搭配計算年、月、日、時,前者稱天干,后者稱地支,將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以及又與陰陽五行相配。十二生肖產(chǎn)生后,大約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秦、西漢幾代。直到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用政府命令的形式固定下來,在太原北齊婁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畫中,發(fā)現(xiàn)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該墓頂部是天象圖,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圖。婁睿墓壁畫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象之下,雷公之上,可見十二生肖也是一種天神,也可以保護主人死后靈魂升于空幻境界。這一點,與后來將十二生肖作為厭勝避邪之物是一脈相通的。而雞的形象就在其中。
圖四,為明代十二生肖八卦背毒蟲花錢,直徑73毫米,厚度3.9毫米。十二生肖活靈活現(xiàn),配合著道教的八卦圖樣,體現(xiàn)出十二生肖在道教思想中的重要性,同樣,雞也在其中。
圖五為宋代香花供養(yǎng)背星官生肖雞,直徑3.32厘米。
昴日星官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傳說住在上天的光明宮,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雞。神職是“司晨啼曉”,其母是毗藍婆菩薩。在《封神演義》中,其原名為黃倉。《西游記》在中國家喻戶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途中在毒敵山琵琶洞被蝎子精困住,那妖怪異想天開,想與唐僧結(jié)為夫妻。孫悟空、豬八戒屢戰(zhàn)屢敗,后經(jīng)黎山老母指點,昴日星官慷慨答應下界降妖。等到孫悟空引誘蝎子精出洞來戰(zhàn),星官現(xiàn)出本相,長叫一聲,妖怪現(xiàn)出原形,再叫一聲,蝎子精渾身酥軟,死于面前。
圖六為嘉德拍賣行,宋代,“萬國佛陀”背本命星官雞花錢,直徑43.5mm。此花錢文字規(guī)整,動物與佛像為高浮雕,形象生動。
“卍”,佛教名詞,象征吉祥福瑞,武則天定為漢語讀“萬”。佛陀本指釋迦牟尼,后演為覺悟真理者之總稱,為佛教用語,梵名Buddha,巴利名同。又作浮頭、沒馱、步他、辭陀、復豆、浮屠、浮圖,意為覺者、覺悟者。
至于“本命星官”,民間認為,人在本命年里,會遇到許多災厄,只有進行禳解才能祈求神靈庇護,逢兇化吉。本命年的由來還要追蹤到干支紀年。我國古代紀時法是以天干和地支相配,用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huán)配合,以甲子到癸亥共得六十時。以此計年,六十年為一周,稱“六十甲子”。在南北朝時期,開始以十二動物分配十二地支,《論衡·物勢》:“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俗以人之生年定其所屬。
宋代道教盛行,道教中人創(chuàng)造了“本命”說,凡本人出生年時都在六十甲子的干支之中,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道教還將六十甲子星宿化,六十甲子成為六十尊元辰星宿神,并塑像在廟宇中供奉,讓人們頂禮膜拜,祈求幸福。十二地支屬相稱“十二元辰”,考古學上稱“十二支神”,我國六朝至唐宋墓葬中有石刻神像及陶俑等出土。宋元時期又稱“本命元神”“本命星官”,而“十二元辰”在明代的神話傳說中也是天上神仙,能驅(qū)邪降福?!段饔斡洝分袑懙溃骸坝竦奂磁伤奶焱酰瑓f(xié)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帝、四值功曹等,布下十八架天羅地網(wǎng),下界來捉那妖猴?!彼卧獣r期吉祥錢盛行,道教中人分別鑄造了十二枚“本命”吉祥錢,按十二地支分配十二屬相成一系列,面鑄“本命星官”,屬相及地支文字,背鑄道家符。十二枚吉祥錢上有十二個本命星官,民間按各人屬相取以佩戴,以祈求平安吉祥。傳世所見“本命星官”吉祥錢有以下幾種類型: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一動物(生肖),穿上牌面書“本命星官”四字,錢背道家符或“福德長壽”四字;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一動物(生肖)或多一鶴,穿上牌面“(地支字)生”,背面道教符;錢面穿右一星官,穿左云彩中一動物(生肖),背“福壽延長”四字并道教符;錢面穿左一星官,穿右一生肖動物并地支字,背道教符;錢面右一星官,穿上一生肖動物,穿左一龜一鶴,背海波并有篆書四字。
還有一種民間吉祥錢,錢文為“本命星官”或“申生”“戌生”“亥生”“酉生”等,總共12枚,是單獨繪畫的各個生肖?!吧晟奔礊楹?,“戌生”即為狗,“酉生”即為雞。圖中雞的形象,都在接受神的點化。而十二生肖套錢,大多鑄制于宋元時期。
宋元后期,十二個“本命星官”錢分別鑄造似乎覺得麻煩,此時出現(xiàn)了一種錢面“本命星官”像,背鑄十二地支及十二屬相的吉祥錢,將十二個屬相合在一枚錢上,不同屬相的人都可用。這類“星官”錢制造精致,星官道貌仙骨,風姿飄逸。但這類錢在星官的旁邊出現(xiàn)了一龜一鶴,究其來歷,龜鶴比喻長壽,供養(yǎng)本命星官錢的目的是祈求長壽,故在此類錢上增加龜鶴,亦是很自然的事情。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思想信仰等的改變,“星官”錢上除出現(xiàn)龜鶴之外,又出現(xiàn)了蛇。龜蛇合體在當時成為一種降魔驅(qū)邪的吉祥物,稱“玄武”,有時代表神界的“玄天上帝”,處處可以用上。
再有一種“星官”錢,錢面左女右男兩星官,穿上牌面“本命”兩字,穿下一虎形。錢背穿上“?!弊郑┫乱宦梗ㄖC祿)。此錢和大多數(shù)“星官”錢不一樣,錢面兩星官和“長生保命”吉祥錢相似,虎形除此錢外未見其它動物。背面福祿在“本命星官”錢上也不多見,一般星官錢背面是道家符或者是十二支文字及動物生肖圖像。可見“本命星官”錢亦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脫離了原有的規(guī)范,為人們的喜愛所改變而有所“創(chuàng)新”了。下面幾枚花錢正是反映了上述內(nèi)容,而這一枚花錢實際上還表現(xiàn)出佛教與道教思想的融合。
圖七為宋代,龜鶴齊壽背本命星官雞花錢,直徑54.9mm,嘉德拍賣行,此花錢制作精美。
圖八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宋代,香花供奉本命星官雞花錢。
圖九為嘉德拍賣行,宋代“福德長壽”背本命元神雞花錢,直徑56.0mm。
圖十為嘉德拍賣行,元代,本命星官雞花錢,直徑57.2mm。
在中國民俗喜慶活動中,吉祥圖案被人們寄托了良好的祝愿,渲染喜慶氣氛,美化家居,贈人以禮,祈福致祥。一幅幅吉祥圖案流傳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幅幅吉祥圖案帶來一家家的歡樂。
吉祥圖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多種多樣,有一種是利用漢字中有很多字字音相同或相近來表示一定的含義。如:蝙蝠的“蝠”與“?!?;喜上眉梢,用喜鵲的“喜”,梅花的“梅”與“眉”;綬帶的“綬”與壽等。由于雞和吉伺音,所以民間利用雞來表達吉祥如意。圖十一和十二都具有這種含義。
圖十一,清“元祿太珍”背雞花錢,直徑30.7mm。
圖十二為民國,功名富貴生肖雞花錢,嘉德拍賣行。
它們的寓意都應該和吉祥如意有關,由于民間追求這個寓意,因此它們的制作也都非常精美。
雞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人類精神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雞文化”,一種動物文化能具有如此之大的普泛作用則十分少見。在花錢、漢畫像石、銅鏡以及瓷器字畫中就充分地體現(xiàn)出這一點,我們從花錢、漢畫像石、銅鏡、國畫、瓷器等中可以看出雞文化的社會形態(tài)、宗教信仰、藝術構(gòu)想,從中表現(xiàn)出民間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奇思妙想的神話。因此,它是我們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值得我們?nèi)パ芯?。在世界風云變幻的年代中,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詩詞:“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边@也是對雞形象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