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政
我的奶奶是個白白胖胖的老太太,喜歡盤腿坐在自家床上。她經(jīng)常戴一頂洗得十分干凈的白布圓帽,兩鬢和腦后露出銀色的發(fā)絲。她面色白皙,臉上的皺紋長而深刻,溝壑和回曲中藏著歷經(jīng)的歲月。奶奶纏過足,有傳說中的“三寸金蓮”,我曾見過她的小腳,除大腳趾外,其他四個腳趾像菊花花瓣一樣扭曲著。
有一年冬天,奶奶在家里炒菜,一邊炒菜一邊喘氣。爸爸從外面進來看到奶奶,接過鏟子就說道:“娘啊,以后你就別炒了。”從那天開始,每頓飯前,奶奶就盤腿坐在床上,等著兒女們把飯菜端上來。
說到吃飯,姑姑和爸爸都格外佩服奶奶。飯菜端過來,奶奶總是會很耐心地吃完。如果身體不好或者心情不佳,就慢點兒吃,分多次吃,但一定會吃完。這是奶奶樸素的智慧——不吃飯,身體不會好;吃不飽,心情會更差。
有一年冬天奶奶突然昏迷,我們趕快把她送到醫(yī)院急救,大家都以為奶奶不行了。后來奶奶勉強恢復了一些意識,能睜開眼睛,但說不了話。爺爺在家里坐著不斷嘆氣,那時他腿腳不好,眼睛也看不見,我聽見他說:“你走就走吧?!睕]想到奶奶竟然從生死線上挺了過來,只是臀部因為長期臥床生了褥瘡。
在奶奶生命中的最后幾年,她很少下床,也不怎么出門。這時,她被姑姑們津津樂道的另一個優(yōu)點也顯現(xiàn)出來了,那就是超強的記憶力。比如過年時一個小輩的親戚來看她,對她講誰家的誰生了個孩子,是男的還是女的,長得像誰;來年或者隔年這位客人再來時,奶奶就會問他:“你們誰家的誰生的那個孩子怎么樣了?”
2007年的某天,爸爸突然來電話說奶奶身體不太好,讓我趕快回家。我坐火車趕回家,奶奶那時已經(jīng)快要昏迷了,估計剩下的時日不多。沒想到我剛見到奶奶,還沒來得及說話,奶奶就昏迷了,再也沒有醒來。
奶奶走后,我們一大家子還和從前一樣聚在一起吃飯,但沒有奶奶在床上坐著,總感覺少了些什么。一個老人經(jīng)常是家庭的紐帶,有她,家就有靈魂;沒她,家就缺少味道。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