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卿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十二歲的小月和四歲的小梅姐妹倆跟隨爸爸從城市搬到了鄉(xiāng)下居住。因為媽媽生了病,需要在鄉(xiāng)下的醫(yī)院里靜養(yǎng)很長一段時間,而爸爸每日在家和醫(yī)院之間奔波,所以懂事的小月就像一個小大人似的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
鄉(xiāng)間一棟被當地人稱為“鬼屋”的舊房子成為了她們的新家。鄉(xiāng)下的一切,都和城里不同。綠意蔥蘢的夏日,充盈著勃發(fā)的生機。安靜、恬淡的生活,也因為有了煤煤蟲(灰塵精靈)、龍貓這些另一個世界的來客們,而變得生動起來。淘氣的小梅竟然跟隨從房子里搬走的精靈們,穿過樹籬的通道,來到大樹洞里,遇到了正在酣睡的大龍貓。就這樣,龍貓走進了小姐妹倆的生活,用夢境般的奇幻撫慰了她們內心深處對媽媽病情的擔憂和無助,給了她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那只從頭到尾僅在影片中出現了四次,幾乎沒有什么臺詞的龍貓(Totoro),以其憨笨稚拙的形象,準確地擊中了無數觀眾的萌點。在龍貓身上,寄予著我們對童年和美好的所有想象。龍貓和那些大大小小的精靈們,“就像我們的鄰居,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只有小孩子純真的心靈才可以捕捉它們的行跡”。只有純凈如孩童,才能真正感受自然的美好,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大師宮崎駿就這樣書寫著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著自己強烈的愿望。
溫暖的情感,靜謐的風光,可愛的小姐妹,還有那只萌萌的龍貓,共同編織了一個至純至美的童年夢境??赐觌娪埃闶欠褚蚕胱哌M風的甬道,穿過灌木叢的綠色長廊,找到大樹洞中酣睡的龍貓?
1988年4月16日,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宮崎駿、高畑勛執(zhí)導的《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同時上映,不得不讓人驚嘆于電影背后的巧妙構思。一部影片,講述戰(zhàn)爭的傷害與苦痛,在戰(zhàn)火的陰影中添加螢火蟲的點點光亮;一部影片,在鄉(xiāng)村牧歌中悄悄放入戰(zhàn)后生活里遺留的病痛、死亡、掙扎。吉卜力就在這樣的細致描畫中,鮮明地表達出對戰(zhàn)爭的痛惡與反對,對溫暖、明亮、寧靜以及種種打動人心的美好的眷戀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