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琦
溫室大棚是設施農業(yè)的主要形式,要保證它的種植產(chǎn)量和質量,水源保障至關重要。但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水資源缺乏,降雨季節(jié)分布不均,旱澇交替,如何有效利用寶貴的雨水資源、提高溫室大棚的綜合效益越來越受到重視。
受新疆坎兒井自流灌溉的啟發(fā),結合滲灌技術,我設計了一種溫室大棚集雨自動滲灌系統(tǒng)。
一、背景介紹
溫室大棚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對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廣大農村地區(qū),溫室的灌溉大多使用地下水或河水,實行漫灌或噴灌,也有一些采用滴灌,但水資源利用效率都不高。
此外,對于一些化肥和農藥,如果采用漫灌方式,植物根系不能有效吸收,浪費養(yǎng)分的同時還會污染水資源和土壤。而城市的屋頂?shù)臏厥掖笈锎蠖嗍褂米詠硭疂补?,成本高,效益低?/p>
滲灌是一種低能耗灌溉技術,在不到1m的壓力水頭甚至無壓狀態(tài)下,就可以進行灌溉。滲灌與地下滴灌非常相似,將管狀灌水器埋在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當管內充滿水時,水通過管壁內的微孔滲出管外,傳輸?shù)街参锔俊?/p>
與地表漫灌相比,滲灌可減少地表蒸發(fā)和深層滲漏,大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灌溉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0%以上,農業(yè)灌溉每年缺水約三百億平方米。雨水是一種寶貴的水資源,但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雨量分布不均衡,雨季雨水過多,旱季雨水過少。
以成都市為例,年降雨量為759mm至1155mm。雨水最多的月份出現(xiàn)在8月,月降雨量為199mm至258mm,最少的出現(xiàn)在1月,月降雨量為4.3mm至19mm,年內分布極不均勻。
本文提出的溫室大棚集雨自動滲灌系統(tǒng)就是利用溫室大棚的自身特點,將雨水收集儲存后再分配,并結合滲灌技術實現(xiàn)雨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基本原理
利用溫室大棚外頂面良好的不透水性和傾斜坡度蓄積雨水,實現(xiàn)雨貯旱供,并配套大棚內部的滲灌管網(wǎng),利用重力作用,在不使用電力的情況下,建設自流灌溉系統(tǒng),提高雨水資源的利用率。
三、結構組成
溫室大棚集雨自動滲灌系統(tǒng)由集雨子系統(tǒng)、儲水子系統(tǒng)和自動滲灌子系統(tǒng)組成。
1.集雨子系統(tǒng)
集雨子系統(tǒng)由集雨面、擋雨板和集雨面入水口組成。溫室大棚一般采用透光不透水的材料做頂棚,形成一個弧形坡面。下雨時,雨水順著坡面流到地面,滲入土壤中或隨地面排水溝流走。
集雨子系統(tǒng)將溫室大棚頂面作為集雨面,在頂棚外表面選擇合適的位置,使用粘黏等方法固定弧形擋雨板,擋雨板高為3cm至5cm,在弧形最低處開一個圓孔作為集雨面入水口。下雨時,擋雨板攔截從大棚弧面滑落的雨水,使其匯集到集雨面入水口,最后進入大棚內頂部的儲水管中。
集雨面入水口的口徑大小按降雨量的大小設計,在入口處安置過濾網(wǎng)。擋雨板在集雨面入水口處形成一個外翻弧口,當降雨量較大,雨水不能及時通過入水口進入儲水管時,多余的雨水便由弧口流到下一個集雨面。集雨面的設置根據(jù)年降雨量的情況和儲水管的容積考慮,可設置一級或多級。詳見圖1和圖2。
2.儲水子系統(tǒng)
儲水子系統(tǒng)由固定在溫室大棚內部棚頂?shù)膬λ芎团锿獾孛嫘钏貎刹糠纸M成(詳見圖3、圖4和圖5)。棚頂儲水管儲存由溫室大棚集雨面匯集的雨水,當溫室大棚長度確定后,儲水管的長度就限定了,其容積由其口徑?jīng)Q定,口徑越大,儲藏的雨水就越多。因此,儲水管的口徑選擇需考慮大棚結構受力和內部空間因素。
成都的6月至8月為多雨季節(jié),大棚內植物不需要太多灌溉用雨水,當儲水管內的雨水灌滿時又恰逢降雨,怎么辦?
可考慮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在大棚棚頂增加集雨面,每個集雨面在棚內設有一個儲水管,增加總的儲水管容積。二是在大棚外部最后一級集雨面的下方地面建造一個蓄水池(內置一個小水泵),儲存儲水管容量之外的雨水。
當雨量較大,各儲水管都已儲滿雨水時,多余的雨水就會匯集到蓄水池。在降雨少的季節(jié),當儲水管中的雨水用完后,可用水泵將蓄水池中的雨水(或其他來水)抽送到儲水管中進行滲溉。
3.滲灌子系統(tǒng)
一般的滲灌系統(tǒng)需人工制造水位差或利用自來水的水壓,都要耗費一定的能量。本文提出的自流滲灌子系統(tǒng)則利用儲水管在大棚內頂部相對于大棚內植物形成的水位差,當把滲水管的開關打開后,儲水管中的雨水通過滲水管流到植物根部的土壤中,利于植物充分吸收。詳見圖6。
四、創(chuàng)新點
1.利用溫室大棚自身的高度,使用內部棚頂設置儲水管的方法,形成儲水管內水位與大棚內植物的高度差,實現(xiàn)自流滲灌。
2.溫室大棚外頂面多級集雨技術和地面蓄水池結合應用,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資源。
3.本系統(tǒng)不僅有效利用了雨水資源,還能在使用融水性肥料和藥物時,將其直接溶解在蓄水池里,攪拌充分后,利用水泵抽送至儲水管中并自動滲灌到植物根部,利于植物充分吸收。
五、效益分析
1.充分利用雨水資源,以豐補歉,節(jié)省費用。在成都地區(qū),如果一個溫室大棚棚頂面積為500m2,在降雨多的年份,一年可收集約500t雨水,采用滲灌技術,其效用相當于漫灌方式1500t水的效用,經(jīng)濟效益可觀。
2.利用大棚自身高度自流滲灌,為作物生長提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有效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土地利用率。
3.降低溫室大棚種植用水對外界的依賴程度,可利用雨水的時空再分布解決部分灌溉用水問題,為水源缺乏地建設溫室大棚提供可行性方案,擴大了溫室大棚選址的適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