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楊應彬與中共廣東黨史工作

      2016-05-30 10:48:04劉子健高宏的
      紅廣角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楊老方方老同志

      劉子健?高宏的

      【中圖分類號】D232;K27 【文獻標志碼】E 【文章編號】1626-3570(2016)-10-045-06

      楊應彬同志是廣東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輩,是廣東黨史工作的好領(lǐng)導。他的去世是我們廣東黨史工作的重大損失,我們深切懷念他。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東成立了由省領(lǐng)導兼職的黨史研究機構(gòu),但因“文革”爆發(fā),黨史工作完全停頓。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先后成立,并號召全國各地廣泛開展黨史資料的征集、研究和編纂工作。根據(jù)這一精神,廣東相繼成立了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和中共廣東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黨史研究委員會主任由省人大主任李堅真擔任(后由省委書記吳南生接),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主任由省委常委、秘書長楊應彬擔任。省委分工由楊應彬主管全省黨史工作。黨史“兩委會”委員都是由長期在廣東工作的省部級或廳局級的一些老干部組成?!皟晌瘯毕略O(shè)一個工作機構(gòu),即“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由省委黨校副校長賴仲元兼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溫焯華、蔡洛任副秘書長(后溫焯華提為副主任。不久,陳遐瓚調(diào)任副主任。先后主持日常工作),下設(shè)辦公室和業(yè)務處,工作機構(gòu)在省委黨校辦公。1989年年底,撤銷“兩委會”,成立省委黨史工作領(lǐng)導小組,楊應彬任黨史顧問,工作機構(gòu)改稱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社會上簡稱“黨史辦”。

      我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調(diào)到廣東省委黨史辦工作,長期從事黨史研究。因工作關(guān)系,我們與楊老(楊應彬)有了較多的接觸和聯(lián)系,有幸親聆他的教誨,親身體驗他的工作作風,這使我們獲益良多。

      建立健全全省黨史工作機構(gòu)

      1980年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成立之初,先調(diào)來七八個干部開展工作。開始省委給予15個編制,后來又增加15個,共30個編制。黨史機構(gòu)建立后,工作人員要辦工作證,副秘書長蔡洛委派劉子健去具體落實。劉到省委后,有關(guān)部門不予辦理,認為黨史工作部門是“臨時機構(gòu)”,不能掛靠“省委”大名。蔡即讓劉去找楊應彬同志匯報。在楊老辦公室,他認真聽取了匯報,馬上批示:“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是省委的常設(shè)機構(gòu),是負責黨史工作的部門,是部級單位(當時省直機關(guān)設(shè)部、委、辦及廳、局級別——作者注),事業(yè)編制。請予辦理工作證?!边@一批示,明確無誤指出了黨史工作部門的性質(zhì)和級別問題,這不但解決了一個工作單位人員的工作證問題,而且使黨史工作能夠順利開展起來。

      在楊應彬主持下,至1982年初,全省各地、縣相繼建立了黨史工作機構(gòu),作為同級黨委的工作部門。為便于黨史工作的開展,有時省委領(lǐng)導還讓黨史辦負責同志列席省委常委會議。

      據(jù)統(tǒng)計,除珠海市外,當時全省13個地、市(自治州)分別成立了黨史工作機構(gòu),有92個縣(市)成立了黨史工作機構(gòu),占全省108個縣(市)的85%,其中設(shè)立常設(shè)機構(gòu)的縣有41個,占44%。以后,各地黨史工作機構(gòu)的建立陸續(xù)得到完善。

      為加強廣東黨史工作,還成立了廣東黨史學會,楊應彬任第二屆黨史學會的名譽會長。與此同時,在廣東省委黨史兩委會系統(tǒng)下,設(shè)立了廣東省武裝斗爭史辦公室,負責全省武裝斗爭史資料的征集和編纂工作。該機構(gòu)在省軍區(qū)辦公,由省委出經(jīng)費,部隊派出七名軍事干部負責辦公室的具體工作。在省級的黨史工作帶動下,全省工青婦也相繼成立史料征集和研究工作機構(gòu),并由相應主管部門負責。這樣,黨史、軍史、工人運動史、青年運動史、婦女運動史料的征集與編纂工作都得以全面開展起來。

      當時黨史的中心工作,就是搶救老同志的“活資料”,尤以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為搶救重點。省委黨史辦工作人員針對全省老干部進行了摸查排隊,分先后緩急進行了各種類型的采訪。經(jīng)過一年多努力,全省共計采訪(包括函訪)歷史當事者9095人,其中即有聶榮臻、徐向前、楊尚昆、鄧穎超、薄一波、劉曉、孔原、喬冠華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有普通革命群眾,使我們掌握了許多有價值的史料。

      黨史工作離不開檔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楊應彬重視檔案工作。八十年代初,他在中央黨校學習。當他知道省檔案館有一批干部被中央檔案館借調(diào)去整理廣東方面的革命歷史檔案,工作時間長了,有點想家,希望省委的領(lǐng)導同志能來看望他們。于是,楊應彬向黨校要了一部車,專門驅(qū)車幾十公里到中央檔案館看望廣東來工作的同志。事后多年,檔案館的同志還津津樂道省委領(lǐng)導同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出席全國第二次黨史工作會議

      1982年底,全國第二次黨史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楊應彬以廣東省委領(lǐng)導人身份并同黨史“兩委會”專職副主任溫焯華等同志到天津出席會議。這次會議要求全國的黨史工作重點,從普遍發(fā)動、廣泛征集轉(zhuǎn)到重點征集和專題研究工作上來。楊老認為會議很重要,要求參加會議的同志要認真領(lǐng)會會議精神。他白天開會,晚上與溫焯華等同志一起研究,迅速草擬了廣東黨史資料應重點征集和專題研究的一百多個題目,以便回廣東后盡快傳達會議精神。

      1983年3月,省“兩委會”在三水召開全體委員擴大會議,傳達天津會議精神,楊應彬在會上作總結(jié)講話。他指出:“前兩年,我們主要以普遍發(fā)動、廣泛征集為主,今年起,按照天津會議的要求,要轉(zhuǎn)為重點征集和專題研究為主,扎扎實實地把急需的黨史資料立準、立好?!苯?jīng)過此次會議,對民主革命時期的重大事件、重大問題、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制訂了185個專題,把這些專題安排給各地市黨史辦、大專院校和省有關(guān)單位,省“兩委會”發(fā)給一定的專題費,并落實到人,要求有關(guān)單位,對責任人必須給予必要的工作時間。這樣就把社會力量動員起來,共同做好專題工作。

      那時,許多老同志還健在,給我們的征集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條件。1982年,時任省委書記的任仲夷出席全省黨史工作會議,歸納廣東黨組織的歷史特點是“早、大、長”。廣東是最早建立中共黨組織的地區(qū)之一,有過大革命運動、省港大罷工等一系列大規(guī)模群眾運動,廣東黨組織的活動涵蓋了黨的所有工作內(nèi)容,而且是沒有“斷代史”的地方黨組織。

      那一時期,在楊應彬領(lǐng)導下,廣東黨史部門擔負了中征委下達的許多重大專題項目,如:廣州早期黨組織的創(chuàng)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南方局的軍事工作、統(tǒng)戰(zhàn)工作;紅色交通線;南委事件等幾十個重大題目,有些還與兄弟省、市、區(qū)協(xié)作。為此,我們在廣州多次召開過有關(guān)協(xié)作會議。

      至1991年,我省的黨史資料專題征集和專題研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弄清了廣東地方黨史(民主革命時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問題,編寫出版了廣東黨史大事記;理順了各地革命武裝的歷史概況,編寫出版了廣東武裝斗爭史以及各個縱隊史;基本弄清了廣東黨組織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過程以及重要歷史人物的情況,編寫出版了中國共產(chǎn)黨廣東省組織史資料(與省委組織部和檔案館合作,分建國前后上、下冊)。與此同時,我們還編輯、撰寫、出版了許多黨史專輯和專著,如:《廣州共產(chǎn)主義小組》、《紅色交通線》、《南石頭監(jiān)獄》、《中共特別支部》、《干部休養(yǎng)連》、《彭湃文集》、《譚平山文集》、《楊匏安文集》、《李春濤文集》、《彭湃傳》、《陳郁傳》、《古大存?zhèn)鳌?、《李碩勛傳》等,協(xié)助曾生、劉田夫、李堅真等老同志整理撰寫回憶錄。在建黨七十周年之際,與廣東電視臺合作,拍攝、推出反映廣東黨組織七十年戰(zhàn)斗歷程的大型政論片《南粵豐碑》。

      多次主持全省黨史工作會議及召開重大黨史事件座談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楊老定期或不定期地聽取黨史工作匯報,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實際困難,指出今后工作的方向。他多次主持每年召開的黨史工作會議,基本上不到兩年就召開一次全省黨史“兩委會”會議或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黨史研究會員會和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委員,各地市黨史辦負責人,有時還邀請省武裝斗爭史、省工運史、青運史、省婦運史、港澳黨史辦和省檔案館負責人等參加。每次開會,都總結(jié)近年來的工作情況,指出存在的問題,部署落實下一步的工作。楊老對會議的準備工作和落實情況都非常重視,對會議討論的重點問題十分關(guān)心,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1985年,廣東省委“兩委會”在東莞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進一步開展和加強黨史工作。省委副書記謝非,省委常委楊應彬出席會議并講話。隨著黨史工作的深入發(fā)展,省黨史辦的干部力量需要加強,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要求。老同志呼吁增加省黨史辦的編制。謝非、楊應彬認真聽取了老同志們的意見后,表示盡快研究解決。會后,省黨史工作機構(gòu)得到省委的批準落實,增加了20個編制,連同原來的30個編制,共50個編制,每年財政撥給經(jīng)費20萬元。省黨史辦迅速調(diào)配干部,人員增至50人。力量加強了,經(jīng)費有了保障,保證了黨史工作的正常開展。省委還先后撥款給省黨史辦建了三棟房子,解決了干部的住房問題,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

      黨史工作全面開展起來后,黨史學術(shù)活動也開展起來。每年,廣東都要召開兩三次各類專題的黨史學術(shù)討論會,從八十年到初到1994年止,這樣的討論會共召開29次。其中較有影響的學術(shù)討論會計有:“紀念中共三大六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紀念海陸豐蘇維埃政府成立六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四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紀念廣州起義六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等。楊老在百忙中盡可能參加黨史部門組織的學術(shù)活動,有時還作講話。他的講話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而是拿出有自己見地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參加“1927年4月至1928年夏廣東武裝起義學術(shù)討論會”,他在講話中指出:這段時間的廣東武裝起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lǐng)導武裝斗爭的歷史上,具有發(fā)生時間早,規(guī)模大,范圍廣,次數(shù)多和持續(xù)時間長的特點?!边^去,對這段時間的廣東武裝起義,史學界較少涉及和研究,遑論作出評價。通過這次研討會,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重視。經(jīng)過深入探討,與會者取得了一致的共識,認為,1927年4月至1928年夏廣東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lǐng)導的武裝斗爭,為開創(chuàng)農(nóng)村包圍城市,奪取政權(quán)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妥善處理黨史爭議問題

      當年開展廣東黨史工作,遇到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老同志對黨史上一些重大問題持有不同看法,有較大的分歧意見,有時甚至影響了團結(jié)。這些問題多數(shù)在歷史上存在多年,是爭議了幾十年的“老、大、難”。開展黨史工作后,這些老問題就又被重新提了出來,爭議進一步公開化。

      楊老明白,如何妥善處理好這些歷史爭議問題,是保證黨史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前提。為對歷史負責,弄清廣東黨史重大問題的真相,統(tǒng)一思想認識,也為編寫好廣東黨史打下基礎(chǔ),他和省委黨史辦的工作同志迎著困難上,認真研究解決黨史有爭議的問題。首先,明確指導思想,就是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遵循黨中央關(guān)于解決歷史問題“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jié)同志”的方針。其次,在具體工作中,楊老提出了黨史工作要實行“三依靠”原則:一是依靠老同志。老同志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對解決歷史爭議問題有發(fā)言權(quán)。二是依靠黨史工作部門。要明確,各級黨史工作部門是同級黨委的組成部分,解決歷史爭議問題,責無旁貸。三是依靠黨史工作者。通過黨史工作者深入挖掘史料,弄清史實,為解決歷史爭議問題提供依據(jù)。

      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礎(chǔ)上,我們多次在北京、廣州、深圳召開有代表性的老同志座談會,組織學習中共中央關(guān)于《五人小組討論解決西北歷史爭論問題的分析和方針》等文件,同時,提供黨史辦通過調(diào)查研究、挖掘整理的史料作參考,讓老同志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盡量做到心平氣和,共同回憶,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以達到解除分歧,統(tǒng)一認識,增強團結(jié)的目的。經(jīng)過幾年努力,我們較為妥善地解決了一批廣東黨史上有爭議的重大問題。例如:關(guān)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末期廣東黨組織重建”和“對抗戰(zhàn)前期廣東省委工作評價問題”、“1936年中共南臨委和廣州市委的糾紛問題”、關(guān)于《瓊崖縱隊史》的爭議問題以及“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的爭議問題,等等。為解決解放戰(zhàn)爭初期南路大搞武裝斗爭的評價問題,我們除了在廣州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外,楊老還專程到湛江參加粵桂邊縱隊史編寫會議,做爭論雙方的工作,較好地解決了爭議,使粵桂邊縱隊史能順利編寫出版。在此問題上,雖有部分老同志思想不通,一時難以統(tǒng)一觀點,他則以求同存異的原則,允許保留意見,要求不再爭論。

      結(jié)合做好平反冤假錯案工作

      廣東黨組織歷史悠久,其經(jīng)歷曲折坎坷,斗爭錯綜復雜,遺留歷史問題較多,冤假錯案不少。在開展黨史工作中,在立準、立好黨史資料、弄清史實的基礎(chǔ)上,楊老注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大力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干部政策。

      廣東解放初期,曾批判土地改革運動“右傾”和開展反“地方主義”斗爭。這是毛澤東定的案子。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曾在分局大會上作檢討,方方、古大存、馮白駒等領(lǐng)導人先后受到批判和撤職處分,還擴大到全省各地、縣甚至區(qū)級干部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952年和1957年底至1958年初的兩次反“地方主義”斗爭中,全省被錯誤批判和處分的干部近3萬人,同時還傷害了許多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支持過我黨的民主人士,傷害許多愛國華僑、僑眷和革命群眾,這是廣東解放后最大的冤假錯案。直到數(shù)十年后,人們還談“地”色變,心有余悸。海內(nèi)外群眾早就要求復查平反。

      對這一冤案,楊老一開始就態(tài)度鮮明,支持復查平反。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習仲勛、楊尚昆主政廣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遍南粵大地,省委和各級黨委都在復查歷史遺留問題,平反冤假錯案。楊老協(xié)助省委復查廣東的反“地方主義”問題。早在1979年9月,他就寫出《方方八年祭》一詩:“大材摧折八秋冬,北望京華倍哭公。少立揮戈返日志,壯懷濟世扶民功。何愁宵小燒顏頰,自有長虹貫臆胸。雪壓凌枝更翠,嶺南處處憶雄風?!甭氏缺磉_懷念方方同志的深厚感情。省委黨史辦收集整理了方方、古大存、馮白駒的史料,并寫出了《方方》傳稿。1983年,報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為古大存、馮白駒同志“地方主義反黨集團”平反,恢復政治名譽。1984年初,省委常委會議決定紀念和宣傳方方同志,計劃在方方逝世13周年組織文章見報。經(jīng)兩個月的撰寫,楊應彬與劉田夫、吳南生三人聯(lián)名,先后在《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發(fā)表題為《久經(jīng)考驗的共產(chǎn)主義忠誠戰(zhàn)士》一文,全面評價方方革命的一生,歌頌了方方的革命風范和精神情操。其中,對方方受批判、處分的問題作了實事求是并有膽有識的分析。他指出:“1950年,方方兼任廣東省土改委員會主任,領(lǐng)導廣東省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他根據(jù)黨中央關(guān)于要在廣大新解放區(qū)有步驟有秩序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的指示,在華南分局和葉劍英的領(lǐng)導下,從廣東社會復雜、華僑多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決定從1950年秋起,先在興寧、龍川、揭陽三縣進行試點,創(chuàng)造經(jīng)驗,從點到面全面鋪開,三年完成?!薄霸谒念I(lǐng)導下,三個縣的土地改革運動健康發(fā)展?!薄?952年,正當方方竭盡全力工作的時候,卻突然受到不應有的批判,說他在土改中‘右傾,犯‘地方主義錯誤。歷史實踐證明,方方根據(jù)黨中央、華南分局和葉劍英的指示,在土改中對華僑、工商業(yè)者兼地主及開明士紳、知識分子實行區(qū)別對待的政策是完全符合廣東的實際的,是正確的?!薄爱敃r對方方的批判是不夠?qū)嵤虑笫堑?。?寫文章的三位作者都是當時省委的負責人,文章發(fā)表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使人們從官方信息中看到了方方問題將得到徹底平反的希望。

      為深入研究和宣傳方方的革命業(yè)績,經(jīng)楊應彬同志批準同意,省委黨史辦先后編輯出版了《回憶方方》紀念文集、《方方文集》,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楊尚昆、習仲勛、薄一波、王震、陳丕顯、朱學范等題詞或題書名。《回憶方方》紀念文集在香港出版,擴大了在海外的影響。

      1991年8月,中共廣東省委根據(jù)方方夫人蘇惠關(guān)于復查解放初期方方受批判處分問題的要求,決定由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黨史研究室三部門聯(lián)合組成復查組,對方方的問題進行復查。我們兩人早在八十年代就參加了方方史料的研究工作。由于我省黨史部門對方方史料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復查組的工作開展較為順利。經(jīng)過近一年的調(diào)查研究工作,黨史辦的同志起草了《關(guān)于方方同志“地方主義”問題的調(diào)查報告》,針對當年批判方方“地方主義”的五個問題,擺出大量史實依據(jù),進行逐一論證,說明方方不存在“地方主義”問題。此報告,即送楊應彬等領(lǐng)導同志審閱。楊批示:“同意報告觀點?!保?992年8月18日)其他老領(lǐng)導、老同志也都表示了支持和同意的意見。調(diào)查報告經(jīng)省紀委、省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上報中共中央紀委,得到中央的重視,派出工作組作進一步的調(diào)查,在廣州,多次召開老同志座談會。楊應彬與劉田夫、羅天、王維等絕大多數(shù)老同志都堅決表示完全擁護省委建議,請求黨中央撤銷1953年5月處分方方的決定,對1952年批判方方土改“右傾”、“地方主義”問題予以否定,為方方恢復政治名譽。楊應彬在座談會上觀點鮮明地說:“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在什么場合說的,哪怕是毛主席說的,只要是錯的,就要糾正過來,不能搞‘兩個凡是。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實踐檢驗,證明葉劍英、方方同志根據(jù)黨中央的路線、方針結(jié)合廣東的實際所制定的土改政策和部署是正確的。”

      黨中央常委會議根據(jù)廣東省委的調(diào)查報告和老同志的要求,于1994年4月批復,同意為方方同志平反,撤銷原處分,恢復政治名譽。認為:“解放初期,方方同志在華南分局、葉劍英同志的領(lǐng)導下,為建立和鞏固人民政權(quán),恢復和發(fā)展廣東的國民經(jīng)濟,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貢獻,應予肯定?!辈⒅赋觯瓕Ψ椒酵镜呐小岸际侨狈κ聦嵏鶕?jù)的,應予否定?!敝链耍椒降摹暗胤街髁x”冤案得到平反,廣東原被指責為“地方主義”的幾個“頭子”以及各地被牽連處分的許多干部都洗刷了冤情,廣東反“地方主義”的塵埃終于落定。廣東省原副省長楊立在紀念方方同志誕辰九十周年的會上高興地說:“為方方同志徹底平反,紀念方方同志誕辰九十周年,是解決廣東歷史遺留問題,發(fā)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件大好事,也為廣東廣大干部在精神上作了一大解脫!”

      此外,楊老還幫助復查平反“東江根據(jù)地反AB團”、“1939年中共西江特委肅托案”、“郁南地主黨、土匪武裝問題”、“德慶地下黨”等歷史遺留問題,為許多老同志落實政策,解決了他們的黨籍、工齡、住房等問題,黨的溫暖又重新回到廣大干部群眾心中。

      回顧那段歷史時期,在楊應彬和后接工作的省委負責同志的領(lǐng)導下,廣東黨史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在全國都有影響,還曾多次受到中央表彰?;仡櫳鲜兰o的廣東黨史工作,使我們不約而同地深情懷念敬愛的楊應彬同志,楊老的音容笑貌,成為我們終生難忘的記憶。

      (作者劉子健系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巡視員,高宏的系廣東省政協(xié)辦公廳原副巡視員)

      猜你喜歡
      楊老方方老同志
      露富
      幸福的“中暑”
      讓你更美
      早知道這樣
      籠中鳥
      百花園(2021年5期)2021-10-15 19:53:24
      鑒寶大師
      鑒寶大師
      百歲翁的“三氣”養(yǎng)生法
      向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老同志表達敬意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5:58
      淺說老同志的圓夢追求
      中國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0
      凤翔县| 兴山县| 承德市| 封开县| 湖北省| 灵宝市| 亚东县| 浏阳市| 韩城市| 满洲里市| 衡阳市| 庄浪县| 东城区| 曲水县| 五家渠市| 尚志市| 新丰县| 扎鲁特旗| 易门县| 高邑县| 天台县| 民县| 嘉禾县| 饶平县| 英山县| 濮阳县| 荥阳市| 浮梁县| 铁力市| 定襄县| 汽车| 府谷县| 保康县| 金溪县| 清流县| 手游| 大关县| 惠州市| 阜康市| 新泰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