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格格
楊老退休后,常把自己關在家里,一關就是一天。楊老的嘆息聲,一日復一日。
?不知什么時候,以往小區(qū)里一些遛彎兒的人喜歡遛鳥了,遛累了就在廣場一角聊鳥,談論誰家的鳥是名鳥,誰家的鳥羽毛美,誰家的鳥歌聲動聽……大有斗鳥的勢頭。
楊老家住在一樓,陽臺外有個小花園,隔著陽臺的玻璃窗,喧嘩聲鳥鳴聲聲聲入耳。
守在窗口的不屑的眼神與微駝的背影,讓楊夫人口中的茶澀澀地卡著,難以下咽。
從窗口窺視幾天后,楊老一大早出門了,回來時,手里拎了個空鳥籠子。他喜滋滋地把鳥籠掛到陽臺外的葡萄架下,輕輕地打開鳥籠,仿佛怕驚飛籠中鳥。他去廚房叫夫人:“趕緊給鳥喂食喂水?!?/p>
楊夫人一臉疑惑,看著空空的鳥籠?!@哪有什么鳥啊?
楊老在家最權威,說籠子里有鳥就有鳥。楊夫人麻利地侍候著楊老伺候著“鳥”。
楊老搬個椅子坐在陽臺上,打開玻璃窗,面帶微笑等待著什么。
這笑容久違了。
“聽,這鳥的歌聲多動聽!再看它的羽毛,綠中帶黃,紅眼睛,尖尖嘴,是百靈,不愧是會唱歌的百靈鳥。”楊老自言自語。
楊夫人忽然想起,家里之前曾經養(yǎng)過的兩只百靈鳥,也是掛在陽臺外的葡萄架下,是楊老剛畫畫那會兒,買來當模特的。
沒想到的是,一天下班回來,鳥籠子門開了,飛走了一只鳥,另一只在籠中歌唱,歌聲凄凄切切。
楊老又去買來一只鳥,放進鳥籠。這兩只鳥嘰嘰喳喳吵了一夜。沒辦法,打開鳥籠,將鳥放飛了。
從此,楊老不養(yǎng)鳥,也不再畫鳥了。
這事早過去了,咋又想起養(yǎng)鳥?神神道道的。楊夫人想起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因不適應老年生活,做出各種不靠譜的事情,開始擔心起來。
從鳥籠子進家,楊老的精神頭兒也來了,每天一起床,就跑到陽臺打開門聽“鳥”歌唱,還拉著夫人一起聽,說些莫名其妙的話。
楊夫人望著葡萄架,哪有什么鳥的影子?更別談鳥的歌聲了。是幻覺?楊夫人越想越感覺楊老精神出了問題,就陪他去看了心理醫(yī)生。
Z教授與楊老是老朋友,看見滿心歡喜的楊老,心想他一定是有什么喜事要分享。
楊老坐在Z教授對面,說起了鳥事……真真切切。
楊夫人站在楊老背后,連連擺手,眨巴眼睛,急得要冒煙。
Z教授了解情況后,告訴楊夫人不要著急,有些癥狀不是病,唯一的辦法是順應楊老,把他的愿望完成。
分手時,Z教授開了處方,吩咐楊夫人在陽臺上支個畫架,讓楊老把看到的“鳥”畫出來。
楊老興奮極了,握手與Z教授告別,靈感一觸即發(fā),準備回家畫“鳥”。楊老挺直腰板走出了醫(yī)院。
楊老每天上午遛“鳥”下午畫“鳥”。畫紙上,開始有了鳥的翅膀。
楊夫人跟在手拎空鳥籠子的楊老身后,接受著鄰居們異樣的目光,感覺背后有手指頭戳脊梁骨,涼颼颼的。
這次楊老畫得很流暢。楊夫人每天按照楊老的安排給“鳥”喂食喂水,聽“鳥”的歌聲。
一周后,楊老的畫夾上一幅新的《籠中鳥》誕生了。楊老把畫放到花園里的葡萄架下,吸引著鄰居圍攏過來。起初是一個人過來看,一會兒就三五成群地來,越聚越多。
不見了楊老的影子。
只見那畫上,左下角有個鳥籠子,鳥籠子門是開著的,有兩只飛翔中的鳥一前一后,似剛飛出鳥籠,要飛向遠方的枝頭。
鄰居王老伯感慨道:“真是沒想到,楊老畫的《籠中鳥》有這么深的奧秘?!?/p>
躲在角落里的Z教授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了。
廣場上,楊老正在柳樹下聽鳥歌唱。?王老伯與楊老成了朋友,時常一起聊聊畫,聊聊鳥。
楊老不再一個人悶在書房里畫畫了,他常在園區(qū)里轉悠,看樹上的鳥。
葡萄架下,仍掛著空鳥籠,楊夫人照例給“鳥”喂食喂水。有一天,鳥一只跟一只飛進籠子,吃啊喝啊唱啊,不想走了。楊老發(fā)現(xiàn)后,又將它們放飛了。
漸漸地,遛鳥的人改回遛彎兒了。鳥飛了,籠子都還在,時常有覓食的鳥飛進來,又飛出去。廣場上,鳥仍留在人們聊天的話題里。
楊老陽臺外的空鳥籠也成了一道風景,鳥兒唱著歌自由地進出。
?
?[責任編輯?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