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說到大師,人們常常想到民國,想到胡適、陳寅恪、蔡元培、陶行知、葉圣陶等那些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耳熟能詳?shù)拿帧?梢哉f這些燦若星辰的大師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文教育的理念和智慧,更是一種獨立堅韌的精神。于是有人說“那是中國知識分子群體遠承魏晉之后,以獨立姿態(tài)演奏出的最后一個華彩樂章?!鄙踔吝€有人說“民國之后,沒有大師。”我本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盡管中國當代教育的確存在許多問題,教育教學改革舉步維艱,但是不能否認依然有大師輩出。
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大師?
這是個眾口難調、標準各異的問題。我比較認可網絡上的一種解釋,即大師就是“對某一領域事物、理論理解深刻,有廣大深遠的見識與見解,以及應用能力;并能將這些東西用書面化、理論化的方式傳授給他人、影響他人?!本彤斍敖逃袠I(yè)來看,堪稱大師者大中小學皆有。大師們以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為國家前途、民族未來、教育發(fā)展和學生成長而不斷探索、勞心勞力。在這個時代,大師離我們并不遠,在教育教學的田間地頭,細心觀察就可以看到大師們辛勤耕耘,一路播種的璀璨風采。
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任教于南京師大附中的吳非老師(本名王棟生),就是當代教育大師中的一個。2016年4月18日,“1+1教師讀書俱樂部”微信公眾號推送了吳非老師的文章《讓學校靜下來,靜下來》,短短時間里點擊量超過兩萬,點贊者超過五百,還有許多老師跟帖留言表達自己的心聲。有人說“總算有懂教育的文章了?;A教育的浮躁源于功利!”“教育利益化是社會的悲哀,教師學生身心俱疲,疲于應付,校園早已不是一方凈土……一針見血,這就是今天的教育,表面上的高大上,實際上的假大空。學校做什么事都從政績出發(fā),與學生無關,學生教師成了演員道具,拍下照片,造好資料就是業(yè)績。教育可悲??!”
還有人說“我屬于安靜的老師,讀自己喜歡的書,搞好自己的課堂?;仡^看看,越來越多能說會道的年輕人做了領導,他們卻再也不愿意安安靜靜地讀書教學,反而因為他們是領導而成了可以頤指氣使的所謂專家。不管怎樣,我一如既往喜歡自己做的事情,盡管我是個平常到新領導來了好久都不認識的傻子?!薄白诎察o的校園里,靜靜地做安靜的教育。有時,這樣都是一個教育人的奢望?!薄安皇墙處煵话灿诮逃?,而是形形色色的所謂評比、檢查,讓許多老師疲于應付,幸福感就在那忙忙碌碌中消磨殆盡!”“童年只有一次,少年期并不漫長,屬于校園的青春只有幾年光陰而已。在安靜的學校,學生安靜地學習,他們的思想在自由飛翔。如果學校能真正安靜下來,學生也許能得到他們渴望的美麗人生?!@才是美好的學生時代?!备欣蠋煷舐暭埠簟罢f得太好了,說出了我的心聲,支持您!”“真實!真話!真理!真正說出了廣大教師的心聲!”“靜下來,是教育的期待,是教師的期待,是學生的期待?!?/p>
由此可見,吳非老師對教育、學校、教師的深遠見識與見解代表了廣大教師的心聲,引起一線教師的共鳴,對教師產生極大的影響。稱之為大師,當之無愧。
我們應該向大師學什么?
吳非老師近年來出版了多部個人專著,發(fā)表了大量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記錄了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
從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中,可以看到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底氣;從他《致青年教師》一書中,可以讀出他關懷青年教師以及學生成長的長者風范和師者情懷;從他《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中,可以感受到吳非老師旗幟鮮明的教育教學主張和勤于思考、不斷反思的遠見卓識和獨立思想。
1. 學大師的魏晉風骨和獨立人格:教師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要被世俗所左右。
讀過吳非老師書的人,估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吳非老師的“鐵肩擔道義”的錚錚鐵骨,吳非老師曾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序》)吳非老師還說“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么?是獨立思考精神。一個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稱得上知識分子?!保ā段颐利悾驗槲以谒枷搿罚?/p>
縱觀當下,能夠站得直并且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應試壓力使許多教育教學行為變了味兒,例如在應試教育的學校,承擔立德樹人主渠道的德育課程思想政治課基本成了會考過關、高考得分的工具,而政治教師很少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一邊發(fā)著牢騷一邊忠實地推著學生朝著應試道路前行。曾聽過一節(jié)思想政治課,課堂幾乎看不出是高一新課教學,更不要說老師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觀點。整堂課都是圍繞著書本“整理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做練習鞏固強化知識點”,非常像高三的復習課。教師也努力想穿插些生活邏輯,想貼近學生生活,因目標導向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應對考試,所以其教學最終是為考試服務而非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服務。這不能完全責怪教師,而是和應試教育卷土重來給學校教師帶來的壓力有關。自從宣布2016年高考重返全國卷后,不少省份、不少地區(qū)、學校陷入慌亂之中,甚至連多年在素質教育方面已經卓有成效的省份也不例外,應試的氛圍較自主命題的年份大幅度提高,那些原來周末、假期不補課,考試不排名的好理念、好做法逐漸被擱置,原來一直因為應試被詬病、被揶揄為“高考工廠”的某些學校紛紛成為新參加全國高考省份教師培訓的座上賓。不少教育主管部門耗巨資把教師送到高考大省的學校學習,“勤做題、死背書、搶課余、少休息”等一連串的應試“規(guī)定動作”又開始登堂入室。應考壓力一層層轉嫁,最終實實地落在教師和學生頭上,落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吳非老師說“現(xiàn)今課堂上最缺少的通用語是「我認為」,——教師沒有經過思考的「我認為」,學生就更不敢說,久之,也自然不會說出這個「我認為」,因而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yǎng)馴服的思想奴隸。(《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
教師沒有獨立的思考,淪為應試的工具固然可悲,但是更可悲的是某些教師庸俗市儈的價值觀。吳非老師曾痛心疾首地說到“不良的社會風氣正在悄悄地毀掉一代教師,拉大了我們與文明國家教育上的差距。(《融洽與守法》)”當下家長給教師送禮幾乎成了常態(tài),教師對待禮品的態(tài)度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手中有調整學生座位、任命學生干部、表揚批評學生等權力。一些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照顧,不惜血本去給老師送禮。我國在教師收禮方面尚缺乏相關法律約束,教師只能靠自己的道德情操去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有些不良教師就是通過明示、暗示,或者收受家長禮物,或者托家長辦各種私事,同時以給送禮家孩子各種照顧來交換,不僅造成教育不公平,給其他學生心理帶來陰影,同時也助長送禮孩子的囂張跋扈,讓教育后患無窮。據報載國外對教師收禮的規(guī)定非常細致:“比如韓國對收受學生家長紅包的老師,按照數(shù)額大小進行從行政警告到開除的嚴厲處罰;美國規(guī)定每名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價值不得超過5美元,超過5美元的話老師得退回給學生,否則學校要是知道了,就會開除老師;新加坡則要求老師一旦收到價值超過5新幣的禮物,就要上交政府;而澳大利亞明確規(guī)定老師收貴重禮物屬于受賄。”對此吳非老師提醒廣大教師“不要輕易接受家長的饋贈。我們不該懷疑這種饋贈出自于家長的善意,但是這會增加你的心理壓力。最好和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對雙方、對學生都有好處。”(《誡徒》)還說“教師不宜與家長過多接觸,關系過于密切對教學工作沒好處。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要能在教學上、品格教育上與學生溝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宜和家長往來。(《理智地保持距離》)”
2. 學大師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精神:教師要用善良點燃學生仁愛的心燈,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開展行之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育學生愛自己同時愛他人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因為留守兒童等其他問題,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毆打同學的冷酷殘忍,拍攝視頻并發(fā)到網絡的無知和猖獗令人發(fā)指。究其原因,和缺乏關愛、缺乏教育有關。吳非老師在《善良的心是一盞燈》一文中寫到“有沒有善良的心,有沒有同情與悲憫的情感,是區(qū)別“人”與“非人”的標準。教學生學會同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蓖瑫r吳非老師呼吁“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仁愛的稟賦,這就需要教師首先成為情感健全的人。在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眼中,學生首先是人,是需要關懷的人?!?/p>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fā)表重要講話。受應試教育挾裹,德育工作在學校的地位眾所周知。很多年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都停留在簡單灌輸、生搬硬套的應付上。從德育的主渠道來看,班主任認真些的國慶節(jié)前會召開個“偉大的祖國”主題班會,班會上例舉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唱幾首愛國歌曲;敷衍的就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幾句愛國口號應付學校有關部門的檢查。正如吳非老師所說“傳統(tǒng)的道德說教如此深入人心,讓學生耳熟能詳,在他們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規(guī)則(雖然他的內心未必會認為這有多重要),他們可以板著面孔說出一番大道理,他們缺乏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與憐憫之心,——在他們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經凋謝了。(《永不凋謝的玫瑰》)”這樣的教育如何讓愛國主義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做到“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究其原因,和教師對自身“傳道授業(yè)解惑”職業(yè)認知的窄化是分不開的,教育方法的應用也與教師對教育規(guī)律淡漠有關。
從吳非老師的書中處處體現(xiàn)著他涓涓愛國情和拳拳報國心。他不僅在《不跪著教書》一書中諄諄告誡學生“祖國是什么?祖國,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著燈的窗戶……(《祖國的歌》)”同時大聲疾呼“在愛國問題上,不要熱衷于空談,讓我們時刻檢討自我感情的真實吧?。ā蹲鎳母琛罚薄芭囵B(yǎng)真正的愛國情感,要從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從你接觸的每一位憑著誠實勞動養(yǎng)活全家的人開始,從平凡的生活中解讀人的情感開始,從逐步了解用血汗寫就的幾千年文明開始,——而不是從空喊開始!”(《祖國的歌》)
前一段南海仲裁案結果傳來后,有人煽動抵制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商品事件,還有一些人在肯德基門口拉起所謂“愛國”的條幅,全國“有11個縣市發(fā)生抵制肯德基事件”,引發(fā)輿論一片嘩然。這正是上好一堂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的最佳契機,學生們從日益便捷的互聯(lián)網中得來信息,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會學生如何甄別、如何篩選、如何吸收,真正理解什么是愛國和如何愛國??梢酝ㄟ^有效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盲目的愛國熱情和狹隘的民族主義表達不僅擾亂社會秩序,同時有損中國的國家形象。同時強化學生的認知:愛國需要理性,要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合法權利。無論多么正義的愛國行為,都得納入法律框架之下,不能以愛國之名,侵擾、損害他人之權益。
3. 學大師的教育思考和教學主張:好的課堂教學要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
吳非老師認為“目前的教育教學嚴重脫離社會實踐,學生能把應試需要的數(shù)理化知識定律和文史知識背到滾瓜爛熟,只要有可能考到,什么樣的冷門內容都能強記,但他們未必知道這些知識有什么用?,F(xiàn)今中國制造業(yè)規(guī)模世界第一,可是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從沒到過一家工廠,沒有見過真正意義上的‘工業(yè)生產線。在商品社會,他們不會解釋親眼見到的商業(yè)模式,對身邊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也一無所知。同樣,他們也缺乏基本的動手能力?!?/p>
今年8月到西安,在西安古城墻上有幾位騎山地車的外國朋友向我詢問事情,我一句都聽不懂。很想幫個忙來表現(xiàn)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好,可惜我想表現(xiàn)友好的能力都沒有??粗麄冎钡臉幼?,聽得出是英語,我想到了團隊里有位碩士研究生,馬上用手勢示意她(他)們等下,大聲喊著隊友的名字,隊友沖了過來,聽了下也是一句不懂,好在旁邊有位路過的朋友解了圍。想想我們的英語學習都超過十年,但是不會說、不會聽,甚至不會閱讀,只會考試拿分數(shù),這樣的語言學習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失敗。于此推想,現(xiàn)在最時尚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多少能落到實處?最終是不是又落在應試上?2002年來西安,就聽說在兵馬俑展館前買茶葉蛋的老太太至少都會說英語、日語、韓語三國語言,因為要和老外討價還價??磥怼吧罴唇逃笔穷崜洳黄频恼胬怼U鐓欠抢蠋熕f“脫離實踐,脫離生活,學習將是枯燥的,不可能有趣味。”吳非老師在他《課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中提到他去聽他們學校的一位政治教師上課,那位老師“總能把看似平常的教學內容說得有趣。他歷數(shù)學校附近這條街上的各種店鋪,解說各家的經營模式,學生很驚訝,因為他們每天從這條街走過,卻沒想到這一家家店鋪就是活的經濟學教科書?!?/p>
在一次下鄉(xiāng)送教活動中,被送教學校的教學設施已經相當先進,但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陳舊,對先進設施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依然只是將電子白板當普通的多媒體用,整堂課都是用內容滿滿的ppt課件不停地灌輸,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教師思維的局限中,課堂沉悶無趣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多數(shù)心不在焉,聽課老師也覺得時間漫長難熬。在事后教學反思時,原授課教師解釋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的原因時,主要在責怪學生素質低、沒預習、不認真……這個“拿著先進武器卻瞄不準敵人”的場面在很長一段時間時時敲擊著我,刺痛著我。而去送教的教師雖然之前也沒有接觸過電子白板,但因為其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雖然第一次接觸學生,但盡可能課前了解學情,課堂上相信學生,不斷啟發(fā)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那堂課,學生的智慧不斷被教師激發(fā),學得興奮,聽課教師覺得賞心悅目,授課教師自己也教得舒坦愉悅。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學生,同樣的教學內容卻因為教師理念不同而呈現(xiàn)出活潑和沉悶兩種完全不同的課堂。我非常認同那句話“再好的技術都離不開用心為孩子的初衷,教育水準不是寫在工具上的虛榮,而是寫在人心深處的滿足。
大師帶給我們的精彩是無窮無盡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主張有跨年代和地域的能力,凡是教師都可以從中感受到一些東西。特別贊同吳非老師評價一位教師工作的標準,錄在此作為文章結尾和所有認同吳非的教育教學價值觀的同仁共鳴,即“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而言之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p>
(作者單位:福建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