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巧玲
對于語文來說,它的綜合性學習指的不只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還包括了學生在聽、讀、寫、說等能力的表現(xiàn)、語文課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交流方面、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等等。目前,語文新課改中明確地指出,語文的綜合性學習的加強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促使語文素質的全面提升,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精神,也符合新課改對初中語文的新的要求和理念。所以,促進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目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日前,我國對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各方面的影響,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和中考的壓力使得語文教師很難在初中開展一系列開放性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第二,這個模式仍舊處于不成熟的狀態(tài),一些教師盲目地展開不科學的學習活動只會降低學習的質量;第三,教師在在針對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活動時,過于依賴書本上的內容,不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習的質量不高。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哪些特點
1.綜合性
從名字上來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綜合性,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綜合性這一特征,就一定要把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的功能綜合起來,在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礎之上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聯(lián)系。
2.開放性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不僅僅針對語文知識內部的綜合,更強調了語文和外界知識的融合,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加強書本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把教學的內容優(yōu)化處理。
3.實踐性
對于語文綜合性學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自己的體驗。從初中生的角度來說,實踐過程的重要性遠遠大于結果,所以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對過程重視起來,把過程變得更加完整,同時,應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
三、如何加強語文綜合性學習
每一個教學模式都需要正確的實施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效果,接下來,就從三個方面入手談談如何在實際中加強學習。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擇貼切的教學主題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也是非常關鍵。在綜合性學習之中要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能夠很好地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打破傳統(tǒng)、乏味的教學模式,根據(jù)當下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去進行合理的融合與設計,并且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進去。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一單元主題來進行手抄報競賽,這樣不僅可以考驗每一位學生對本單元的綜合概括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2.充分地利用一切資源,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優(yōu)化,去掉不必要的、繁瑣的內容,實現(xiàn)對語文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必要保障。不同的區(qū)域有不同的文化、習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jīng)歷,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經(jīng)驗也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是統(tǒng)一編纂的語文課本,就算再全面也會有疏漏,這就要求教師針對本班的情況,加上多媒體等一切資源的利用,把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實與刪改,從而提高語文綜合學習的質量,也加快了學生學習的步伐。
3.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逐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如果想要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展開綜合性的學習,教師就一定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學生們發(fā)揮出主體的作用,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定位所在,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對活動主題的選擇進行分析與判斷,看其是否合理,之后再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的思考與探究,把“讓我學”變成“我要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比方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組對某個課文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或者指定某個小組來為其余學生講課,通過學生對教師這一角色的扮演,讓他們對知識先分析、后分類、再總結。這種學習的過程,不僅鍛煉他們收集資料的能力,還培養(yǎng)他們思考問題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不僅對語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很大的影響,它還體現(xiàn)了素質教學的理念,與當下時代背景完美的融合,符合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創(chuàng)新,加強綜合性活動的開展,不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