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自花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是一種積極思維活動,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入門的向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秘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呢?這就需要通過課內外長期的、有意識的誘導和反復加強。下面我結合個人的感受和體會,談談自己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設計,趣味誘導
上課伊始,成功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把學生帶入思維和興奮之中,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最佳的時機。
1.名言警句導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語等導入新課可以產生群情振奮的效果,為教學過程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最佳的情知開端和背景。例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從唐太宗的名言入手。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赫魇翘铺诘囊幻骁R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戰(zhàn)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學習先秦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2.故事導入法: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講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這樣導入新課會產生一唱三嘆的效果。例如:教學《咬文嚼字》前,講述蘇軾與蘇小妹、黃庭堅一起給一幅畫上的對聯(lián)填字的故事。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填入不同的字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以此來啟發(fā)學生一字之差可以使詩意相差萬里。所以寫作時需要細細錘煉,而朱光潛先生把這種錘煉稱為“咬文嚼字”。如此就很自然地導入到課文中了。
3.歌曲導入法:利用影視歌曲導入新課,可以叩擊學生的心扉,點燃學生的激情,一下子進入文章的情境。例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風風火火闖九州》。教師引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梁山好漢的作風,路見不平尚該拔刀相助,更何況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漢中也有人曾經有不平不能吼,舉起的拳頭打不下,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林教頭”。
4.詩詞導入法:講授新課之前,朗誦或播放或吟唱與課文有關的詩詞,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例如:教學《說“木葉”》,由杜甫的《登高》詩導入。杜甫的《登高》一詩中有兩個千古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即“落葉”那杜甫為什么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呢?“木”和“葉”有何區(qū)別呢?讓我們一起閱讀林庚的《說“木葉”》來解開這個“謎”吧!
二、形式靈活多樣,開拓知識面,激發(fā)求知欲
只有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學的知識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學習起來才會興趣盎然。因此,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1.在課堂中,多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是天真無邪的,不管他的年齡大小,只要是表揚他,就會從心里都會感受到喜悅。語文課更不能缺少鼓勵。一個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你給他一個容易問題,他自然會回答出來,你再給予鼓勵,他就能信心百倍地去思考下一個問題,激發(fā)出學習興趣。
2.在語文課堂,利用“報酬效應”激發(fā)學習興趣。在上課時,老師可設定在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后,以獎賞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欲望,就是說只有達到規(guī)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來,學生為了及早得到獎賞而專心致志地學習,并盡可能縮短學習時間,以求得滿足。像這樣快樂的記憶比被迫強記更牢靠、更持久。
3.在語文課開展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競爭是支配人類行動的一個重要動力。比起一個人努力,不如和對手競爭能更大地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在課堂上記一些新學的古詩文,可以讓幾個學生一起學習,找出易錯的字進行分析,后默寫,看誰寫得既快又好。學生也可以暗中找一個比自己成績略高的同學作為競爭對象,爭取逐步趕上和超過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做作業(yè)比賽,如你完成這個練習,看誰做得既快又干靜、整潔。這樣一來,學生們?yōu)榱藨?zhàn)勝伙伴,會集中精力學習,調動學習興趣。
4.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積極開展校園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新課標中反復提出了“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的要求,校園文學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學活動的重頭戲,是校園文學活動中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部分。學校有校報、電視臺和廣播站,應鼓勵學生積極向其投稿,為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三、加強情感滲透,營造良好氣氛
語文教師要融洽師生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走進課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儀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飽滿的精神走進教室,使學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靜盼,從而奠定一堂課的成功基礎。
2.講課時,要盡可能地縮小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最大程度地和每一個學生發(fā)生心理上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他們每一個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為師生進一步接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出現(xiàn)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于啟發(fā)誘導。要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興趣雖然屬于非智力圖素,卻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因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語文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語文教師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滿腔激情,持久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