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唐米娜
買英式鄉(xiāng)村風(fēng)格的碟盤時沒有人預(yù)見到這將是一場災(zāi)難:圖案漂亮的碟盤們有太多功能,你可以將它們貼在墻上做裝飾,也可以將它們擺進多寶格里做擺設(shè),還可以送人當(dāng)禮物,但千萬別拿來裝菜,特別是花紅柳綠的中國菜。不管我怎么精心設(shè)計、認真烹飪,當(dāng)菜從鍋搬進碟子時,它們就立即驕傲不起來了,一進盤子美感全不見了。
菜和碟盤里的花朵圖案混搭不出英式鄉(xiāng)村風(fēng),不管是杏鮑菇燒培根還是青椒土豆煮牛腩,盛進盤子之后都走一種路線——剩菜風(fēng)。一盤盤令人沮喪的菜肴讓我看到真相——我媽媽用的那種乏味的周邊印花的小白盤才是經(jīng)得起實踐和時間考驗的中國菜最佳搭檔。
如果做菜的目的不只是果腹,還希望多點視覺享受的話,就應(yīng)該將主婦的心代入畫家或者書法家的世界里——除了異類,藝術(shù)家們都愛在白紙上創(chuàng)作,連我們這些作者都喜歡在電腦的空白文檔上寫字,誰寫專欄時會矯情地用上花信紙?
我現(xiàn)在擁有波浪形、缺口形等各種大小和尺寸的白碟盤,碟盤的形狀幫菜裝了個框,
各種美味佳肴被白色的盤子一映襯,青的格外青,紅的特別紅。純色碟盤只是讓菜的顏色好看,若想顯得精致一點,還有最省事的辦法——偷工減料,讓菜的分量少到可憐。
我在國外吃飯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越貴的菜盤子越大,分量越小。比如洋蔥醬汁澆羊肉這道菜,便宜餐館和貴的餐館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盤子裝得滿一點,后者盤子里有70%是空的——盤子中間小心翼翼地放著三塊羊肉,在羊肉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澆上兩勺絕對看不見洋蔥的濃汁,再擺上一朵比羊肉體積大、來路不明、無所事事的花。
中國的南方菜分量也精致,但北方人瞧不上:“好吃是好吃,就是小家子氣?!钡拇_,巴掌大的盤,拳頭大的碗,擺滿一桌也看不出氣勢。南方主婦下次招待北方人時,菜的分量不用加,你只需要換個大白瓷盤。
(摘自《怪物契約:媽咪別慌張》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