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拯救”與“背叛”

      2016-05-30 18:36:44高穎君
      關鍵詞:背叛拯救

      高穎君

      摘 要:

      《綠化樹》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人性最基本的構成部分食、性為透視角度,對主人公知識分子章永璘在苦難、饑饉的壓迫下與非人的政治煉獄中,在本能驅動下真實的靈魂波動及人性墮落、精神毀損的悲劇進行了細致剖析。在“落難”這一特殊的生命情境中,“洛神”式的人物馬纓花、黃香久對他進行了靈與肉的雙重拯救,可知識分子的文化優(yōu)越感和精神本能,又使他在重獲新生后,必然會背叛他的“洛神”,去追求更高遠的境界。這有關“拯救”與“背叛”的“陰暗記憶”,再現(xiàn)了時代重軛之下一代人的命運圖景,勾勒了中國當代“落難精英”的歷史剪影。

      關鍵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落難精英;拯救;背叛

      中圖分類號: I206.7 ? ?文獻標志碼: A ? ? 文章編號:16720539(2016)01008605

      1957年7月,張賢亮因在《延河》上發(fā)表《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從此他便被時代的渦輪卷入了另冊的人生。在那“明關暗監(jiān)”、屈辱與劫難相伴的二十余年中,他深味了“故國八千里,風云三十年”的人生況味。這二十余年的流離、生聚與教訓,這混合著生與死、血和淚、罰與罪的苦難經(jīng)歷,并未湮沒于歷史的足音中,而是沉淀為不可磨滅的人生記憶,使他在新時期如浴火的鳳凰一般,用喑啞的嗓奏出了涅槃更生的華美樂章。

      八十年代,他發(fā)表了《綠化樹》、《靈與肉》、《土牢情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系列小說,這些作品在文壇引起了極大反響之同時,也招來了諸多爭議之聲。他自己就曾說過:“我本人大約是從80年代開始直到今天被‘爭議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1]。而其中最具影響力、也最引人爭議的兩部作品即《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兩部小說以人性最基本的構成部分食、性為透視角度,對主人公知識分子章永璘在苦難、饑饉的壓迫下與非人的政治煉獄中,在本能驅動下真實的靈魂波動及人性墮落、精神毀損的悲劇進行了細致剖析。從而再現(xiàn)了時代重軛之下一代人的命運圖景,勾勒了中國當代“落難精英”的歷史剪影。

      在《土牢情話》中,張賢亮借主人公石在之口說過:“人,經(jīng)過煉獄和沒有經(jīng)過煉獄大不一樣;從煉獄中生還的人總帶有鬼魂的影子?!盵2]經(jīng)歷了是非顛倒、風雨如磐的荒誕時代,便無法擺脫那從“煉獄”中所帶來的鬼氣的糾纏。在《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在五四時期被視為啟蒙英雄、社會精英的知識分子,卻被發(fā)配到了社會底層,經(jīng)歷了“煉獄”般的人生洗禮,不僅在肉體上遭受了巨大創(chuàng)傷,在精神上也走向了被扭曲、異化的悲劇。知識分子章永璘頑強地認定自己是“人”,有著一顆不甘沉落的靈魂??蓪嶋H上,在西北閉塞貧瘠的荒原上,在苦難與饑饉的壓迫下,在非人的政治煉獄中,他剝落了一切文明的痕跡,將食和性作為唯一的生存動力,將欲望和本能作為主要的追逐目標,并最終滑向了人性墮落、精神毀損的可悲境地。

      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知識分子章永璘被下放到一個勞改農(nóng)場,在這個閉塞落后、專制橫行的荒原上,章永璘與其他勞改犯人一樣,在監(jiān)禁和迫害中遭受了靈與肉的巨大折磨。不僅要忍受物質(zhì)上的貧乏和困頓,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壓抑和摧殘。人所應有的基本權利被剝奪,人被折磨到了非人的境地,推向了人性扭曲的邊緣。當惡劣的環(huán)境粗暴地將人身上“多余”的線條——那些有異于動物的細膩情感與豐富思考砍削掉之后,心中殘存的美好情感也連同皮膚一道粗糙起來,所有與圣潔純美的愛情相關的幻夢,都被“黑衣、排隊、出工、報數(shù)、點名、苦戰(zhàn)、大干磨損殆盡”[3]26,所剩下的只有本能的身體欲望。即便是理應具有較高文明程度和道德涵養(yǎng)的知識分子,也放棄了人格、教養(yǎng)與精神追求,變成了掙扎在欲望本能之中的焦渴困獸。

      章永璘所在的勞改隊田管組,是一個常年與女犯隔絕的地方,只有當他們在警衛(wèi)人員的押送下到田里干活的時候,才有機會見到女犯。身體欲望的長期壓抑,使他們僅憑女犯丟失的一根橡皮筋就能編造出一個個的故事,只靠嗅覺就能探測到女犯的行蹤,甚至看到“壓在泥土上的淺淺的小腳印,以及扔在草叢里的饅頭渣和土豆皮”[3]33,都會浮想聯(lián)翩、激動不已。更為荒唐的是,所有男犯都渴望見到女鬼!就連受過良好教育的章永璘也一次次地用“十三”這個不吉利的數(shù)字來召喚女鬼在幻覺中與他相會。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無法宣泄這種欲望壓抑的痛苦:“我撫摸得到我胸腔、我腹部里有一種尖銳不安的東西撞擊著我。我聽得見它陰險的咻咻的鼻息,感覺得到一股如火焰般灼熱的暗流,在我周身的脈絡中肆無忌憚的亂竄”[3]26,甚至使他發(fā)出了“是生存?還是毀滅?”[3]131的絕望吶喊。但人的生命活力并未被嚴酷的現(xiàn)實所壓倒,就這樣,女勞改犯黃香久在蘆葦蕩里以自己豐美的胴體走進了章永璘的生命。在那四目相對的尷尬場面中,章永璘在心里展開了一場激烈角逐:“恐懼、希冀、畏怯、奢望、突然來臨的災禍感和突然來臨的幸運感”[3]43,使他不自禁地顫抖。實際上這傳達了兩股力量的撕扯和較量:一種是源于生命本能的對異性的渴望,一種是源于現(xiàn)實處境的對自己勞改身份的畏懼。在與裸浴的黃香久相遇的那一瞬間,他所產(chǎn)生的“暈眩的沖動”證明了人性的不滅與蘇生,可當現(xiàn)實所施加的壓力突然呈現(xiàn):“從高高的斗渠壩上傳來了尖利的哨音。它象鞭子似地在我身上抽了一下”[3]44,他就呻吟著拔腿跑掉了。這又揭示了一個冷酷的事實:畸形的時代與非人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使他喪失了愛的能力,不能面對人的正常欲望了。如果說這一次心靈創(chuàng)傷的暴露是由于尷尬所致,還呈現(xiàn)為一種隱性狀態(tài)的話,那么八年之后的新婚之夜他面對黃香久的性無能,就是這一心靈創(chuàng)傷的具象顯形了。當原在于人的美好天性被毀滅之后,章永璘成了不再能夠感受幸福、不再擁有完整生命的“半個人”。

      黃香久,這個溫柔而豪爽、樂觀而善良的女性,正像她所表白的那樣,她不在乎章永璘是勞改犯、反革命,她愛他是因為他有知識、有文化,和別人不一樣。她對章永璘的感情是由同情而至依戀,甚至表現(xiàn)出了一種自我犧牲精神。在那段艱難歲月中,她為章永璘營造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把他的臥室、書房收拾得一塵不染,為他做精致可口的飯菜,拿出積蓄來給他買收音機,還把自己名下的一兩油全部省給了他。最終,她還以熾烈的愛與火一般的熱情,把身心殘缺的章永璘“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人”,重鑄了他的自尊。甚至在后來章永璘要離開她時,雖然她也氣憤地“詛咒”他說:“你不得好死的!你虧了心了”[3]206,可在心里還是同情他、理解他、愿意成全他:“你也可憐,一肚子才學,窩在這兒受人欺負;你有你的苦楚”[3]234-235??烧掠拉U,從一開始就是以一種功利的眼光來看待他與黃香久的關系的,他對兩人所謂的“愛情”是這樣認識的:“這里的愛情呢?有愛情嗎?去他媽的吧,愛情被需求代替了!”[3]95他之所以與黃香久結合,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源于一種本能的驅動:他無法抹去心中那一美妙的軀體形象。這不依托于心靈、僅靠欲望來支撐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存在著裂痕,更不可能會永恒??梢哉f,章永璘愛情的動因與他背叛的結局一樣,從一開始就擺在那里了。

      此外,這一背叛的發(fā)生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對知識階層都是倍加推崇的,無論其在現(xiàn)實中的社會地位如何?!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已經(jīng)沉淀為一種潛在的社會觀念認同和文化心理結構。這就促生了知識分子的文化優(yōu)越感,與在精神上認領自己的強烈沖動。即便在失掉社會地位、陷于“落難”境地的非常年代,他們也不甘于沉落到以本能為主導的生命狀態(tài)。一旦處境發(fā)生改變,這種優(yōu)越感與精神本能便會如春草一般,在地氣的催動之下復蘇、蔓延。在黃香久以愛之火將章永璘從“半個人”還原為一個完整的人之后,那埋藏于他心中的文化優(yōu)越感就復蘇了,知識分子的精神本能使他無法接受這樣的感情。在他看來,婚姻應該是“兩份情感的化合,立即就會在化學反應中產(chǎn)生出一種嶄新的結晶”[3]95,而非在本能的驅動下結合的“生物性的婚姻”,黃香久有著“美麗的、誘人的”身體卻遠不是他理想愛情的化身。因此,他一方面在領受著以黃香久為象征的欲望生存,另一方面卻又向往著一種更為高遠、開闊、超越的生活。這種內(nèi)在的分裂使他的靈魂無法平靜,面對黃香久的柔情,他心中沸騰:“我永不安寧的靈魂又劇然地騷動起來;我耳邊總隱隱約約地聽到遠方有誰在呼喚。這里是令人窒息的地方,這是個令人消沉的小村莊,就和你迷人的頸窩里一樣。你賦予了我活力,你讓我的青春再次煥發(fā)出來,但這股活力,卻促使我離開你!”[3]178在這里,“遠方的呼喚”象征著文明、精神、理想等高遠的意義,而“迷人的頸窩”則象征著本能、身體、欲望等世俗的生存。在二者之間徘徊良久后,那種無法抗拒的精神本能,還是使他決定拋卻“迷人的頸窩”的羈絆,去回應那“遠方的呼喚”,“到廣闊的天地中”去找尋“生命的感覺”。黃久香拯救了章永璘,可章永璘卻注定要超越黃久香。甚至可以說,他之于黃香久,真正意義上的獲得與最終決絕的背叛是同時發(fā)生的。

      可實際上這種文化優(yōu)越感,恰恰是章永璘乃至作者張賢亮最可質(zhì)疑的地方。因為在知識荒毀、文明頹敗的時代,知識分子及支撐其優(yōu)越心態(tài)的知識、文明在中國是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的。章永璘的背叛依然無法逃脫人性與道德的拷問。而當年這部小說爭議的焦點,正是集中在對章永璘以怨報德、忘恩負義的道德指責上。張賢亮或許也預見到了這一點,于是在小說中就為他所同情、贊賞甚至鐘愛的主人公做了一些辯護,同樣是以道德的名義。小說對黃香久淪為勞改犯的原因并未做清楚交待,只是隱晦地指出大概是因為“男女關系”方面的錯誤。這讓人從一開始就將黃香久與淫蕩、不貞、不道德聯(lián)系了起來。而后來,她又與農(nóng)場書記關系曖昧,再次“不貞”。既然是黃香久不貞在先,那么章永璘的背叛在后就情有可原了。甚至連黃香久本人也被用來為章永璘作辯護:“你也可憐,一肚子才學,窩在這兒受人欺負;你有你的苦楚”[3]234-235。而章永璘也為自己的負心、背叛辯解道:“正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不能愛你。我必須傷害你,傷害到使你能完全忘記我的程度!”[3]206-207這看似堂皇、實則荒謬的理由,不僅未能沖淡他的道德罪責,反而徹底暴露了他的靈魂污點。正如黃久香最后痛苦、絕望的呼喊所揭示的那樣:“你章永璘,你生就了一副狼心狗肺!你走就走,跟我耍這些花樣干啥?”[3]233章永璘這個“偽善時代制造出來的偽君子”[4],是知識分子在荒誕的時代人性扭曲、精神墮落的標本。

      《綠化樹》對“食”的困境與饑餓體驗有深入的描寫。勞改釋放后,章永璘被派到一個房舍“比勞改農(nóng)場還要破舊”的荒村。正逢三年自然災害,在沒有一點菜蔬、油脂、副食,并且每天都要干體力活的情況下,每人每月只有二十斤糧食的定量。強烈的饑餓感整日包圍著章永璘,對此他有著真切、具體的體驗:“饑餓會變成一種有重量、有體積的實體,在胃里橫沖直闖;還會發(fā)出聲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神經(jīng)呼喊:要吃!要吃!要吃!”[5]34甚至當他在《資本論》中讀到“商品是當作鐵,麻布,小麥等等,在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態(tài)上,出現(xiàn)于世間”[5]62時,思想早已離開了這句話的含義,而是“反復地品味著‘小麥這個詞”,眼前出現(xiàn)了“面包、饅頭、烙餅直至奶油蛋糕”,還忍不住地咽唾沫。

      當人被饑餓催逼到瀕臨死亡的臨界狀態(tài),就會背離正常的人格軌道,沉入精神的暗夜之中,被“降低到了禽獸的水平”[5]31。在《我的菩提樹》中,作者就借“我”之口這樣說過:“人在最基本、最初級的需要都得不到滿足的時侯……所有被人們視作道德負面的行為和習慣,都會變本加厲。”[6]日日被饑餓所壓迫的現(xiàn)實,漸漸地把章永璘拉向了墮落的邊緣。為了逃避被饑餓吞噬的命運,他以知識分子特有的狡黠和智慧,來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地攫取食物,甚至不惜討好諂媚、耍盡心機:利用人的視覺誤差,把罐頭筒改造成飯盒,以求多分得100cc帶菜葉的稀飯。到集市上買黃蘿卜,設了“三斤土豆換五斤黃蘿卜”的圈套,把邏輯弄亂來欺騙老實巴交的老鄉(xiāng)。利用隊長對他的信任,以釘子代漿糊,把打漿糊用的稗子面省出來為自己開小灶。甚至放棄一個男子漢的尊嚴,去馬纓花家蹭白飯。精神變得與物質(zhì)一樣貧乏,心靈空間變得與生存空間一樣狹窄。為此他痛苦地反省道:“‘吃飽了不餓這個真理,我花了二十五年時間才知道。弄懂這個真理,要比弄懂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困難得多,還要付出接近死亡的代價”[5]94,這一代價就是人性的墮落、精神的死亡。但作為一個讀過唐詩宋詞,讀過但丁莎士比亞,受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新思想熏陶的知識分子,他不可能放棄神祇般的精神追求,僅將“吃飽了不餓”作為生存目標。因此,在饑餓得到片刻平息時,他的另一面就又開始活動了,他為自己靈魂的墮落而深深自責:“白天,我被求生的本能所驅使,我諂媚,我討好,我妒嫉,我耍各式各樣的小聰明……但在黑夜,白天的種種卑賤和邪惡念頭卻使自己吃驚……我顫栗;我詛咒自己?!盵5]30-31他不斷地拷問自己:“如果沒有比活更高的東西,活著還有什么意義?”[5]31生存的現(xiàn)實把章永璘推向了人性墮落、精神死亡的谷底,可知識分子的精神本能又使他不斷地與這一現(xiàn)實展開搏斗。在這身與心、靈與肉的矛盾與沖突中,靈魂被碾成了一個個的碎片。張賢亮在《我的傾訴》中曾說過:“我常常有一種被撕碎的感覺。當我自以為是在空中翱翔的時候,俯首一看,我的血肉還攤在那片不長青草的砂礫中間。”[7]可見,他對這種靈魂分裂的痛苦是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真切的體驗的。

      在這個貧窮落后、“被世界所遺忘、被文明所拋棄”[5]51的荒村,章永璘遇到了使自己重獲新生的“洛神”。在他“落難”下放的苦難歲月中,美麗善良、天真坦蕩又帶點野性的馬纓花,不僅以澄澈純凈的美好人性,給了他憐憫、撫慰和溫情,為他備受摧折的身體注入了勃勃生氣。還以堅韌不拔的生存態(tài)度,讓他從靈魂分裂的痛苦中蘇醒過來,再次感受到了生活中絢麗光彩的一面。更以自己熾烈純真的愛情,讓他獲得了戰(zhàn)勝苦難的力量,邁出了超越自己的艱難一步。在她的“拯救”下,章永璘那“棺材瓤子”似的身體逐漸壯實起來了,“身體里洋溢著充沛的精力”[5]102,第一次體會到了“健康給人的幸福感”[5]125,成了一個重獲青春活力的男子漢。

      馬纓花的愛情,是從勞動者樸實的同情、憐憫之心發(fā)展起來的,是純潔真摯,不計得失的:“你是念書人,就得念書。只要你念書,哪怕我苦得頭上長草也心甘情愿?!盵5]195在這為愛而犧牲的熱忱中,寄托了多少美好的憧憬?!熬褪卿摰栋盐翌^砍斷,我血身子還陪著你哩!”[5]204在這質(zhì)樸粗獷、天真坦蕩的誓言中,表白了她對愛情“雄奇熱火”的追求。為了章永璘,她甚至不惜背負“美國飯店”的罵名,用一種不道德、不光彩的手段:利用海喜喜、瘸子保管員對她的好感,來換取“定量外的糧食”,在食不果腹的饑荒年月為章永璘改善伙食。她像扎根于貧瘠高原上的“綠化樹”一樣,以純潔的心靈與無私的厚愛,給予了“落難精英”章永璘以蔭庇、溫存和撫慰。而章永璘,盡管發(fā)現(xiàn)了馬纓花的美,也對她的厚愛和垂青感激不已,甚至對她產(chǎn)生了一種“模糊的愛情”??僧斔隈R纓花的“拯救”下,不但在身體上恢復成了一個正常人,在精神上也開始“恢復了過去的記憶,而成為一個‘知識分子”[5]160后,那種知識分子的文化優(yōu)越感和精神本能就隨之而蘇生,他忘記了兩人在共度苦難中所產(chǎn)生的真情,對馬纓花有了一種鄙薄和輕視的心理,甚至為接受她的食物而感到恥辱:“當我意識到我已經(jīng)成了正常人,已經(jīng)開始‘超越自己,我就不能再繼續(xù)作為一個被憐憫者、被施恩者的角色來生活……我開始覺得這是我的恥辱”[5]165-166。而當馬纓花用“狗狗”這個愛稱來稱呼他時,他立刻就清醒地意識到:兩人之間有著“不可能拉齊的差距”[5]158,馬纓花“雖然美麗、善良、純真,但終究還是一個未脫粗俗的女人”[5]159,而他在精神境界上則“屬于一個較高的層次”[5]160-161。馬纓花的愛并非他所向往的那種“優(yōu)雅的柔情”,甚至讓他“覺得別扭,覺得可笑”[5]158。最終,他以超越“這個幾乎是蠻荒的沙漠邊緣”[5]159為名,“超越”——更準確地說,是“背叛”了馬纓花。馬纓花對他的一片深情與無私拯救,只換來了二十年后他的一句蒼白的懺悔:“人不應該失去記憶,失去了記憶也就失去了自己?!盵5]204

      “從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才子佳人的愛情,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敘事模式。男為“美”所傾,女為“才”而慕,在以才子佳人為題材的古典小說、戲劇中,“才子”往往是一種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的象征,而“佳人”愛“才子”,常常不僅是因為感情相契、門第相投,還緣于對其“才子”地位、價值的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知識階層尊奉的文化心理,這樣一種文化心理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并沉淀為一種潛在的文化心理結構,也使中國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一種天然的文化優(yōu)越感。因而,在古典小說、戲劇中,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敘事程式:在“才子”失意、落難之際,總會有才貌雙全的“佳人”及時出場,以其無私相助來替他排憂解難,以其傾心戀慕來為他紅燭添香,激勵他發(fā)奮圖強,如《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這一敘事模式在現(xiàn)當代文學中也得到了沿承。

      《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定程度上就是這一敘事模式的現(xiàn)代演繹。知識分子章永璘被打入社會底層,陷于“落難”的困厄處境之中,但一種無形的文化優(yōu)越感,使他依然很容易獲得女性的青睞。這從馬纓花對章永璘、海喜喜的不同態(tài)度中就能看出來。她對知識分子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拜,她愛章永璘并心甘情愿地為他奉獻犧牲,正因為他是個“讀書人”,有“讀書人”的文雅氣質(zhì)。而對海喜喜,她卻常以一種冷淡、揶揄的態(tài)度來對待,她對章永璘說:“喜喜子這個沒起色的貨,放著書不念,倒喜歡滿世里亂跑。我就不希待他!”[5]151對此章永璘感嘆道:“她似乎只覺得念書是好事,是男人應該做的事,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但腦子里卻沒有什么目的性?!盵5]151外貌美好、心地善良的“佳人”馬纓花、黃香久,都一往情深地愛著“才子”章永璘,以她們博大的胸懷與無私的厚愛,來為他提供生命的依托和庇佑;以她們母性的憐憫與溫情,來使他完成從“墮落”到“超越”的精神歷程;以她們美好的心靈與熾烈的愛情,來對他進行身與心、靈與肉的雙重拯救。這種文化優(yōu)越感不僅通過“佳人”傳達出來,更深植于“才子”自身的心理結構之中,并不斷從小說的敘述間隙中流露出來。在《綠化樹》中,當馬纓花唱出凄惻動人、悠遠綿長的河湟花兒時,章永璘在感動之余有了這樣的感慨:“我的悲哀還在于,給我如此美好享受的人,他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創(chuàng)造了這種美。”[5]45于此可見,他對自己“精英”的身份是有著深刻認同的。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還說過:“從我被馬纓花喂養(yǎng)成一個有正常體力的勞動者以后,五年過去了,我無數(shù)次地在勞動中享受過這種返祖的滿足與愉快?!盵3]11從表面上看,這是對融入“勞動者”這一“神圣”群體的欣慰和感激,可實際上,其中明顯包含著一種居高臨下的精神姿態(tài)。成為“一個有正常體力的勞動者”,在《綠化樹》中是“我”夢寐以求的“成功”,可在這里卻被稱為“返祖”。

      正是這種文化優(yōu)越感與精神本能,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馬纓花、黃香久,這些為他們奉獻犧牲的“洛神”,與他們共度苦難的“佳人”,只是“落難精英”玉成其靈魂、洗禮其精神的一個工具式、過渡性的存在。“章永璘”們一旦在其拯救下成為身心完整的“圓全人”,恢復了知識分子的精神本能,便會義無反顧地背叛她們,去追求更廣闊的天地、更高遠的境界。正像王曉明所說的那樣,張賢亮的小說在“涌現(xiàn)出許多對于女性溫情的動人印象”之同時,也“冒出了種種有關背叛行為的陰暗記憶”[8],在這“有關背叛行為的陰暗記憶”中,再次傳來了人性的斷壁坍圮的回聲。

      參考文獻:

      [1]張賢亮.小說中國[M].西安:陜西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97:127.

      [2]張賢亮.浪漫的黑炮:中篇小說卷[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57.

      [3]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

      [4]頤平.如何評價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N].人民日報,1986—01—20.

      [5]張賢亮.綠化樹[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4.

      [6]張賢亮.我的菩提樹[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226.

      [7]張賢亮.邊緣小品[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78.

      [8]王曉明.所羅門的瓶子——論張賢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J].上海文學,1986(2).

      “Save”and“Betray”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en Tree,Half of Man Is Woman

      GAO Yingj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The Green Tree and Half of Man Is Woman,make the most basic component of human nature food and sex as the viewing angle,carefully analyze the real soul fluctu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hero Zhang Yonglin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suffering,hunger and the drive of the instinct,in the inhuman political hell;as well as analyze the tragedy of his degen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spirit. In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distressed”in life,the same as the character of“The Goddess of Luo”,Ma Yinghua and Hang Xiangjiu,gave him a double saving of soul and body,but the cultural superiority and spiritual instinct of the intellectual,make him bound to betray his“The Goddess of Luo”,to pursue a higher level after rebirth. The“dark memories”of“save”and“betray”,reproduce the fate picture of a generation under the heavy pressure of the times,and outline the historical profile of“suffered elite”in contemporary China.

      Key words: ?Half of Man Is Woman;The Green Tree;suffered elite;save;betray

      編輯:黃航

      猜你喜歡
      背叛拯救
      拿什么“拯救”你的毛衣
      日本新加坡抱團“拯救”TPP
      “背叛”養(yǎng)子支持出軌爸爸,誰讓愛心媽媽抑郁了?
      虔誠的行者
      亞投行不是零和,加拿大沒有“背叛”(社評)
      俄羅斯人為土耳其“背叛”惱火
      中國企業(yè)再“拯救”德國機場
      炎陵县| 东港市| 龙江县| 富顺县| 日喀则市| 肥城市| 洛阳市| 渑池县| 武城县| 竹北市| 璧山县| 都匀市| 长兴县| 报价| 阳泉市| 麻栗坡县| 舟山市| 云龙县| 衡水市| 南部县| 河间市| 平罗县| 理塘县| 沽源县| 罗江县| 泽库县| 铜陵市| 翁源县| 上犹县| 岳西县| 滦平县| 关岭| 赞皇县| 色达县| 夏邑县| 安达市| 澎湖县| 岱山县| 汾西县| 叙永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