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
一座成熟的海綿城市系統(tǒng)建設起來后,既能大大減少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又能有效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經濟效益著實不能小覷。
隨著海綿城市的概念近年在國內變得火熱,各大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建設項目的鋪開,與其相關的討論分析也逐漸增多。人們對一件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海綿城市建設的背后,有多少難題等待解決?
成本與效益是否協(xié)調?
我國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現階段發(fā)展海綿城市是否合理?其經濟效益與建設成本是否成正比?不少地區(qū)對此仍心存疑慮。
對此,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李俊奇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如果僅從節(jié)水方面帶來的效益來說,投入似乎并不劃算。然而從生態(tài)角度,很多地方地下水年年下降,卻得不到及時補充,最后枯竭。這種生態(tài)的損失幾乎是不可逆的,想要修復可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上百年的時間。
以北京為例,南水北調工程北京年均受水10.5億立方米,但每年該地流失的雨水就超過10億立方米,如能將流失的雨水收集起來回收利用,將在一定程度緩解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據統(tǒng)計,海水淡化成本約為5元~6元/噸,中水成本約為1.5元/噸,而雨水利用成本僅為0.2元/噸。
在治污方面,目前絕大部分城市并沒有雨污分流,雨水夾雜著各種污染物,通過管道、河道直接流入江河湖海,越往后治污成本越高。而海綿城市的建設則倡導將治污的環(huán)節(jié)前移,從雨水收集的源頭開始控制,能大大節(jié)約治污成本。
此外,國內城市如今正苦于應對內澇,然而如果現在才來對排水管網進行翻新改造,其成本極高。以美國城市波特蘭為例,替換管道升級傳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其預算需要至少250萬美元/平方千米,而實施海綿城市排水系統(tǒng)則只需不超過200萬/平方千米,管網投入大大減少。
“廣州曾做過測算,把市區(qū)內現有的排水管網改造一遍,每平方公里大致需要投資一億元,一般的城市可能難以承受?!敝袊娍茖W研究院教授劉樹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的理念不僅適用于新城區(qū)的建設,也適用于建成區(qū)的改造。舊城區(qū)改造可以跟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綠色建筑改建、景觀提升和道路改造等項目結合起來統(tǒng)籌安排建設工序,一方面節(jié)約成本,另一方面,更可減少動土建設給公眾帶來的不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總體來說,一座成熟的海綿城市系統(tǒng)建設起來后,既能大大減少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又能有效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減少水環(huán)境污染治理費用,而且其調蓄設施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相結合,凈增成本相對較低。建設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著實不能小覷。
建設資金從哪來?
為了解決建設海綿城市的資金難題,繼住建部去年印發(f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后,財政部又發(fā)出《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由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補助,為期3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guī)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按照財政部最初公布的補助數額,16個試點城市建設資金3年總額在150億元以上,這并非一個小數目?!皣业腻X可能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闭劦街醒胴斦膶m椦a助,李俊奇算了一筆賬,從全國大部分城市來看,要達到試點城市申報的“滿足指南提出15平方千米的標準要求”,一般需要數十億元投入,僅靠中央財政支持還遠遠不夠。
海綿城市承載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職能多數帶有公用事業(yè)性質,不具有盈利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成為擺在海綿城市建設前的一道難題。
“從目前一些地方的經驗來看,有幾種方式可供參考,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將城市建設和雨水控制利用項目捆綁在一起,委托企業(yè)進行建設維護,政府通過后期運營資金轉給企業(yè)。二是可以委托房地產商先對污染進行治理,然后將治理后的土地以優(yōu)惠的價格交給開發(fā)商。三是通過政策優(yōu)惠,比如通過承諾給予對方某一類盈利項目的代理權等,從其它途徑給予優(yōu)惠,從而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崩羁∑嬲f道。
記者了解到,為了鼓勵民間資本的加入,財政部在相關政策中特別規(guī)定,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試點城市,將在其相應的補助基數上獎勵10%。然而,業(yè)內專家指出,PPP中留給市場的市政基礎設施中,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設施的可經營性尚有一定的空間,但涉及海綿城市建設的公園、苗圃、大型綠地、環(huán)城綠帶等市政基礎設施,其可經營性十分有限。
由于海綿城市的很多建設項目最大受益者均是大眾,市場主體直接得到的收益則相對很少,因此市場積極性不高。這種狀況下,即便有啟動資金,但之后的配套資金籌集也將比較困難,需要政府提供相應的資源補償方式。
“財政目前采取的先確定試點城市再予以補助的方法,雖然在試點階段能讓財政資金的投入更具針對性,但沒有申報成功的城市可能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情景?!鄙钲谑泄饷餍聟^(qū)城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說,建議在下一階段的試點中可采取后補助方式,即先確立一個建設標準,鼓勵各個城市開展建設,待建設完成后予以評審驗收,對建設達標的給予補助和獎勵,這樣一來,將能大大增加建設海綿城市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海綿城市在國內的迅速推廣。
技術上要因地制宜
地方的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投資規(guī)劃陸續(xù)出臺。這其中不乏試點城市在未來數年內高達幾十億、甚至近百億資金的大手筆。面對如此密集、迅速、大額的投資計劃,不少人在心里泛起一系列疑問:這是一時風潮還是長期規(guī)劃?
“現在‘海綿城市很熱,這當中有喜有憂。喜的是創(chuàng)新了發(fā)展模式,貫徹了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憂的是國內在技術上遠不成熟,卻似乎呈現出‘一哄而上的熱情。”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院副院長謝映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道。
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適用于任何土壤和氣候條件,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農村,黃土高坡還是沿海城市,都可以建設。但針對每個城市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可以各有側重。
比如在西部某些干旱地區(qū),雨水幾乎是唯一的水源,應以雨水回收利用為主;在太湖等區(qū)域,則應以污染控制為主;在山區(qū)則應以控制水土流失為主;而在泉城濟南,面對地下水干涸的現狀,可能需要多種目標的組合,既需要雨水下滲、回收利用,也需要考慮內澇控制和污染控制。
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也可以在不同的區(qū)域分別制定建設方案。以北京為例,在亦莊經濟開發(fā)區(qū)大片低洼區(qū)域可以以內澇控制為主,而在重要水系匯流范圍內,則應以污染控制為主,舊城區(qū)則應以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和排水能力提高為主。各地可以針對本地實際,尋求最適合的規(guī)劃目標和建設方案,讓建設投入更有針對性。
專家指出,海綿城市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順應自然,目前很多河道枯竭正是因為排水行泄的方向反了,量也減少了,因此規(guī)劃一定要按照地表水自然的流向設計,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目前海綿城市的成果評估,全國運用的是統(tǒng)一的標準。如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中給出了一個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標——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但中國國土面積龐大,各地的情況均不盡相同,是否還應考慮當地的植被情況、土壤類型、坡度等多種因素,并依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可行的控制目標。
另一方面,數據缺失也可能導致海綿城市試點驗收困難。目前國內在雨水排放方面缺乏公開的監(jiān)測數據,試點成效的數據準確性或無法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