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辰
摘 要:網絡信息時代檔案編研作為編輯、研究、加工、輸出檔案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服務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術的巨大影響。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提供網絡服務,將成為檔案編研工作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信息時代;檔案編研
信息技術是計算機、通信和網絡三項技術的融合。其高密度的信息儲存技術,高速度的信息傳遞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信息查詢技術,在變革了收集、組織、傳遞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的同時,也使信息服務的機制、結構以及服務手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檔案編研作為編輯、研究、加工、輸出檔案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服務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術的巨大影響。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提供網絡服務,將成為檔案編研工作的研究方向。
1 信息技術改變了檔案信息收集獲取方式,改進了研究加工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信息技術對方法的改進是全方位的。數字化存儲與網絡傳輸,可以將圖書館、檔案館室等搬進編研工作者的辦公室,足不出戶查閱所需信息。文本與圖像掃描、快速檢索等技術手段可以代替大量繁雜的文獻查閱和抄錄、修改工作。通過檢索和統(tǒng)計分析軟件,可以比較容易地對檔案信息作出量化分析。通過網絡數據庫,可以了解國內外同行研究者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和成果,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及時與同行交流,不斷開拓視野,更新研究范式。
2 信息技術改變了服務的理念,促進了檔案編研傳統(tǒng)功能模式向開放式、網絡式的信息服務模式轉變
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檔案編研載體及傳播媒介從有形實體向虛擬網絡轉變,網絡服務成為當前和未來檔案編研工作的主要服務方式之一,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檔案編研服務作用。傳統(tǒng)的檔案編研的服務方式一般借助紙張等實體物質,以圖書、期刊、報紙、內部刊物等形式,向社會提供檔案信息。這種服務方式存在周期長、單一、時效性差、更正錯誤不及時、費用高、傳播范圍窄等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借助于網絡提供的虛擬空間和平臺,檔案編研工作變得更為靈活、迅捷。在網絡環(huán)境下,檔案編研工作集傳統(tǒng)出版方式優(yōu)點于一身,且可以忽略傳播中介的依賴,同時保證檔案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與大容量,節(jié)省費用,能夠隨時更正工作中出現的錯誤。
1、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檔案匯編出版模式,拓展了
傳播范圍。信息技術,簡化了檔案匯編的出版流程,省略了出版社-印刷-發(fā)行-零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檔案匯編通過互聯網以數字形式進行傳送,直接面對用戶,縮短了出版周期,加快了檔案信息的傳遞速度,突破了發(fā)行數量的制約,從而擴大了讀者范圍,降低了編研成本。
2、檔案編研工作實現了從半封閉系統(tǒng)向開放性系統(tǒng)的
轉變。傳統(tǒng)檔案編研工作屬于半封閉系統(tǒng),只是在選題及提供利用時才能得到部分用戶的反饋和意見,缺乏互動。借助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編者可以將自己的編研工作計劃與檔案匯編成果發(fā)布在網上,通過BBS公告欄、網上聊天或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讓瀏覽者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具體要求,并向編者提供材料線索及錯漏。既可保證選題的精確和新穎,也可防止重要材料的遺漏,真正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從而全面提高檔案匯編的質量?;幽J较拢脩粲辛饲八从械闹鲃有?,編者也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檔案編研工作單向傳播轉變?yōu)殡p向傳播,實現了服務雙向性。
3、信息技術改變了檔案編研匯編的單一形式,形成服務多樣化由于傳統(tǒng)編纂印刷形式的制約,傳統(tǒng)的檔案匯編多以較為單一的形式出現,一般以文字為主,輔之少量的圖片,或以聲像為主,輔之少量的文字說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了集圖、文、表、音于一體的超文本信息。這些信息存放在分布于全球的相應服務器中,這些計算機中的文件彼此間可以建立一定的關系。用戶通過檢索可以搜索到相關的各種形式的檔案信息。不僅可視,而且可聽,全方位多樣化的信息服務更能滿足用戶需求。依托信息編輯技術的支撐,檔案編研可以做到文字、圖片、聲音、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并用,實現較強的感官沖擊,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提高匯編質量和觀賞性。目前,各地檔案部門對信息時代的檔案編研工作有了深刻的認識,利用信息技術,通過開辟檔案網站專欄,拍攝記錄片,制作展覽的形式,增強檔案匯編的可讀性與可視性。
3 信息技術對檔案編研工作者的統(tǒng)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檔案編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編者的綜合素質。信息時代,信息服務在信息源、服務對象、內容、方式、手段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對檔案人員素質、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對檔案編研服務及其工作人員的影響是深遠的。信息技術使檔案編研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資源共享更容易實現。只有傳統(tǒng)的方式與現代的信息技術相結合,人和機器相協調,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才能提高檔案編研工作的水平。
1、轉變觀念,樹立網絡服務意識。檔案編研工作者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牢固樹立網絡服務意識,積極參與文獻信息網絡的共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主動為用戶提供準確、快捷、便利的檔案信息利用渠道,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同時,還要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和高度的安全意識、超前意識,掌握合理的資源共享尺度,注意維護檔案本身真實性和安全性,在不危害國家、社會利益的前提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2、檔案編研工作者應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由于信息量的巨大和類型的多樣,加上檔案用戶對檔案信息個性化、深入化的要求,使得檔案工作者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知識結構,不但要精通檔案編研專業(yè)知識,還要懂得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如計算機、網絡、通訊、法律、管理、外語等知識。檔案人員還應不斷提高文字表達能力,除了能用準確、清晰、精練、的文字來編寫檔案匯編外,還學會過濾、篩選網上信息,要為檔案用戶提供更優(yōu)質、更高效的深層次服務。為此,
應通過在職進修﹑報讀學位﹑學術研討會議﹑講座﹑短期培訓等等渠道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層次、全方位﹑復合型的編研人才。只有擁有這樣一批既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熟練的網絡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同時還具備獲取、組織、傳播信息能力的新型檔案編研人員,檔案編研事業(yè)才可持續(xù)發(fā)展。
4、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高素質的人才是搞好信息服務的保證。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一種資源,在檔案機構發(fā)展中起重要和決定的作用。因而,要以人為本,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宏觀上,國家應對檔案機構給予重視,從人才培養(yǎng)上給以扶持,提高檔案專業(yè)教育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檔案隊伍。微觀上,各檔案機構應重視檔案工作人員的培訓、協調,創(chuàng)造最佳團隊,實現人才最佳配置。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檔案編研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應認真審視信息技術對檔案編研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沖擊,充分認識與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和契機,及時調整編研觀念,認清未來檔案編研工作的格局,大力培養(yǎng)新型編研人才,做好信息時代的檔案編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