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千五百年的歷史造就了揚州特色鮮明的好人文化。從古至今不斷涌現(xiàn)的好人好事一脈相承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揚州好人現(xiàn)象深刻體現(xiàn)出揚州好人文化鮮明的時代性、主體的廣泛性、實踐的自覺性和普遍的社會性。在當前中央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觀背景下,傳承揚州好人文化并予以提升,可以有效推動揚州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新臺階。
關鍵詞:揚州;好人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揚州是一座有著兩千五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名城,仁愛愛人、文明優(yōu)雅的文化基因在揚州人的血脈中流淌、傳承。近年來,揚州好人好事不斷涌現(xiàn),如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李彬,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江蘇省道德模范陳巧云,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模、江蘇省道德模范徐兆華,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獲得者劉應啟,全國特級優(yōu)秀人民警察陳先巖,以及“六十九個孩子的爸爸”、中國好人徐明峰,勇救落水兒童而英勇獻身的大學生耿高鵬,人民日報予以報道的揚州大學救人小伙仲磊,忠于職守、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民公仆陳小星,讓善舉成為習慣的王文清等等。這些道德模范和先進典型,為揚州人民豎起一個個標桿、一面面旗幟,“崇文尚德、開明開放、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仁愛愛人”的揚州精神也因這些好人而熠熠生輝。
1 厚重的積淀——歷史上的揚州好人文化
揚州的好人文化源遠流長,流傳至今的好人善舉屢見不鮮。歷史上的揚州好人中,有人篤行孝道,竭心為長輩養(yǎng)老,有人大愛無疆,積極救濟窮人,也有人愛國愛民,忠節(jié)仁義。這些好人好事傳承千載,既彰顯了揚州好人的心態(tài)和力量,也為當代社會所效法和推崇,從而形成具有歷史傳承性的揚州好人文化。
正所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毙⑹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人,孝敬父母長輩是必須要做到的。歷史上的揚州好人,許多以孝著稱。如明朝人張毅在母親去世后,不遠萬里從大同扶棺返回家鄉(xiāng)揚州,行至直隸一帶,又驚聞父喪,遂將母親火化,攜骨灰急速南歸,只求能同時為父母盡孝,后及時將父母合葬。痛失雙親后,張毅又承擔起贍養(yǎng)叔父的責任。叔父年老體弱,不能隨張毅前往浙江,張毅又因做官“糜于役,欲留侍叔父不可得”,于是將自己的俸祿,除了留些許口糧外,全部用以奉養(yǎng)叔父,可謂至孝之典范。
歷史上的揚州好人還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扶危濟困,惠及鄉(xiāng)人。如宋代吳志興“世篤孝義,七世同居三百年,室無私財,積而能散,惠及鄉(xiāng)人,鎮(zhèn)揚間咸稱善士。”再如明人謝承貴,一生都在行善事,平日以米糧接濟群眾,“凡三致富,皆散盡”。高杰之亂時有數(shù)十名兵士受傷,流落到揚州,謝承貴親自為他們洗去血污,施以藥劑。清人汪應庚也是好人的典范。他一生在揚州行商行善,被稱為“富而好禮,篤于宗親”。他不避嫌怨,承擔起撫養(yǎng)岳父遺孤的責任,并將其培養(yǎng)成才;他“秉性老成,孝思盹篤,沉默寡言,端莊不居,耆宿咸重之”,尤其是成為揚州鹽業(yè)富甲一方的總商后,“肩承鹽業(yè),綜理瑣務,任厥勞瘁”。 雍正九年后揚州屢遭自然災害,河堤潰壩、海嘯成災,民眾缺衣少食,苦不堪言,汪應庚慷慨解囊,先后運米數(shù)千石、運谷數(shù)萬擔,開粥廠救饑民,設藥局治病除疫,惠及十萬余人。除此之外,因“諸公府縣學宮歲久圯壞”,汪應庚捐銀四萬七千兩修建學宮,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為時人所廣泛稱贊。
愛國愛民,忠節(jié)仁義也是歷史上揚州好人所具有的特質。廣為人知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清軍進逼之際擔當起保衛(wèi)揚州的重任,屢屢嚴拒敵帥多鐸的誘降,毅然以城中單薄的三四千兵力,誓師梅花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以忠心和英勇保衛(wèi)風雨飄搖的祖國,城破后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揚州人陳元度前往赤城做官,當?shù)赝恋刎汃?,但民眾仍要承擔上繳糧草、喂養(yǎng)橐駝的負擔。陳元度按政府定價的二倍付給人民,自己填補了產(chǎn)生的虧空,并說“與使一縣民困,毋寧使吏一家困也”,極大地改善了當?shù)鼐用竦纳?,為人所稱道??谷諔?zhàn)爭的最后一役在高郵進行,戰(zhàn)士們在陣地上堅持到最后一刻。這些崢嶸歲月中所體現(xiàn)出的愛國情操正是揚州好人所具備的大愛精神。
2 嶄新的風貌——當下的揚州好人文化
近五年來,見諸報端的揚州好人好事呈明顯的上升態(tài)勢。筆者以“好人”為關鍵詞,檢索了《揚州日報》、《揚州晚報》、《揚子晚報》2010年到2015年間報道的揚州好人好事?!稉P州日報》計594次,《揚州晚報》計397次,《揚子晚報》計116次,因各報紙的報道有相同的內容,其中《揚州日報》覆蓋面最廣,基本上涵蓋了后兩者的內容。所以本文以《揚州日報》的報道材料為基礎,對揚州好人現(xiàn)象和好人文化進行探究。
《揚州日報》報道的揚州好人文化,主要包括四種情況,即好人事跡、好人文化活動、號召學習好人、揚州好人走向全國,這四種情況又可細分為多種小類。圖一是四種報道的總體狀況。
對好人事跡報道約占總體的42%。囊括了各行各業(yè)、類型豐富的揚州好人。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廣泛為人所知的揚州好人,如義賣服裝籌款、熱心公益的黃秋菊;見義勇為、舍命救人的耿高鵬;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龔文鳳;大愛無疆、終身奉獻給延安老區(qū)醫(yī)療事業(yè)的陳宏如;孝老愛親、三次割皮救父的殷武勇。這些好人經(jīng)過多次宣傳,在社會上獲得了較大反響。第二類是默默無聞做好事的好人,其中一些是匿名者,有人每月向貧困生匯款、寄衣物,有人幫扶昏厥老者后悄聲離去,有人跳河勇救輕生母女,有人在公交車事故后挺身而出、勇辟“生命通道”。這些好人行善不留名,在媒體到達前便悄然離開。還有一些好人不為人所知,如揚大麻袋哥通過收集廢品為拉薩小朋友籌助學款,草根律師13年免費幫助弱勢群體打官司等。第三類是互助的好人。如管霞家中貧困,但路拾巨款當夜便送還失主,失主知恩圖報,幫助管霞女兒看病。再如捐贈10萬元賑災助學的退休職工吳修德,在醫(yī)院住院手術時女兒不能及時趕回,熱心市民爭相在病床前照料,上演了一出“好人幫好人”的現(xiàn)實溫情劇。
以上這些好人好事無一不彰顯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他們的浸潤和時代精神對他們的召喚,揚州好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旗幟,極好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于公民個人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并源源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著內涵與外延,讓我們從中看到了道德的匯聚,人性的閃光,好人的力量。
對好人文化活動的報道約占17%。這些報道大多集中于對好人事跡的進一步推廣。一幅幅好人圖片,一本本好人著作,一首首好人頌歌,一部部好人電影,一幕幕好人晚會,一根根“好人柱”,一面面“好人墻”,一個個“好人館”,一片片“好人林”……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逐漸形成了“揚州好人”的品牌效應。這些豐富多彩的好人文化活動的廣泛宣傳,有利于放大好人效應、擴大好人影響,號召更多的民眾做好人、行好事,為揚州的城市文明建設,特別是和諧社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進一步提供了標尺,樹立了典范。
號召學習好人的報道約占33%。長期以來,揚州好人文化的推廣不僅限于宣傳,而且號召群眾加入到好人隊伍之中。為此,揚州市委市政府、各縣各區(qū)紛紛開展推薦、宣傳、學習好人活動,用道德典型引領文明,通過召開“創(chuàng)文明城市,做揚州好人”號召會、“身邊好人”推薦評議活動、“做文明優(yōu)雅的揚州人”主題活動、揚州好人事跡報告會等活動,使好人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市民的精神與心靈。特別是“揚州好人”教育宣講活動走進小學、中學和大學,“揚州好人進課堂”成為近年揚州教育的一大亮點,讓好人之種在年輕群體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對走向全國的揚州好人的報道約占8%。揚州好人走出揚州,將更多的美與善播撒在更為廣闊之地。他們一次次走上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欄目,用毫無修飾的普通話語講述自己的平凡做人之道與充滿熾熱的善意之舉,用自己的行動感染更多的人。他們從東部奔赴西部,牽掛著失學兒童和受災地區(qū),送去生活物品和援建物資,搭起了一座橫貫中國的愛心橋。揚州好人的名聲還走出了國門,傳遍海內外,就連一直致力于強力向外推出自己價值觀的世界超級大國美國,其《洛杉磯時報》竟也以一個整版的篇幅聚焦于揚州,較為系統(tǒng)地報道了“揚州好人”的種種情狀,并稱這是揚州叫響全國的“城市名片”。毫無疑問,“城市名片”的稱呼,自然反映了他們對“揚州好人”及其所寓含的價值觀念的肯定與贊揚。
3 鮮明的特色--揚州好人文化的特質
揚州好人文化雖流傳千載,傳統(tǒng)深厚,但在當前也表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性。在新常態(tài)下,我國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發(fā)展和開放進程中,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紛涌現(xiàn),多元化成為文化的主要特征。由于一定程度地存在彼此間信任缺失、溝通不暢,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尤其是陌生人之間的互助行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揚州好人文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精神為基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造就了獨具揚州特色的文化名片,積極推動著人與人之間構建良好的互助關系,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揚州好人文化具有主體的廣泛性。揚州好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在做好事的同時感召了更多人參與到好人好事之中,一個好人感召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帶動滿城春風。好人結對幫扶,在社會中形成了一個個樂于助人的小群體,這些群體不斷擴大,最終使全市人民都沉浸在濃厚的好人文化氛圍之中。這樣形成的好人文化來源于群眾,廣大人民群眾既是這項活動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是傳承者和實踐者。正因如此,好人文化在揚州體現(xiàn)出鮮明的群體性,是根植于群眾,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
揚州好人文化具有實踐的自覺性。從自發(fā)的“好人現(xiàn)象”到自覺的“好人文化”,揚州好人文化體現(xiàn)出從外在表現(xiàn)到深層追求的趨勢。這樣一種道德自覺性,是將對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外在的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身的認識、情感、信念、意志和行為,實現(xiàn)由內化到外化,深刻理解道德規(guī)范并自覺自愿地從事道德活動。揚州的好人文化并非出于外部因素的灌輸與打造,而是歷經(jīng)長期積淀后與新時代的文化發(fā)展相結合而成的產(chǎn)物,做好人、行好事的自覺,促成了整個社會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揚州的鮮明體現(xiàn)。
揚州好人文化具有普遍的社會性。揚州好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創(chuàng)舉,也沒有彪炳千秋的偉業(yè),他們只是潤物細無聲地做著實實在在的事情,但正是這些踏踏實實的善舉和默默無聞的奉獻,展現(xiàn)了別樣的風采。一件件小事,一個個善舉,體現(xiàn)出道德的崇高和人性的光輝。揚州好人并非幾個、幾十個,而是遍布揚州的每個行業(yè),占了揚州人口的不小比例。這些好人從自己出發(fā),由小事做起,以滴水穿石的方式感動著整座城市,將善行一點點積累起來,綻放出萬丈光芒。揚州好人文化的普遍性,既體現(xiàn)了好人普遍存在,也體現(xiàn)出好事隨處可見。
4 光榮的使命--傳承與提升揚州好人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中國夢”時說: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奔毤毞治鲞@一發(fā)展目標,可知揚州好人文化的內涵與之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促進揚州好人文化發(fā)展,使其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實則就是構建更舒適的生活條件,讓人民“生活得更好”。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發(fā)揚時代精神并舉。當前對揚州好人文化的溯源工作仍不到位,散見于史料中的揚州好人文化材料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卻未經(jīng)整理。這些材料是揚州好人文化建設所依托的堅實根基,充分挖掘這些材料,才能在揚州好人文化建設中準確定位具有揚州特色的內涵和特質,從而將揚州好人文化的獨特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好地傳承下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追求真善美內在統(tǒng)一的價值理念,中華民族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人民心底蘊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就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土壤。揚州作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就是這樣一片蘊含著濃厚好人文化的沃土。揚州好人文化的培育既要繼承歷史上揚州人孝老愛親、扶危濟困、愛國愛民的忠孝節(jié)義精神,也要結合當下?lián)P州人做好人、行好事的時代風貌,解決好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信任危機、倫理道德問題,契合國家大政方針,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助力增勁。
二是要構建規(guī)模化、體系化的揚州好人文化推廣體系。目前對好人文化的宣傳報道已有很多,但存在著結構性的整體不足。以《揚州日報》為例,其對揚州好人文化的報道散落在各個版面,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報道體系。若能在固定版面以專題形式報道揚州好人好事,介紹歷史上的揚州好人,與當代的揚州好人遙相呼應,則能有效地擴大宣傳效果,推動好人文化傳播。
網(wǎng)絡也是構建揚州好人文化體系的重要途徑。采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化手段,建立揚州好人門戶,將揚州好人好事不斷匯總、更新,擴大好人文化的受眾。還可以開發(fā)“揚州好人APP”,通過移動端發(fā)布揚州好人信息,并可以此為依托,拓寬信息渠道,整合優(yōu)勢資源,解決志愿服務和需求對象間信息不對稱、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推動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好人文化推廣活動的開展,使更多人被納入推廣體系當中。
三是要打造揚州好人自主品牌。揚州好人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但相對來看,推廣卻不及其他城市。例如,弘揚“好人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的好人主題公園相繼在廈門、合肥、徐州等地落成開放。這些公園包括好人雕塑和好人廣場兩個板塊,都以“好人”命名,在展示的同時有效地推廣了好人文化。
相較之下,揚州在這些方面明顯落后,這與揚州好人的不斷涌現(xiàn)存在很大反差。其實,揚州完全可以通過建立好人主題公園、開設揚州好人講壇、設立揚州好人節(jié)的方式來推廣好人文化。在定期開展好人活動的同時,結合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國際殘疾人日、國際志愿者日、全國助殘日、學習雷鋒紀念日等節(jié)日,開展相應活動,從多角度促進好人文化的深入與拓展。
四是要建立健全揚州好人長效幫扶機制。揚州好人文化建設需要政府和民間的良性互動,只有政府倡導和推動而無法落實到民間就會流于形式,只在民間發(fā)動和推廣而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難以正規(guī)化和系統(tǒng)化,所以政府和民間要相互促進。建立健全揚州好人長效幫扶機制,政府與民間共同協(xié)作,形成雙向互動,可以有力推進好人文化的發(fā)展。
五是要建立多樣化的基層志愿組織。目前揚州已經(jīng)建立揚州好人義工隊、儀征義工聯(lián)、紅馬甲義工隊、圓夢義工聯(lián)盟、基層志愿者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的組織,開展志愿活動。但現(xiàn)有組織得覆蓋面尚不夠廣,服務范圍也有重疊。應由政府牽頭,將現(xiàn)有組織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合,建立多樣化的基層志愿組織,使活動更加有序化,擴大志愿服務的范圍,而在一些較為偏僻和經(jīng)濟發(fā)展較為落后的村莊,政府更應推動志愿組織的建設,從而推進揚州好人文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發(fā)展。
總之,揚州好人文化建設已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進一步推進揚州好人文化體系化、深入化、科學化,增強好人文化號召力、吸引力、影響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頁。
[2]阿克當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慶重修揚州府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頁。
[3]阿克當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慶重修揚州府志》,第196頁。
[4]焦循:《北湖小志》,廣陵書社2003年版,第65頁,
[5]阿克當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慶重修揚州府志》,第211-212頁。
[6]焦循:《北湖小志》,廣陵書社2003年版,第65頁。
[7]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重要讀本》,學習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頁。
作者簡介
石潔茹(1995-),女,山西定襄人,本科在讀,歷史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