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強 黃建宏
由“打電話”說開去
●肖進強 黃建宏
《打電話》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yōu)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等方式發(fā)現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筆者所在的數學教研組做了如下嘗試。
大多數五年級學生有過打電話通知多個人的生活經歷。因此,已有的生活經驗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務。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關優(yōu)化思想的學習。由此可以看出,“打電話”問題適合五年級學生研究學習。參與完成此任務雖涉及畫圖、計算等綜合知識,但都是較簡單的計算與表達。
教學時,教師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2016年秋,孝南區(qū)舉行小學生運動會,我們學校五(1)班15名同學將在黃老師的帶領下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周六上午,黃老師要打電話確認隊員到位情況。如果你是黃老師,你應該怎么打電話通知這15名同學呢?當有學生提出可以“一個一個地通知”時,教師提出疑問: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一個一個通知,需要多少分鐘?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怎樣打電話更加節(jié)省時間呢?學生分組討論后,提出了另外兩種方案:一是分組同時通知;二是全員參與通知(可以用“□”表示老師,用“○”表示學生,第幾分鐘就標上數字幾)。
處理后的內容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放性的問題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教學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展示不同的個性和思維水平。如:當學生提出分組同時通知的策略時,有分3組的,有分5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后少的,有先少后多的。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哪些方法比較好,為什么,還有沒有別的思路?當學生發(fā)現還可以全員通知時,教師提醒學生思考,具體實施中怎樣才能高效完成任務。學生思考后發(fā)現,需要事先制定好一個打電話的流程示意圖,讓老師和每個隊員都明確接到通知后,按照順序通知后面的隊員,這樣能達到節(jié)省時間的目的。
此外,為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理解“倍增原理”,教師還補充了這樣的練習:“山坡上的一棵小樹有兩根樹杈,每隔3年,每根樹杈會長出兩根新的樹杈,15年后,這棵小樹上一共會長出多少根樹杈?”學生在思考、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對該原理的理解。
(作者單位:孝感市孝南區(qū)肖港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