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柏生是培田歷史的重要敘述者之一,90多歲高齡,依舊守著官廳破敗的藏書樓生活,每日勤習(xí)書法,耳背卻頭腦清晰。他制作的燈籠、書、畫皆雅致。
吳柏生的燈籠是他書法外的得意作品。老先生從身上掏出一個小本子,讓我們看他近期寫的對聯(lián)或詩句,還從抽屜里拿出手寫本《培田民俗雜錄》,是他為培田梳理的習(xí)俗史料。
跟著吳柏生,登上松動的閣樓,逼仄、昏暗的空間,擺放著一張床和兩張桌子,桌子上掛著許多型號的毛筆,墨水、硯臺、書籍混雜地堆放在桌面,一篇黃紙祭文已經(jīng)完成,墻面上貼著毛筆謄抄的《木蘭詩》。老先生幾乎每天都要提筆,或是受人之托撰寫生平,或是紅白喜事所用之文。老人家90多歲高齡,依舊筆耕不輟,墻面上掛滿了用舊報紙書寫的對聯(lián)和詩句。他動情地提起昔日藏書樓的熱鬧,周邊村落或過往學(xué)子,常常相聚于此,入住多日,飽覽群書,也切磋詩文、義理??上f卷藏書在“文革”期間被付之一炬,損失慘重。藏書樓為官廳內(nèi)的二層小樓,墻上掛有近幾年培田文人留下的書法作品,登樓望遠(yuǎn),當(dāng)年在此研墨直抒胸臆,甚是暢快,只是書樓亟待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