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潔 楊 華
考古現(xiàn)場文物保護方法試析
萬 潔 楊 華
本文試從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的文物保護技術和基本方法,來探討考古發(fā)掘過程中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主要對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文物保護的準備工作和取樣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而現(xiàn)場滅菌技術的應用可有效阻止霉、蟲害的進一步發(fā)展,防止病害隨文物一起轉(zhuǎn)移至收藏單位庫房。提取、包裝及運輸方法的研究則為珍貴的脆弱文物提供了考古發(fā)掘和研究的可能性,拓展了考古范圍和對象。文物由埋藏到出土所面臨的環(huán)境突變,進而帶來的文物損害,也是文物保護研究的重要課題。
考古發(fā)掘 文物保護 取樣 滅菌 提取 包裝 運輸
文物保護技術經(jīng)過近一、二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日趨成熟。由修復處理方法到病變機理研究,形成了多學科融合的理論體系。其科學化、學科化學術地位逐步成型。而作為文物“出生”階段的保護,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德國、日本等已走在了考古現(xiàn)場文物保護的前列。我國經(jīng)過近些年的努力,也做了大量的現(xiàn)場保護工作。如在考古發(fā)掘隊伍中配備專業(yè)的文物保護人員,已成為現(xiàn)行考古工作的共識。推廣發(fā)展文物保護急救車,也是針對文物出土第一現(xiàn)場開展的文保措施。本文結(jié)合長期的考古與文保實際工作經(jīng)驗,對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文物保護的材料、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考古現(xiàn)場文物保護工作是可移動文物保護由室內(nèi)向考古發(fā)掘一線的延伸,可更好地保護出土文物,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物的埋藏環(huán)境及產(chǎn)生的各種病害,使文物在第一時間得到科學有效的保護處理,有助于保護文物的“原狀”。
1.1現(xiàn)場保護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設備
(1)化學材料:PARALOID B72、AC 33、PVAC乳液、環(huán)十二烷、PEG、無水乙醇、丙酮、純凈水、石膏、聚氨酯泡沫、PH試紙、硅膠、環(huán)氧樹脂、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縮丁醛;
(2)包裝材料:麻紙、宣紙、皮紙、錫紙、脫脂棉、泡沫、托板、包裝箱;
(3)工具:竹刀、牛角刀、小板刷、毛筆、手術刀、鋼針、剪刀、毛刷、吹球、鑷子、注射器、竹簽、紗布、樣品皿、色度標識卡、記錄本、樣品袋、膠帶紙、保鮮膜、密封袋;
(4)儀器設備:燒杯、量筒、滴管、數(shù)碼相機、電子溫濕度儀。
1.2樣品采集
現(xiàn)場保護處理前應先取樣。因為人為的保護處理將難免會造成文物原始信息的丟失或改變。那么就需要及時采集樣品,對樣品應詳細記錄、拍照,并進行編號,以免混淆。
1.2.1采樣的基本原則
①所取樣品能夠滿足研究的基本需要;
②要明確樣品的層位以及共存的遺物;
③盡量選擇殘片或破損處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部位采樣;
④不要對器物紋飾和重要部位造成損傷;
⑤科學保管樣品,避免外界因素干擾使之失去科學研究價值。
1.2.2采樣對象
(1)金屬類
金屬類文物的樣品可采集一些器物碎渣或在后期保護修復中收集。
(2)有機質(zhì)
①木質(zhì)腐朽后的灰燼、痕跡、殘渣;
②植物的種子;
③紡織品的痕跡、殘塊、纖維屑等;
④人骨、人發(fā)、牙齒、動物骨骼等。
(3)環(huán)境樣品
土壤樣品應包括:埋藏環(huán)境土壤樣品、水樣及墓室氣體樣品。
對于金屬文物樣品使用密封的包裝袋收集即可。有機質(zhì)樣品需使用密閉的玻璃容器收集樣品,并作避光處理。如沒有玻璃容器也可以使用塑料密封袋,如一層無法達到密封效果可多套幾層,作避光處理。
1.3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文物滅菌方法
1.3.1新潔爾滅(苯扎溴銨)
為淡黃色膠體,具有芳香氣味,易溶于水,無揮發(fā)性,貯存期長。新潔爾滅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張力的性質(zhì),起清潔作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主要是通過溶解脂質(zhì),改變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使菌體內(nèi)的代謝發(fā)生障礙而抗菌。抗菌譜較廣,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及霉菌有效力,對人無刺激性,作用快、毒性低,還具有對金屬器物無腐蝕性的特點。新潔爾滅耐堿,但不宜在酸性條件下使用。使用新潔爾滅溶液噴灑出土紡織品,可以殺滅大部分有害細菌。
使用方式:在出土文物上直接噴灑2-3次
使用濃度:0.1%~0.5%水溶液
1.3.2過氧乙酸
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酸味,易揮發(fā),溶于水,屬高效殺菌劑。此藥對細菌繁殖體、芽胞、真菌、特別對肝炎病毒有較好的殺滅效果。過氧乙酸用于考古現(xiàn)場臨時操作室的空氣和出土文物消毒。耐酸,但不宜在堿性條件下使用。
使用方式:在紡織品上直接或空氣中噴灑2-3次
使用濃度:0.1-0.5%水溶液
1.3.3乙醇(酒精)
在無其他消毒藥物的情況下,可以選用75%乙醇,作為臨時消毒滅菌材料。乙醇為無色透明液體,可殺死細菌繁殖體。濃度低于75%的乙醇,達不到消毒層滅菌效果。
使用方式:在出土文物上直接噴灑2-3次
使用濃度:75%水溶液
對污染嚴重的出土文物(如紡織品) ,消毒劑的用量可適當加大,提高消毒滅菌效果。
提取和保護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歷史文物與遺跡,在現(xiàn)場提取中最大限度的把握文物“原始性”和“真實性”的原則,在實際工作當中完整地、并忠實于原物將所有考古信息提起并保留下來。整個保護過程,始終堅持以文物保護的根本原則為指導,強調(diào)安全穩(wěn)定性、可再處理性、持續(xù)耐久性、利于保管和展示等原則,同時堅持保護與考古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地下文物由地下密閉環(huán)境發(fā)掘出土暴露到地上開放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驟然變化,文物迅速失水、氧化、風化,應注重出土文物現(xiàn)場提取微環(huán)境控制和殘留信息的提取。
考古發(fā)掘中出土遺物遺跡情況復雜,埋藏環(huán)境的差異大,因此,要嚴格遵守田野考古操作規(guī)程、遵循普遍認同的文物科技保護基本原則,以及執(zhí)行現(xiàn)場文物科技保護的操作規(guī)范。此外,還須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做好出土文物的發(fā)掘現(xiàn)場提取工作。
2.1預加固
為了防止和避免提取過程中可能給遺跡表層造成摩擦或損壞等不利影響,需要進行預加固試驗。具體方法為:制作與遺跡各類性能相近似的土樣標本(即4平方厘米見方的土樣塊),將加固材料以每平方厘米10毫升的劑量進行試驗。使用的加固材料有:1.有機硅改性丙烯酸樹脂非水分散體加固劑。2.NS(氟硅化合物)環(huán)保水性加固劑。
2.2整體提取
2.2.1基本提取法
基本提取法是整體提取法中較簡單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是依靠土壤自身所具備的強度來對文物進行整體提取, 但土壤本身支撐強度的限制, 無法提取體量非常大的文物或遺跡。其操作方法是,先將文物周圍土壤去除,但不要完全去除干凈??筛鶕?jù)土壤的塑形來決定去除的多少和去后的形狀。讓文物暴露在一個土臺上,對一周加固。 可使用具石膏繃帶法、紗布繃帶法和樹脂繃帶對含文物的土塊進行纏繞加固,再從底部將整塊切下。這一步需小心,使用打磨帶刃的薄鐵板或用細鋼絲進行環(huán)狀切割,得到一個包裹文物的整體。切割下來的整塊提取物用放置在專用的盒子內(nèi),再做一次包裝,避免搬運中提取物破損散開。
2.2.2套箱提取法
先測量提取對象的體積,記錄好長、寬、高等信息。按照測量的尺寸加工準備套箱的邊框、蓋板、地板等材料。
在提取對象四周向下開挖溝槽,以便將箱框套入起取遺跡的四周。為施工方便起見,建議開槽的規(guī)格不小于寬0.8米、深0.5米。
在遺跡上即四周鋪設隔離層(可用厚棉紙或塑料薄膜),使用聚氨脂發(fā)泡劑將邊框與遺跡之間的縫隙予以充填,充填高度應與箱框的頂部保持水平,修飾平整后固定蓋板。
開挖示意圖
對箱體下方的泥土進行逐步掏挖,掏挖的面積和規(guī)格應該與箱框的底邊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將預先做好的寬度20厘米左右的木板穿插于掏好的遺跡底面上,并用直角鋼片固定在箱框的外側(cè),板下左右兩端支墊磚石以承載箱體的重量,以此類推將整個遺跡的底面全部襯托于木板之上。
底板掏挖示意圖
在遺跡全部套裝于木箱內(nèi)部后,按照箱體的總長度加工兩根槽鋼,并穿設于底板之下,開口向下,以便鋼絲繩來回穿插。
套箱成型示意圖
完成的套箱可使用吊車提起轉(zhuǎn)運,注意吊裝過程中的平穩(wěn),避免震動對內(nèi)部文物產(chǎn)生影響。
2.2.3石膏提取法
石膏提取法較為復雜,要完全借助石膏對提取對象進行支撐,將提取對象提取出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的一種方法。其適用于埋藏土壤強度較差的情況。但是石膏自身比重較大,不是很適合體積較大的提取對象。
其操作方法是,去除文物周圍的泥土,使含文物的土臺成上小下大的梯形。周邊去除的下部應低于文物最低點超過5厘米以上。
在周邊用木板等材料圍起來,形成一個澆筑石膏的空間。而后將調(diào)配好的石膏澆筑進此空間內(nèi)。在澆筑之前,可用保鮮膜、塑料布等材料對含文物土臺進行密封包裹,避免石膏造成污染,這樣在后期也利于石膏包的切除。
待石膏完全固化后,對底部切底。切底可逐步進行,也可用插板或鋼絲切割。切割完成后應將整個石膏包翻轉(zhuǎn)過來,使原底部向上,剔除多余的泥土。用木板完成最后封裝。
2.2.4聚氨酯泡沫提取法
在提取對象體積較大,土壤強度也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此時石膏法就難以適用。此時可使用聚氨酯發(fā)泡材料進行提取。聚氨酯硬質(zhì)泡沫是以異氰酸酯和聚醚為主要原料,在發(fā)泡劑、催化劑、阻燃劑等多種助劑的作用下,通過聚合反應得到的。
聚氨酯泡沫分為兩種組分,當兩種組分混合后,就會劇烈發(fā)泡,當泡沫固化后就會十分牢固。其提取對象的前期處理類似于石膏提取法,但制作的木框與提取對象之間的間隙應留大一點,因聚氨酯發(fā)泡體積膨脹后帶來的壓力加大。加大空隙是為了減小提取物受到的壓力。同樣在澆筑聚氨酯前應對提取對象進行薄膜封包,便于后期去除聚氨酯。另外應注意,此次的木框上部應封閉,只留下澆筑聚氨酯的孔即可。周邊木框的縫隙也應用膠帶等進行密封處理。避免尚未固化的液體聚氨酯外流。
聚氨酯固化后切底、翻轉(zhuǎn),包裝即完成。
2.3卷取法
對紡織品文物可用卷取法進行提取。把皮紙裁成15×15cm的方塊,并將裁好的皮紙放在一個托盤中,每放一層皮紙噴一遍蒸餾水(水不宜過多,使紙完全濕潤即可),放好之后浸泡約15分鐘使紙完全浸潤。浸好的紙塊應該濕潤但又不流淌水分為宜。將浸好的紙塊敷在織物表面,保持織物的濕度,避免織物迅速脫水,根據(jù)操作時間的長短和織物的厚度,敷1-3層紙巾(依實際情況而定)。敷好紙巾后,從織物的一端將織物連帶紙巾卷起,卷起的同時在織物的背面加一層布一同卷起,以增加強度。完全卷起后,即可拿著外層的布將織物轉(zhuǎn)移走。
2.4地層和堆積現(xiàn)象剖面提取方法
對考古地層信息,及堆積廢雜的考古現(xiàn)象可揭取后進一步研究。
使用的材料為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式:-R-N=C=O+H2O→=-R—NHCONH—R-
操作步驟:清理刮平剖面→表面噴水→將紗布拓鋪于剖面之上→揭取材料噴涂于紗布之上→待材料滲透于土層中并且干燥后進行揭取。
這種方式揭取的地層剖面有一個弊端:展示的是剖面的反面,會給參觀者帶來一定的誤導。
2.5注意事項
(1)無論采取何種方法提取文物,首先必須考慮提取是否會對文物造成損害或影響。其次必須了解所提取文物的強度。在一般情況下,最好能采取一些措施,對文物進行必要的補強處理,盡可能地保證文物的安全。此外,整個提取過程要做好記錄工作。
(2)禁止徒手拿,必須戴上手套,目的是一方面保護文物不受污染,另一方面保護修復工作人員自身健康。
(3)拿文物時要小心謹慎,輕而穩(wěn)。
(4)小件器物應該雙手捧著,大件器物應該一手托底,一手扶器物,或者雙手捧著器物的中下部分,不要提器物的口沿和耳部。
將出土文物安全運回室內(nèi),也是現(xiàn)場保護的關鍵,其中包含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即包裝和運輸。
包裝是為了將墓葬或遺址的出土文物安全運回室內(nèi),利用對文物無害的包裝材料將出土文物進行安全防護和保存處理的手段之一。文物包裝既要保證文物的外觀不受損傷,又要保證文物的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gòu)不被破壞,因此在對文物進行包裝時就要考慮到文物包裝后可能遇到的不利局面,如惡劣路況、機械震動、搬運時的碰撞沖擊以及可能帶來的生物與化學的危害,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出土文物的包裝應該根據(jù)器物大小、質(zhì)地優(yōu)劣、胎質(zhì)厚薄、器物長短以及器物上的裝飾情況采取相應的包裝。
根據(jù)器物大小包裝時,大型器物應做專門包裝箱,包裝時下部的防震材料要厚一些;小型器物可以用薄的海綿包裝;對于破碎文物的包裝,較小碎片可用麻紙或綿紙采用交叉折疊多次的方式包裝,較大碎片的包裝則同小器物的包裝。
根據(jù)器物質(zhì)地優(yōu)劣包裝時,質(zhì)地好的可以用飽水海綿直接包裝,質(zhì)地保存差的出土文物,一定要加托板或托架才能包裝。
對于器物上附有裝飾如漆繪、粉彩的出土文物,要先對裝飾物進行保護處理,再用上述方法進行整體包裝,置于備有防震材料的包裝架或包裝箱內(nèi)固定。包裝箱內(nèi)出土文物尤其是脆弱文物不能疊壓,以防造成下層文物受損。
考古現(xiàn)場文物保護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此項工作的開展有利于脆弱文物及時得到有效的保護處理,即保護是從文物出土的那一刻就開始的。而提取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拓展了考古研究的范圍和對象。使一些以前無法獲得的遺物和遺跡得以保存,為后續(xù)的文物考古研究、文物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Tentatire Analysis on the Way of Cultural Relics on Archaeological Site
Wan Jie &Yang Hua
In this article, we tried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 in the proces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 At the same time, we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preparation and sampling method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 Besides, since the application of sterilization technology o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ldew and pests and prevent from been transferred into the storeroom of preservation entities along with cultural relics, so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packing and transporting can provided some possibilities for the excavating and studying of some precious and fragile cultural relics, and expand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archaeology. Last but not least important, the change of burial environment faced by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which causes damages to cultural relics, is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abou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Extracting, Packing and Transporting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