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娜
在中國西北黃土高原茫茫的金色海洋中,奇跡般地展現著偌大一個綠島,這就是富饒美麗的寧夏川。在這綠島中央,矗立著一座勝景如畫的城池,那便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著名的塞上古城銀川市。最近筆者踏進這沙漠里的綠洲,發(fā)現這里真的不愧被人們稱為“塞上江南”之美譽。
人文景觀豐富多彩
“沒有賀蘭山,便沒有寧夏川?!痹诿耖g傳說里,賀蘭山原是一匹從遠方奔來的駿馬,在河濱小憩,化為高山;黃河是一條巨龍,它奔騰而來,咆哮而去,只在寧夏川發(fā)出溫和的長吟。銀川,就坐落在龍馬之間。銀川市始建于公元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此建國稱帝,史稱“西夏國”,銀川為國都,時稱興慶府。悠久的歷史給銀川留下了豐富的區(qū)域文化景觀和人文旅游資源,境內有名勝古跡和自然瀏覽景區(qū)60多處,其中尤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西夏王陵、沙湖、沙坡頭和水洞溝等為國內外學者和游人矚目。
銀川是一幅“湖城百水流,夜航燈如晝,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塞上湖城。玉帶般的水渠,水汪汪的稻田,碧玉珍珠般的湖泊,星羅棋布的魚池,景色迷人的愛伊河,構成了一幅“塞上江南 大美銀川”的絢麗畫卷。
天河之水美麗沙湖
沙湖位于銀川平原北部的平羅縣境內,包蘭鐵路傍湖而過,京藏高速直抵景區(qū)。沙湖總占地面積80.10平方公里,湖水45平方公里,沙湖周邊還有大片濕地。2010年榮獲“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游湖泊”稱號。
在晴空萬里的時候,湖水與長天一色,湛藍湛藍,如一塊藍寶石折射著明媚的陽光,讓人留戀忘返。沙湖水在晨昏易時、天氣轉換中變幻著不同的顏色,似九寨溝五色池那樣色彩斑斕。伴隨著春意游湖,淺白中泛著微黃,微黃中滲透著綠意,綠意間又揮灑著天藍,露出了一年四季中最初的美麗!夏天荷花綻放,荷葉伸掌,蘆葦疊嶂,水鳥穿梭,清幽自然。泛舟湖面,蕩出多姿的波浪,在那白色的浪花里,深綠色的蘆葦邊,“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花間,無不表達著沙湖水的情意。秋天來了,沙湖水更純了,敞開博大的胸懷,把天的藍色調染在游人最多的水域中,把蘆葦的翠渲染在縱橫交錯的水巷中,把沙的金黃勾勒成倒影,把人們的彩衣點綴在水面的歡喜處,描繪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水上之秋圖。冬季湖水是白色的,那是固化了的水———冰,望著湖面或在湖面上走,頓時感到一種凈化,似要融入湖中,化做水結成冰,一切功名利祿都會如浮云。四季的水、四季的色、四季的情,幻化出眾多誘人之處。
湖上7000多畝的蘆葦如北方的青紗帳、南方的甘蔗林,濕地里棲息的濕地鳥有蒼鷺,草鷺、夜鷺等7種。它們體形優(yōu)美,被譽為“風姿迷人的鳥類”,也被稱為“世界環(huán)保鳥”。
沙坡頭歸來不看沙
沙坡頭旅游區(qū)位于寧夏中衛(wèi)市城區(qū)以西16公里,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既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的秀美,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沙坡頭是中國三大鳴沙沙坡鳴鐘所在地,被世人稱為“沙都”。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沙坡鳴鐘”,可以騎駱駝遨游沙海,徒步或自駕穿越騰格里沙漠到達沙漠中的伊甸園通湖草原;乘坐沙海沖浪車,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
在濱河浴場體驗母親河的沙坡頭的滑沙,游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fā)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王維詩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要真正領略這一意境,不去沙坡頭便不能如愿。沙坡頭集波濤起伏,茫無際涯的大沙漠,九曲十八彎滔滔不絕奔向前的黃河和人造綠色長城、鋼鐵瀚海之美于一身。
軍事要塞——水洞溝
水洞溝是中國長城保存最完整的立體軍事防御體系,寧夏水洞溝遺址旅游區(qū)位于寧夏靈武市臨河鎮(zhèn),西距銀川市19公里。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fā)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這里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云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
在水洞溝長城軍事防御大觀園中,最令人稱奇的莫過于“藏兵洞”。它高出溝底10多米,蜿蜒曲折于懸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洞中分叉頗多,左盤右旋,有如迷宮,久久不見盡頭。古地道設計上的出人意料、功能上的靈巧隱蔽、結構上的玄妙復雜,令人嘆為觀止。
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被世人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寧夏獨特的旅游資源,它多年來不斷地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旅游者前來探奇。它是我們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游勝地之一。西夏王陵內現存9座帝陵,坐北面南,形成東西兩行。
西夏王陵使?jié)h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占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高大的闕臺猶如威嚴的門衛(wèi),聳立于陵園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碑亭后是月城,月城之北是陵城。陵臺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筑,其形狀呈八邊七級、五級、九級塔式。西夏王陵成為人們了解西夏歷史、探尋西夏文化的一處重要文物旅游景區(qū)。(責編 馮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