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暢
讀書之風,與父母的言行有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十二年內,我們兄弟姐妹六人先后出生。那時候,物產不豐富,生活很困難。全家人吃穿用都是個大問題。
即使這樣,父母深知“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道理,他們樸素而固執(zhí)地認定,我們上學讀書。是家庭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們最好的出路。于是,父母反復教導我們,要好好讀書。父母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節(jié)衣縮食,艱苦奮斗,目標是讓我們兄弟姐妹六人,人人能高中畢業(yè),結果自然是如愿以償,在老家被傳為佳話。
多年以后,我們兄弟姐妹六人也為人父,為人母。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的子女都能大學畢業(yè)。而今,我們中四人的子女已經順利取得大學文憑??梢姡x書的家風,有助子孫后代健康成長。
后來我們才知道,人人讀至高中,取得高中文憑,只是一個表面目標。父母的意思其實是要養(yǎng)成讀書之風,培育書香家庭。父親曾說,一個書香家庭,有書香之氣,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所以,年屆80的父親,至今還買書、訂書、看書,有時還要為我們講講書中的故事與道理。我自己家里的書柜多于衣柜。至今還買書、訂書、看書,老婆和兒子也喜歡看書。
讀書對自己確實是有益處的,不是為了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是為了修煉自己,使正心正行,成為一種內在需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深信學思結合,學用相長,于是就有了寫書編書的沖動。30多年來,自己寫了不少文章。至2015年底,自己先后匯編成書,已公開出版發(fā)行了散文隨筆集《桃李芬芳》《金佛山樂》,中篇小說集《情如青草香》,電影劇本集《幸福在敲門》《幸福串串香》《幸福喜盈門》。
其中的五篇小文章,被別人稱為新“勸學”:《讀書的美感》《讀書的功能與渴望的輪回》《馬上開始讀書》《用心讀書才有用》《滿地書香隨風飄》。
其中的《以不貪為寶》《無私欲則剛正》《公私公明是上策》等小文章,也給人以明確啟示,有勸善、行善的成分,而無貶善、殺善的嫌疑,不知這樣算不算善莫大焉。
一個人喜歡讀書,肯定是好事兒,能夠滋潤自己,明亮自己,成就書香人生。一個家庭養(yǎng)成讀書之風,肯定也是好事兒,能夠成為書香家庭。書香家庭能夠增強向上向善的力量,自然完全有別于吃喝風、玩樂風、與沉迷于打麻將、打游戲,喜歡說空話、說臟話大相徑庭。家家養(yǎng)成讀書之風,整個社會崇尚讀書,滿地書香隨風飄,肯定更是好事兒,能夠創(chuàng)建書香社會,廣大人民能夠共享美好生活。由此看來,讀書之風,關乎社會和諧。關系民族興旺。
讀書之風,確與父母的言行有關。我一直覺得,作為父母,重視讀書,喜歡讀書,培育讀書之家風,讓書香豐盈門第,代代相傳。傳承萬里,香滿天下,既是自己之益,也是家庭之福,更是社會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