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 趙春娟
?
"金屬與硝酸反應的計算"一課引發(fā)的思考
◇河北趙春娟
氧化還原反應中金屬與硝酸的反應是一類典型反應,這方面的計算用到的知識多,難度也不?。?/p>
習題課的教學模式一般情況是老師為主要講解者,學生聽講、做筆記.這是最常見的課堂教學,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難,學生剛接觸,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在學校課改環(huán)境下,講解這部分習題,筆者打破傳統(tǒng)教學,讓學生成為主力軍,學生講他們的解法,若需補充筆者再講解.講到某題時,還沒等筆者解釋,學生們就舉起了手,躍躍欲試.筆者把講臺讓給他們,講解氣氛非常活躍.4名同學分別采用不同方法對該題進行講解.這道題是這樣的:
學生利用“在同一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把題干的已知條件轉化成2種鐵元素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下面就是學生展示的情況.
3Fe+8HNO3=3Fe(NO3)2+2NO+2H2O,
①
Fe+4HNO3=Fe(NO3)3+NO+2H2O,
②
要想n(Fe3+)∶n(Fe2+)=1∶1,把方程式②擴大3倍得到
3Fe+12HNO3=3Fe(NO3)3+3NO+6H2O,
③
綜合①、③可知,所需
n(Fe)∶n(HNO3)=6∶(8+12)=3∶10.
第2名學生發(fā)表他的看法:利用得失電子守恒解題.
由n(Fe3+)∶n(Fe2+)=1∶1可得
n(Fe3+)=n(Fe2+)=a/2mol,
HNO3+3e-=NO,
Fe-2e-=Fe2+,F(xiàn)e-3e-=Fe3+,
2×a/2+3×a/2=3(b-(2×a/2+3×a/2)).
解得b/a=10∶3.
第3名學生是從反應過程切入:該反應鐵粉少量時,硝酸直接把Fe2+氧化成Fe3+;之后,過量的鐵粉再與Fe3+反應生成Fe2+.
Fe+4HNO3=Fe(NO3)3+NO+2H2O,
①
Fe+2Fe(NO3)3=3Fe(NO3)2,
②
設n(Fe2+)=3 mol,式②中n(Fe)=1 mol.由n(Fe3+)=n(Fe2+)可得,式①中
n(Fe3+)=3 mol+2 mol=5 mol,
n(Fe)=5 mol,
n(HNO3)=20 mol.
所以b/a=(5+1)/20=3/10.
這時,筆者以為方法就夠多了,講到此就可以了.誰知,又有一位同學舉手,說他的想法跟其他3位不同.大家一致邀請他到講臺前講解.此時的課堂氣氛尤為活躍,大家都帶著求知的目光等著.該方法是這樣的:設未知數(shù)求解.
設n(Fe3+)=n(Fe2+)=xmol
3Fe+8HNO3=3Fe(NO3)2+2NO+2H2O,
①
Fe+4HNO3=Fe(NO3)3+NO+2H2O,
②
x4xx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多角度思維讓筆者大開眼界,一道平常題經(jīng)過學生的講解也能如此的精彩、豐富.筆者認為,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打開思路,多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秀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做出來的題都是一個模式,學生的思想受到束縛,不利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面對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如何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學有所成,奉獻于社會?學生是課上的主體,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展示,發(fā)表各自獨到的見解.學生動起來了,課堂就活躍起來了,課堂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了.同時,老師的思路也打開了,增長了教學知識,我們的課堂就告別了死板,有了活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就會上一個臺階.同時,老師的思路也打開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那真是雙贏!
(作者單位:河北省臨城中學)
第1名學生是這樣講解的:用化學方程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