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孟英
這是一張拍攝于1947年春末的舞會照片,照片中身穿黑色西裝、戴著黑色領結,風度翩翩的俊美男士正摟著一位身材苗條、穿著中式旗袍的洋女士翩翩起舞(圖一)。他倆是一對華洋夫妻,這是夫婦倆為慶祝自己新開辦的企業(yè)開業(yè)而邀請英國駐滬領事館及各界實業(yè)家舉行的開業(yè)典禮舞會。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大多知道上海紡織系統(tǒng)中有一家大型龍頭企業(yè)“國營上海第十八毛紡廠”,這家紡織廠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舞會中的這對華洋夫妻。男士名叫高士愚,女士名叫馬菊瑞(后改名叫高施嘉德)。高士愚1921年出生在重慶一個大戶家庭,父親是重慶商會主席,有多家化工原料廠和肥田粉廠,是一個實力派企業(yè)家。1934年,22歲的高士愚懷著實業(yè)救國的決心,遠赴英國,在利茲大學攻讀紡織和染料化學系。1936年,他和楚楚動人、金發(fā)碧眼的英國小姐馬菊瑞相識。經過一番真情的表白后,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在經歷了兩年卿卿我我的甜蜜戀愛后,他們于1938年9月3日在英國舉行了婚禮。
高士愚與英國妻子馬菊瑞婚后不到一個月就懷著抗日救國之心回到戰(zhàn)火紛飛、苦難深重的祖國。一心想實業(yè)救國的高士愚在重慶開辦了第一家工廠,取名理治紡織廠(后改為民治紡織染廠)。從此真正走上了實業(yè)救國之路。而高士愚的英國妻子馬菊瑞同樣很有愛心,她在重慶參加了宋慶齡“保衛(wèi)中國同盟會組織”(簡稱保盟),并成為了該組織中的中堅分子,積極參加支援前線抗日軍隊工作,救助在戰(zhàn)爭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并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奔走在外籍商人及外國企業(yè)之中,籌集了許多捐款和物資支持中國抗日戰(zhàn)爭。高士愚夫婦都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一心實業(yè)救國的高士愚要大展宏圖,要把工廠辦大辦強,他集所有財力,于1946年4月赴英國購買先進的紡織機械設備,經過半年的歐美之行考察,在美國購買了所有辦新工廠用的紡織設備和機械設施。同年秋,高士愚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托運到上海,他要在這個遠東第一大城市扎根辦企業(yè),并把家安在了江蘇路上的一幢英式洋房里。
高士愚把工廠開辦在上海楊樹浦軍工路附近的一條支路上,成為上海第一大紡織廠,取名民治紡織廠,后改名為華豐毛紡廠(文革時期改為國營上海第十八毛紡廠),該紡織廠先后生產和推出的“美女牌”、“金錢牌”和“英雄牌”等絨線,以質量好、產量高而暢銷全國。
生活中的紡織大王(后被人譽為紡織大王)高士愚和英國妻子還喜歡跳舞唱歌,每逢遇到節(jié)假日或工廠周年慶,夫妻倆都會邀請中外名流參加自己花錢舉辦的舞會(圖二),通過舞會與社會各界朋友加深友誼,共同走實業(yè)救國之路,把民眾品牌做大、做好、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