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艷
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雷貝拉唑用于GERD患者TLESR的臨床觀察
畢曉艷
目的 探討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雷貝拉唑對胃食管反流?。℅ERD)患者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TLESR)的影響。方法 選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共30例:健康志愿者(A組)、雷貝拉唑組(B組)和雷貝拉唑組+馬來酸曲美布汀組(C組),每組10例。應用食管壓力測定及24 h pH值監(jiān)測,觀察健康人及GERD患者TLESR的發(fā)生率,比較各組間及GERD患者用藥前后TLESR的變化。結果 與A組相比,GERD患者TLESR發(fā)生率高(P<0.05),治療后與B組相比,C組TLESR發(fā)生率明顯降低(P<0.05)。結論 馬來酸曲美布汀可以減少GERD患者TLESR的發(fā)生。
胃食管反流?。获R來酸曲美布?。灰贿^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
胃食管反流?。╣astroesophageal refluxe disease,GERD)是一類由多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引起的反流相關性疾病[1]。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GERD的癥狀患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食管動力障礙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目前抑制一過性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TLESR)的抗反流藥物用于治療
GERD是研究的新方向[2]。馬來酸曲美布汀是胃動力調節(jié)藥物,可以改善胃排空并誘發(fā)消化系統推進性運動,也可以對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調節(jié)[3],本研究通過比較TLESR的發(fā)生率與伴酸反流率,觀察馬來酸曲美布汀對GERD患者TLESR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雞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納入觀察對象30例。健康志愿者(A組)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齡17~50歲,平均(33.9±4.7)歲,BMI 16.7~25.2 kg/m2,平均(21.4±5.9)kg/m2;雷貝拉唑組(B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齡
18~54歲,平均(34.6±3.6)歲,BMI 20.4~27.1 kg/m2,平均(24.3±8.7)kg/m2;雷貝拉唑組+馬來酸曲美布汀組(C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齡21~56歲,平均(35.1±3.8)歲,BMI 19.6~27.6 kg/m2,平均(22.8±6.4)kg/m2。各組年齡、性別、BMI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食管壓力測定及pH值監(jiān)測:受試者左側臥位,插入固定好的測壓導管與pH監(jiān)測導管(pH監(jiān)測導管位于測壓導管上端5 cm),測壓導管4個側孔插入胃內,采用緩慢定點牽拉法,第4個側孔測定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及松弛率,其余
3個側孔分別測定食管體部上中下段的運動功能。(2)確定食管下括約肌位置,膠布于鼻部固定好。(3)餐前30 min濕咽5次,記錄食管動力及食管pH值。(4)進餐(30 min時):選用立適康勻漿膳117 g溶于500 mL溫開水中。(5)繼續(xù)記錄餐后2 h內食管動力及食管pH值。餐后50~60 min及餐后110~120 min分別5次濕咽,每次咽水5 mL。(6)A、B、C 3組均完成(1)~(5)。(7)B組服用雷貝拉唑[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20090091]20 mg 2次/d,C組服用雷貝拉唑20 mg 2次/ d+馬來酸曲美布?。ㄩ_開援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20000388)200 mg 3次/d,均服用2周后重復(1)~(5)。
1.3 TLESR發(fā)生率的判定 餐前30 min至餐后2 h內測定TLESR的發(fā)生頻率,判斷標準參照Holloway法[4]。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運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TLESR發(fā)生率的比較 GERD患者與健康人相比TLESR發(fā)生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GERD患者之間TLESR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B、C 3組TLESR發(fā)生率的比較
2.2 治療后C組與B組TLESR比較 治療后C組與B組相比,TLESR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C組與B組TLESR比較
研究發(fā)現,TLESR是造成GERD的主要機制[5]。在GERD的新治療方法方面,研究者已將他們的注意力從抑制胃酸分泌轉移到抑制TLESR上。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抑制胃上皮壁細胞的酸分泌,這是目前治療GERD的主要方法,但其對大約30%患者的治療效果欠佳[6]。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說,療效欠佳的原因可能與對胃酸的抑制并不徹底有關,或者反流癥狀由非酸反流產生或僅部分與酸反流相關。故尋找降低TLESR的藥物用于治療GERD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胃腸道運動節(jié)律調節(jié)劑對消化道的運動具有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動物實驗發(fā)現其可通過抑制細胞膜通道K+產生去極化,從而提高平滑肌的興奮性;另一方面其又可通過阻斷細胞膜Ca2+通道抑制Ca2+內流,從而抑制細胞興奮。此外,馬來酸曲美布汀對平滑肌神經受體也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在運動低下時可作用于腎上腺素受體,抑制腎上腺素釋放,從而增加運動節(jié)律在運動亢進時,其可作用于膽堿能K受體抑制乙酰膽堿釋放,從而改善運動亢進狀態(tài)。馬來酸曲美布汀對胃腸道動力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也可以對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調節(jié)。正因為馬來酸曲美布汀具有上述藥理特性,故成為一些胃腸運動障礙性疾病的治療藥物之一[7]。
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質子泵抑制劑,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維持治療及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能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雷貝拉唑不僅能有效治愈 不同程度GERD,且能快速緩解反流癥狀并保持緩解狀態(tài)[8]。
本研究結果顯示,GERD患者與健康人均有TLESR發(fā)生,但GERD患者TLESR發(fā)生率較健康人明顯增多。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雷貝拉唑可以減少TLESR的發(fā)生,同時,有相關報道指出,聯合用藥的效果要明顯好于單一用藥,具體機制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希望能通過馬來酸曲美布汀對TLESR的抑制作用,對GERD患者提供新的理論及實驗依據。
[1] 張亞歷.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治進展[J].廣東醫(yī)學,2002,23(9):901-903.
[2] 沈贊玲.抗返流藥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新方法[J].胃腸病學,2010,15(8):511-512.
[3] 浦江,崔立紅,付山峰,等.埃索美拉唑聯合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糜爛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J].海軍總醫(yī)院學報,2010,23(3):136-137.
[4] Holloway RH,Penagini R,Ireland AC.Criteria for objective definition of 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J].Am J Physiol,1995,268(1 Pt 1):G 128-133.
[5] 方燕飛.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5,23(6):568-571.
[6] 李文梅.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食管括約肌松弛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14):201-209.
[7] 齊迎春.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消化酶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5,14(2):185-187.
[8] 趙華,姜海行.胃衰老與胃食管反流病[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5,15(3):14-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82
黑龍江 158100 雞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 (畢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