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前不久,我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10歲的兒子正在書房他爸爸的電腦前看黃片。于是,我生氣地說:“你怎么看這些東西呢?”沒想到,孩子回了一句:“爸爸能看,為什么我就不能看?”我當即鬧了個大紅臉,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請問,我該怎么教育這個“熊孩子”呢?
文竹
答:不要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先想著教育孩子,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首先你遇到這種情況感覺尷尬是肯定的,好在你雖然尷尬,但沒有惱羞成怒把孩子暴打一頓。這還是很妥當?shù)摹?/p>
如果我是你,我是怎么想這個問題呢?我會想得比較遠一點。也就是說,現(xiàn)在一般家庭,孩子有孩子的房間,父母有父母的房間,對房間的使用是父母需要意識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比如,父母的臥室里肯定有一些私密東西,孩子去父母的臥室可以,但是如果父母的臥室門是關(guān)著的,孩子需要敲門得到允許后再進入,如果臥室門是鎖著的,孩子則不能進入。
反過來,孩子長大后,父母也要有這個意識。進孩子的房間,也需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后再進去。這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孩子的界限意識,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另外,進入他人房間后,父母要教育和提醒孩子,不要翻抽屜、文件包或者化妝盒等。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孩子的日記,即使放在桌上,你也不能隨便翻看,要克制自己的好奇心。
現(xiàn)在有些家庭,客廳變成了孩子的客廳,電視變成了孩子的電視,電腦變成了孩子的電腦。這都是父母與孩子的界限不明、父母管教失效的一種表現(xiàn)。
再說書房,這個書房到底是孩子跟父母共用的,還僅僅是父母用的?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孩子隨意打開父親電腦的事情,多半是因為你在家沒有提醒過孩子,哪些東西是屬于父母的,你不能隨便打開,所以孩子才會在父母不在時擅自開機。
孩子當時回了一句:“爸爸能看,為什么我就不能看?”我們必須強調(diào)和明確的是:有些東西,父母可以看,孩子也可以看;但是有些東西,父母可以看,孩子目前還不能看。這個界限一定要分清楚。不分清楚的話,父母做的事情孩子都可以做嗎?父親在家喝酒,孩子也可以喝嗎?這當然是不行的。因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有區(qū)別的。像國外為什么要把電影分級?就是因為成年人有自我控制力和鑒別能力,而孩子沒有,所以必須要區(qū)別對待。
當然,父母也要有意識地把私密東西安放得更保險一點。哪些東西能夠讓孩子打開,哪些東西不允許孩子打開。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意識,很多風(fēng)險就會得到有效的避免。
回到具體問題上,孩子問:“爸爸能看,為什么我就不能看?”母親詢問怎么辦,那就需要坐下來跟孩子講道理,說清楚父親跟孩子的區(qū)別,并以此為契機,把家庭界限分清楚。當然,父母也需要檢討,說自己考慮不周,或者說沒有意識到大人的有些行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然后共建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