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珊
?
這兩人做出臺灣首輛電動賽車
何佩珊
齊塔克(左)與洪裕鈞(右)
今年2月25日下午,臺灣屏東大鵬灣賽車場開放會員試車的平凡日子里,賽車道上,蘭博基尼、保時捷……一輛車接著一輛車,伴隨著高速運轉的引擎爆裂聲,在眼前呼嘯而過。
一瞬間,震耳欲聾的引擎噪音,停了。安靜的空白,吸引了全場的注意力,一輛藍色的嶄新賽車,優(yōu)雅地滑進起跑線。眾人紛紛停下手邊的事,轉頭看向這輛命名為Miss E的賽車,沒有一般汽油引擎的狂噪,外人根本分辨不出它到底有沒有發(fā)動。
將Miss E推出維修區(qū)后,七八名穿著黑色T恤,上面印著“X”字樣的年輕小伙子,興奮地不顧規(guī)矩,一溜煙爬上賽車道旁的圍欄,凝視著車子的一舉一動。
當車子進入第一個大彎道,消失在視野范圍后,不同于其他賽車總是車未到聲先到,Miss E安靜得有如使出隱身術,直到藍色車身重現(xiàn)眼前,才讓眾人松了口氣。
Miss E安靜的秘密,在于它不需要使用一滴汽油,是一輛電動賽車,而且還是一輛臺灣設計、制造,更有高達九成零組件來自臺灣,真正能在賽場馳騁的臺灣第一輛電動賽車。
Miss E的幕后推手更是大有來頭,一位是曾為特斯拉搭建起亞洲供應鏈、特斯拉前資深供應商開發(fā)工程師齊塔克(AziziTucker);一位則是臺灣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家暨知名設計師洪裕鈞。在TED×Taipei的一次偶遇,促成他們兩人共同創(chuàng)辦“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
在路上看不到電動車,賽車運動也不盛行的臺灣,“電動”加上“賽車”,在一般人眼中就是兩個罕見產業(yè)的交集,大概只有對兩者有異于常人的熱情的人,才會一頭栽入。
創(chuàng)立這家公司,是因兩人都對車子有著超級熱情。但對他們來說,打造手工電動賽車,可不光只是熱情,也不是最終目的。這輛車,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一個前所有未有的商業(yè)模式。在齊塔克和洪裕鈞眼里,Miss E更像是一輛可移動的未來運輸實驗室,是一個乘載著偉大愿景的夢想推進器。
一般來說,電動車的研發(fā)和設計,需要搜集大量的數(shù)據(jù),還得經(jīng)歷三至五年的車廠冗長驗證過程,才能夠走到市場。
這時候Miss E的重要性就出現(xiàn)了。齊塔克解釋:”我們天天改良(這輛賽車),迫使我們開發(fā)出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彼赋?,賽車經(jīng)過二至三次賽事所能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可以抵上實驗室一年的研發(fā)成果。透過在Miss E搜集到的信息,未來“行競”研發(fā)的各種創(chuàng)新零件、系統(tǒng),要賣出或授權給其他電動車廠商時,就可以拿出自己的測試數(shù)據(jù),告訴車廠,這些創(chuàng)新零組件可以被使用。
一般人沒有這種知識和經(jīng)驗,但是齊塔克有。齊塔克打開停在一旁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后車廂,指著里面長方形的黑色電池盒,說道:“這散熱做得不夠好,而且這樣的設計很難應用到其他領域?!?/p>
他這一句話,就足夠做出一整個新的電池產業(yè)?!拔蚁雽W⒃诔唏R力輸出?!边@一次,他要做出與之前在特斯拉截然不同的電池系統(tǒng)。他解釋,Miss E身上的賽車電池系統(tǒng),特色就是短時間內的超大流量放電性能。所以,“行競”未來可以把這套電池系統(tǒng)應用到電動垃圾車、電動城市導覽巴士等,需要在短時間內催出大馬力的車輛。他透露:“將飛機拉回停機棚的電動拖車,最有可能是我的頭號應用目標。”
身為特斯拉前100號員工,齊塔克曾經(jīng)一手搭建起特斯拉在亞洲的供應鏈。亞洲對這位美國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因此當他離開特斯拉,決定自行創(chuàng)業(yè)時,第一個浮現(xiàn)的就是亞洲地區(qū)。他分析,日本雖然可以做高質量產品,但市場卻是比較保守的;而中國大陸則比較適合生產大量低價產品;至于泰國,在他眼中是個有趣的環(huán)境,但是生活步調慢,交通狀況也不好。
“我想做少量高價的產品,臺灣絕對是最好的地方?!饼R塔克知道,在臺灣的成本或許不是最低的,但論技術、質量,臺灣都不輸于人。
更重要的是,臺灣擁有便捷且完整的產業(yè)鏈。以“行競”位于泰山的工廠為例,開車到最近的供應商,大概只需10分鐘,隨時都可以到現(xiàn)場和廠商討論問題。大多數(shù)供應商距離“行競”的工廠,都在半徑150公里內。整體來說,有高達九成零組件,他們都可以在臺灣取得。
此外,Miss E的身上,還有約一成的高階零組件,是來自歐洲廠商。
在齊塔克拜訪臺灣供應鏈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那些必須從歐洲高價購買的產品,其實臺灣廠商也可以做出來,甚至有的根本就是來自臺灣。
曾經(jīng),齊塔克試圖說服臺中一家避震器廠商生產和法國廠商同等級的產品,“但他們害怕走到更高階的市場。”他不能理解,“歐洲公司從這些少量高價產品賺到很多錢,臺灣公司在做一樣的工作,卻只想追逐低價的大量訂單?!?/p>
這和齊塔克信奉的,是截然不同的經(jīng)營哲學。有一次他們需要一個定制螺絲,當時供應鏈廠商的回復是,做250顆,價格一萬元新臺幣;然而齊塔克卻堅持只要先做出五顆原型產品,而非一下就做量產產品,即便代價是8000元新臺幣。
過去類似的決策,曾讓齊塔克為特斯拉省下數(shù)百萬美元的支出。在時間和價格間,齊塔克總是寧愿用更高的價格,換取更快的時間。
曾經(jīng),為了尋找賽車車架供應商,齊塔克特別來到自行車展,因為他知道,自行車管只要經(jīng)過些許調整,就可以是賽車車架。但整整四天下來,他走遍每一個攤位,每個人一聽到賽車就搖頭。直到最后,才終于有一家自行車商對他說了:“Maybe。”
一次次的經(jīng)驗證明,臺灣確實如齊塔克看到的,能夠做出國際水平的創(chuàng)新產品。但關鍵在于,鮮少有人敢勇敢跨出那一步。
齊塔克認為,臺灣廠商之所以會拒絕踏出舒適圈,最大的問題出在信心?!八麄儾辉敢庾?,是因為擔心失敗?!钡敫嬖V這些業(yè)者:“你要能接受失敗,然后繼續(xù)研發(fā),就會成功。”
希望試車發(fā)現(xiàn)愈多問題愈好,正是齊塔克想為“行競”建立的文化。所有的行競科技的員工都會告訴你,齊塔克總是交給他們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失敗對他們來說是常有的事。但齊塔克看著他們不成熟的失誤,卻鮮少斥責,就連有次引起爆炸意外,在發(fā)現(xiàn)沒人受傷后,齊塔克也只是哈哈大笑,再冷靜地分析問題,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思考,如何尋找資源。
事實上,受到齊塔克鼓舞的不只是這些年輕小伙子,畢竟,對比大眾、豐田等眾多國際汽車集團,或是特斯拉這個電動車產業(yè)的領先起跑者,和美國電動車新創(chuàng)公司Faraday Future等新興電動車廠商,行競科技的資本額僅僅只有新臺幣1700元。更不用說,除了齊塔克有豐富經(jīng)驗,團隊里就只是一群剛從學校畢業(yè),只有滿腔熱血的年輕人。
這樣的夢想,任誰看了都不免覺得太天真,也太瘋狂。但回想當年的特斯拉、Space X(太空探索科技),又有哪一個不曾瘋狂過?
■(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