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敗于秦國,將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zhì)。太子與秦國的一位公主相愛,結(jié)為夫婦。后來,太子獨自逃回晉國繼承王位,成了晉王。他派遣心腹大臣去接公主。大臣回來后,說:“公主不肯來,她說您背棄國家之間的約定,是無信的小人!她再也不想見您了!”曾經(jīng)的太子、現(xiàn)在的晉王聽后十分生氣,決定與公主斷絕情意!第二天,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緊急召見那位大臣,問道:“她的這些話是在朝堂上跟你說的,還是私下見面時說的?”大臣說:“我是以國王使者的身份出使,自然是在朝堂上與她見面!”晉王生氣地說:“你險些害了我,在朝堂之上她豈能說出愿意走的話?”于是,狠狠地責(zé)罰了那位大臣。
感悟
在秦國的朝堂上,公主豈能說出愿意去晉國的話?可那位大臣卻忽略了公主說話的具體語境,險些造成無法挽回的誤會。生活中,人們在很多語境下,說出的話并不一定就是真心話。所以,我們轉(zhuǎn)述別人的話語,一定不要忽略了具體的語境,應(yīng)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使轉(zhuǎn)述不偏離說話者的本意。
思考
一天,小剛路過小冬的家門,看到小冬正在等客人。小冬說:“今天我家要來重要的客人,肯定有好吃的,你在我家吃飯吧!”在這種情況下,小剛是去吃好呢,還是不去吃好呢?
2016年第3期“有獎?chuàng)尨稹?/p>
參考答案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