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萬歷《銅仁府志》作者考辨及體例與價值探究

      2016-06-21 09:41:27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萬歷

      胡 振

      (安徽大學 歷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

      萬歷《銅仁府志》作者考辨及體例與價值探究

      胡振

      (安徽大學 歷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萬歷《銅仁府志》是現(xiàn)存七部明朝貴州省地方志中的一部,其作者并不是以往所認為的知府陳以,而是郡人萬士英。該書在編修體例上既借鑒了當時貴州地方志的編纂模式,又根據(jù)銅仁府的實際情況與地方特色,多有創(chuàng)新,其歷史地理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政治、文化與民俗上,更突出表現(xiàn)在軍事地理與經(jīng)濟地理方面。

      關鍵詞:萬歷《銅仁府志》;作者:編修體例;多重價值

      萬歷《銅仁府志》,是明朝萬歷年間編修的一本地方志書,郡人萬士英所著,成書后流傳不廣,清朝所修文獻中提之甚少,其刻本僅藏于日本國會圖書館及臺灣“中央圖書館”,所幸上世紀90年代初書目文獻出版社從日本國會圖書館影印該書,作為“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之一出版,其史料價值可見一斑。

      一、作者考辨

      關于萬歷《銅仁府志》的作者,存在著兩說:一說是陳以躍,一說是萬士英。關于陳以躍說,在臺灣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4月出版的《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中提到,萬歷《銅仁府志》“陳以躍修纂?!?道光)銅仁府志》卷五職官、名宦俱題纂修者為陳以耀。名宦并云‘陳以耀,江西舉人,萬歷年任(知府),政績失考?!?光緒)銅仁府志》卷八名宦本傳系錄自《(道光)銅仁府志》,惟‘耀’改作‘躍,職官條云其到任知府為萬歷四十三年(1615),則此書當于萬歷四十三年躍到任后不久。又‘耀’與‘躍’,未見原刻,不知孰是。”[1]22-22高應達先生在《萬歷〈銅仁府志〉文獻價值研究》[2]一文中亦采用這種說法。而萬士英說則為近來黃尚文先生點校、岳麓書社出版的點校本《萬歷〈銅仁府志〉》[3]所持。他以書中帶有“萬士英曰”、“英曰”、“英按”等顯著標志的地方共有數(shù)十處來斷定作者為郡人萬士英。的確,這種史論結(jié)合的撰文方式無疑是繼承了傳統(tǒng)史書的記述方法,并且也與郭子章所著萬歷《黔記》[4]中“蟲賓衣生曰”極為類似,即使不能完全論定為萬所著,也能基本確定大部分內(nèi)容為其所撰。正如王國維、顧頡剛等人曾考證《史記》中有數(shù)卷為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所作,但并不影響后人認定《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同理,以此認定萬歷《銅仁府志》的作者為萬士英,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對此說,筆者又補充一條證據(jù),即書中方輿志、祠祀志等處“郡人萬士英詩”的所處位置在幾乎都是每小節(jié)詩文的最后一個,而作者十分明確的萬歷《黔記》亦在山水志等卷中把“蟲賓衣生詩”、“蟲賓衣生記”放在每小節(jié)最后。由于萬歷《黔記》與萬歷《銅仁府志》均屬萬歷年間貴州地方志,其體例內(nèi)容多有模仿借鑒之處,這種行文順序不能僅僅說是巧合,而應該是以成文時間順序先人后己排列。這可以說是證明萬歷《銅仁府志》為郡人萬士英所著的又一條力證。

      至于作者為陳以躍之說,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觀點,一是由于萬歷《銅仁府志》自清朝以來在國內(nèi)無傳,影印本回國時間又較晚,導致在此期間大部分人不知其書中具體內(nèi)容,進而可能被清時史料誤導。二是由于明代銅仁府曾多次纂修府志,例如萬歷《銅仁府志》中就多次提及舊志,且卷九《人物志·鄉(xiāng)賢》中亦有“(盧金)草郡志凡若干卷,考摭詳悉,后學倚為司南云”[3]177、“(鄭重)所著《銅仁志》六卷,稿藏于家”[3]178。這就證明了萬歷《銅仁府志》成書以前就有府志流傳,而陳以躍出任銅仁知府,亦有可能自己編著府志,后世不存,以致清人不知版本差異,誤把萬書作陳書。三是時任知府陳以躍托郡人萬士英代著而掛名知府所著。萬歷《銅仁府志》載“陳以躍,泰和人,舉人,萬歷四十年任”[3]80,為書中最后一位知府,而清修《河南通志》卷三十三載祥符縣知縣“萬士英,云南銅仁人,進士,萬歷二十八年任。王復興,山東鄆城人,進士,萬歷三十二年任”[5]536-205。明代地方官員3年一考功,以功升降,萬士英任知縣至萬歷三十二年,任職4年,其后史籍未見其任職記錄,由于其任職第四年不當考功之時,離任排除免職的可能,因此萬士英是在其第二任上辭官回鄉(xiāng)的,他作為本地名流,又無公務纏身,在任知府托其著書是很有可能的。

      二、編修體例

      萬士英,銅仁人,明萬歷年間舉人、進士,歷官知縣,《明史》無傳,生平資料多不可考,但是其所著的萬歷《銅仁府志》,卻對后人研究貴州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文獻資料。該書一共12卷,約25萬字。相比較稍早成書的貴州省志,萬歷《銅仁府志》沒有采取嘉靖《貴州通志》的平列體與萬歷《黔記》的紀傳體編修體例,而是和萬歷《貴州通志》一樣采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綱目體編修模式。但不同的是,萬歷《貴州通志》是把事類與政區(qū)加以混合成綱,而萬歷《銅仁府志》則僅以事類為綱,首為方輿志二卷,次為食貨志,再為秩官志、學校志、祠祀志、選舉志,后為兵防志、人物志,最后為經(jīng)略志二卷與藝文志一卷。作者仿效嘉靖《貴州通志》中設兩卷藝文志以成十二卷的前例,分方輿志與經(jīng)略志各為兩卷,一方面平均了各卷之間的字數(shù),不至繁冗,另一方面也暗合了十二地支之數(shù)。

      相對于萬歷《貴州通志》卷十七[6]391-404中對銅仁分條平列式地記載,作者并沒有照搬其體例,而是對府內(nèi)各事類分門匯結(jié),以其內(nèi)在價值與重要程度等為依據(jù)加以排列。與傳統(tǒng)史地著作類似,萬書以方輿志開篇,介紹了銅仁自周代至明萬歷年間的建制沿革情況,并作輿地圖7幅,詳載銅仁府城池與境內(nèi)山川古跡與風俗等情況。其中,卷一以建制、城池、公署、形勝、分野與祥異組成?!般~雖開創(chuàng)未久,而地險雄峻,分野有經(jīng),誠西南之冠冕、夷夏所輻輳。據(jù)險守要,因天則地,司郡者最先務焉?!盵3]1卷二則列山川、古跡、風俗、坊鄉(xiāng)等條目,兩卷相比較言之,卷一偏重行政資料與較為宏大的形勝分野,卷二則詳載具體的本府自然地理情況與城中格局及各功能機關分布狀況,可見作者有一種“重人事、輕地利”的思想。相對于萬歷《貴州通志》,萬書于此卷中增加了樓臺與綽禊兩目,多方面展現(xiàn)了當時銅仁府城的建設情況?!皣烙诿?,民天于食,自古重之……然非地生財、人效力,長民者不盡力以遺之,富庶曷由致乎?百爾君子,慎無罪歲而且諉之民也?!盵3]61作者把食貨志放在卷三的位置,可見其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視。該卷既詳細記載了明永樂貴州建省以來銅仁府戶口、田土、貢賦稅課的數(shù)據(jù)及其變化情況,又詳述了銅仁本地的物產(chǎn)、水利,并有惠政一目,“預講而亟圖之,庶為有濟,不則臨渴掘井,餒鬼遍四郊矣”[3]72,表達了作者心系百姓,未雨綢繆,期待后世為官者愛民如子、治民有方的愿望。其中,作者較省志新增金砂、水石艮坑場及水利、井泉兩目,一方面突出了銅仁本地特有的礦產(chǎn)資源,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作者比較關注工農(nóng)業(yè)的思想。

      在卷八兵防志中,作者感嘆“苗洵難治矣。顧治有形之苗易,治無形之苗難;治巢穴之苗易,治腹心之苗難”[3]174,因而極為詳盡地記載了府內(nèi)各處營哨堡關及額餉情況,并附及數(shù)篇郡人關于保銅鎮(zhèn)苗的獻策文章。而在體例上,相對萬歷省志,作者刪去紀兵目,改兵防目為營哨目,另增設額餉目,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了銅仁府的軍事布防及軍費情況,且改省志關梁為堡關,另立津梁一目于卷二方輿志下,這一細節(jié)表明銅仁府的軍事重心在陸路而非水路。在卷九人物志中,作者編纂更為細致完備,庶覽人物,在萬歷省志僅有鄉(xiāng)賢、貞節(jié)兩目的體例之下,始創(chuàng)忠節(jié)一目,又增設孝義、隱逸、方伎等目,且敘人不拘于名位,惟以品行道義為準繩,以求教化百姓,“在彼務定于蓋棺,在此必符于輿論”[3]凡例。經(jīng)略志兩卷,則分別以興除與安攘為主題,選取了19篇議論疏略;末尾藝文志,特選憂時述事、興懷警俗的碑文、詩歌等記載,擯棄僅僅雕章繪句、無補民風的詩文,進一步體現(xiàn)了作者經(jīng)世致用、憂國憂民的思想與情懷。經(jīng)略志與藝文志置于全書末尾,并非因其價值不大,而是因為在內(nèi)容上兩志多為照錄他人文章詩詞,多不出于作者之手,故置于最后,不至喧賓奪主。

      總體上看,萬歷《銅仁府志》在體例上既繼承了時人編修《貴州通志》的模式,又根據(jù)銅仁府的地方特色與面臨的實際問題,增改條目,大致以政治、經(jīng)濟、文教、軍事為順序,先主后次,體例完備,考訂該恰,比較詳盡地描繪了萬歷朝銅仁府的各方面情況。

      三、價值探究

      根據(jù)前文分析,我們知道萬士英在編纂《銅仁府志》時,既注重吸取前人編纂地方志時的經(jīng)驗,綱目并舉,體例完備,又因地制宜,別創(chuàng)條目,突出了本府的獨特性。但可惜的是,明代貴州地方志現(xiàn)存于世的只有7種,《銅仁府志》在此之中成書最晚,而該書入清時即不存,所以很難從其體例價值上考證其對后人編纂地方志的影響了。不過從內(nèi)容上看,萬書的歷史地理價值體現(xiàn)在政治、文化、民俗等等方面,比如說秩官志中對銅仁地方官員設職與任職資料的記載有助于我們了解分析明代貴州地方政權建設情況,選舉志中對科考貢舉資料的記載有助于我們研究明代西南地區(qū)科教文化的發(fā)展情況。筆者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細論,故著重從以下兩個價值體現(xiàn)突出的地方來探究萬歷《銅仁府志》的歷史地理價值。

      首先是其軍事地理價值。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記載銅仁府:“府東連溪洞,北接苗夷,窺伺之患,視他郡倍多,蓋辰、沅之要隘,而思、石之門戶也。鎮(zhèn)壓得人,則楚、黔兩路可恃以無恐矣。”[7]5320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也載其“東聯(lián)錦水,西接,控扼苗蠻,黔中要郡?!盵8]3721由此可見銅仁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軍事價值不言而喻。萬士英身為郡人,不可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銅在萬山中,與紅苗鄰,扌票掠虔劉,歲無虛日,兵防誠不可一日弛也?!盵3]143可見,作者對銅仁軍事地理的描述,是該書的一個重點。銅仁府所處地理險要,位置優(yōu)越重要,山水相間,交通便利,萬書中這樣描述其形勝:“群山環(huán)繞,二水合流;山接蠶叢,江通云夢;高山峻嶺,窮谷深溪;九龍分秀,三江匯流……東聯(lián)錦水,西接,北扼諸夷,南通貴竹?!盵3]27由此可見,銅仁府作為黔東地區(qū)的一個交通樞紐,實乃兵家必爭之地。然而這樣一座倚山靠水的重鎮(zhèn),最初卻并不是個易守難攻的堡壘,萬書就詳載了其軍事建城史:“永樂中初設府,維時草昧初開,樹柵防衛(wèi)。正統(tǒng)十四年,洪江苗叛,焚毀殆盡。”[3]15景泰二年(1451年)創(chuàng)筑土城后,歷經(jīng)弘治、正德、嘉靖、萬歷四朝的九次增筑與修葺,終于“工筑堅實,雉堞嶙峋,卓冠黔中”[3]16。萬書記載銅仁府境內(nèi)設銅仁哨、馬坰營等內(nèi)外營哨60余所,駐兵數(shù)千,配有軍事地圖《銅仁府哨指掌圖》一幅,并且記載了朝廷調(diào)原駐省城的鎮(zhèn)守貴州兼提督平清等處地方總兵官改駐銅仁鎮(zhèn)守的相關資料,足以令后人探究明朝廷對銅仁府軍事地位的認識及明代貴州省軍隊建制與駐防情況。除此之外,萬書中苗民為患的事例俯拾即是,卷二方輿志中也記載苗民“剛狠輕生,出入常佩刀弩”、“始狗鼠盜耳,今公然糾略也,久為湖、貴二省之害”[3]52。這反映了中央集權的明朝政府在處理少數(shù)民族問題上的粗暴態(tài)度,而銅仁府的軍事價值也正體現(xiàn)在明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的控制與鎮(zhèn)壓之上。銅仁設防雖多,作者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顧拊背奪吭、扼險守要,營壘最急,而餉薄兵疲,無當實用,所賴以教練而振作者,惟是將領”[3]143。作者又在經(jīng)略志中通過篩選一些官員的疏奏,以人之口表己之意,希望從行政、經(jīng)濟等相對平和的方式根治苗患,例如在卷十一中,作者特別全文照錄了僉事倪壯猷的《敬時救陳急務以資防御議》及相關批示,文中提出防治苗患應該多管齊下,不僅要精簡兵額、久任營官,更應該“請示嚴禁苛斂以蘇兵困”、“立法曉諭熟苗以免背叛”、“招募開耕荒土以實地方”。從中我們既能一覽明朝軍隊在貴州地區(qū)的軍事控制情況,又可以探究明朝中后期地方士大夫群體針對政府運用軍事手段維持西南地區(qū)統(tǒng)一而產(chǎn)生的矛盾心理。

      其次是其經(jīng)濟地理價值?!皣烙诿?,民天于食,自古重之。第民惟邦本,厥重攸先,而有人有土,有土有財,貢賦土田,《禹貢》所為也。”[3]61銅仁府地處黔東云貴高原東端,多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典型,直至當今也是其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掣肘之一,明朝人對此即有了清醒的認識:“銅仁田多依溪河,天造地設,難施人力。無源之隰,土燥且涸,名曰漏地。即有潴蓄,隨旱隨涸,田不加辟?!盵3]71可見當?shù)剞r(nóng)業(yè)發(fā)展的自然條件是十分惡劣的。卷三食貨志中載萬歷九年(1581年)全府丈田89 796畝,以其所載萬歷壬午年(1582年)府內(nèi)人口8 419人計算,可知其人均占地僅10畝。據(jù)梁方仲先生《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中的資料,明代神宗朝全國每口平均田地數(shù)為20.6畝[9]273,相比而言銅仁府人均田地畝數(shù)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黔東山區(qū)本身土壤就十分貧瘠,再加上苗亂毀田與清丈不均,可知銅仁百姓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而賦稅方面,則需交洞布銀、秋糧、鹽木稅等“條編萬歷三十二年新舊共七千九百七十四兩八錢八分七毫四絲”[3]66,以至于達到了“彈丸之銅,編氓悉為流離,田土鞠為豐草”[3]68的境地,這對于后人研究明代黔東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及分析民亂原因提供了最直接的資料。銅仁物產(chǎn)豐富,萬書中記載其地產(chǎn)動植物種類高達上百余種,上貢朱砂、水石艮、黃蠟等特產(chǎn),各縣司每年輪差解京。“第丹砂杞梓,宇內(nèi)稱奇,而大藪深坑,日就童竭。茍徒按圖而索,以萬一之獲,則二物適為銅祟矣。”[3]68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后人研究萬歷年間礦監(jiān)稅使對貴州人民的盤剝情況及分析明代大規(guī)模采木對貴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人口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重要的資源,作者在食貨志中記載了自永樂壬辰年(1412年)至萬歷壬寅年(1602年)這190年銅仁府的人口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銅仁府的人口戶數(shù)大體上以10年為一次進行統(tǒng)計,戶數(shù)保持在1 000左右,口數(shù)則波動十分巨大,例如永樂壬辰年至正統(tǒng)壬戌年這30年里,銅仁府人口數(shù)量從“戶一千八十三,口一萬三千三百一十”驟降至“戶一千二百二十二,口四千四百八十八”,下降了近9 000人,人口損失高達66%,至最后統(tǒng)計的萬歷壬寅年,銅仁府的人口數(shù)還未達到最初永樂壬辰年的人口數(shù)量。對此,作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有經(jīng)費奢侈、力役漸繁與土司削之外,更有“銅苗數(shù)叛而俘掠虔劉,征討數(shù)加而轉(zhuǎn)輸顛躓,兇荒相繼而死徙流亡。”[3]63這對我們探究明代貴州人口數(shù)量、分布、變化及一系列社會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四、結(jié)語

      總之,萬士英修纂的萬歷《銅仁府志》,既在編修體例上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又在內(nèi)容上詳載了明代銅仁府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方面面的資料,其作為明代貴州僅存的七部方志之一,對于我們研究貴州歷史地理來說價值巨大,值得后人對其歷史價值進行更深層次的發(fā)掘。

      參考文獻:

      [1]金恩輝,胡述兆主編.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M].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6.

      [2]高應達.萬歷《銅仁府志》文獻價值研究[J].銅仁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5(4):34-36.

      [3][明]萬士英著,黃尚文點校.萬歷銅仁府志[M].長沙:岳麓書社,2014.

      [4][明]郭子章.萬歷《黔記》[M]//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成都:巴蜀書社,2006.

      [5][清]王士俊.河南通志[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明]沈思充,陳尚象.萬歷《貴州通志》[M]//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7][明]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5.

      [8][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M]//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M]//梁方仲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Author of Wanli Tongren Chorography and its Style and Value

      HU Zhen

      (CollegeofHistory,Anhui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9)

      Abstract:Wanli Tongren chorography is one of the seven existent local chronicles of Ming Dynasty in Guizhou Province.The author is not the magistrate Chen Yiyue,who had been previously thought of to be the real author,but Wan Shiying,a native of local place.The compilation of the book was based the styl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chorography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ongren and features much stylistic innovation.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value of this book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politics,culture and folk customs,but also more prominently in military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Key words:Wanli Tongren Chorography;author;compilation style;multiple value

      收稿日期:2016-02-14

      作者簡介:胡振,1992年生,男,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地理學。

      中圖分類號:C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43(2016)03-0001-04

      猜你喜歡
      萬歷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24
      明萬歷貴陽李達夫婦墓志銘考釋
      晚明疫情與地方應對
      明萬歷時期內(nèi)操的演變
      從《萬歷起居注》管窺明代帝王的書法教育
      小議明萬歷《銅仁府志》人物志
      北方文學(2019年2期)2019-02-02 09:37:42
      晚明合肥文人黃道日新證
      萬歷援朝之戰(zhàn)時期明廷財政問題
      古代文明(2018年3期)2018-10-10 09:17:54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响水县| 武清区| 南安市| 高青县| 名山县| 宜宾县| 永春县| 米易县| 乾安县| 无棣县| 班玛县| 榆中县| 新疆| 镇康县| 云浮市| 玉溪市| 陆河县| 西吉县| 凤山市| 砚山县| 乃东县| 枣阳市| 石城县| 油尖旺区| 三门峡市| 福安市| 海安县| 隆回县| 海晏县| 旬阳县| 车险| 蓬安县| 井陉县| 江油市| 明溪县| 宜宾市| 北流市| 英吉沙县| 临朐县| 扎囊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