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新
[摘要]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入。我校經常召開各年級家長委員會會議,多次進行家庭教育講座。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每年我校都邀請家長參加學校開展的節(jié)日活動,并持續(xù)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和以“弘師德,筑心橋”為主題的課外訪萬家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關系,增進教師與家長、學生的感情,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
[關鍵詞]和育;相融共生;協(xié)調;和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他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而且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入。因此,教師要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共生,從而實現(xiàn)家校和育、攜手育人。在我校提出的和育文化理念指導下,我們倡導“善溝通,能協(xié)作,多理解,樹榜樣”,出現(xiàn)了更多的和美家庭、和美家長。為此,我們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家校活動。
一、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學校經常召開各年級家長委員會會議,多次進行家庭教育講座。如《讓夢想起飛,贏在起跑線》《讓“孝”走進每個家庭》《給父母的六大忠告》等,我們聘請的是多年在教育第一線,并常年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經驗豐富的教育專家,這些講座給了家長們很大啟發(fā)。學校經常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工作和每年的學校文化節(jié)、藝術節(jié)、運動會、春季環(huán)城賽、家長開放日、迎新年聯(lián)歡會等活動,充分挖掘和調動家長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通過多次開展“假日小隊在行動”的活動,增進親子、家校之間的感情。在活動中,學校出主題,各班組成小隊,由家長帶領孩子走進農村、大自然、展覽館、軍營、社區(qū)、烈士陵園、消防中隊、地震臺等,孩子和家長密切配合,在實踐活動中親子合作,家校合作,攜手共進。
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邀請家長開展“尋根溯源,粽葉飄香”端午特別活動。這一活動以中隊為單位,由家長帶隊,分設多個假日小隊?;顒又饕ǎ阂荒杲M的孩子們繞彩線、折葫蘆,二年組的孩子們接晨露、采艾蒿,三年組的孩子們繪彩蛋、憶屈原,四年組的孩子們識糯米、包香粽,五、六年組的孩子們制錦囊、聞余香。孩子們相約在江邊和公園,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大自然,走進小伙伴的家庭,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學一學、縫一縫、做一做等方式,用心去體驗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蘊涵的意義,走進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文化。
這些活動拉近了教師、家長和孩子三者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了教師、家長和悅牽手。每年在“家長最滿意教師”“學生最喜歡教師”的評選活動中,任課教師78名,有96%的教師被評為“家長最滿意教師”,有97%的教師被評為“學生最喜歡教師”,評選結果滿意率每年都在上升。
二、豐富載體,創(chuàng)新形式,了解任務,成效顯著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家校和育、攜手育人,我校豐富載體,創(chuàng)新形式,多方面與家長進行溝通,家訪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形式,在進行家訪前,我們先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一是了解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家訪前,我們首先對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盡可能深入的了解。因為家庭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有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二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在學校與家庭間形成有效溝通。三是與家長共同研究,明確要求,統(tǒng)一思想,找出學生內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在未來的教育中有的放矢。四是向家長提出建議,為其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提供幫助和指導,必要時還可以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并共同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
從2006年以來,我校持續(xù)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這一活動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好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開展了以“弘師德,筑心橋”為主題的課外訪萬家活動。每年召開兩次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生各方面的成績,同時也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請家長填寫征求意見單,并在學校一樓大廳進行現(xiàn)場咨詢,之后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給予解釋和說明,并上報愛輝區(qū)教育局。
1.以家訪促家教,用耐心換誠心
每位教師都根據學生的情況有計劃地進行家訪,在家訪時做到不指責家長和學生,有針對性、主動進行家訪,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與家長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家長、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學生的特長和發(fā)展優(yōu)勢、教師的期望等,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及打算,教師用耐心和誠心換來家長的誠心。
2.重點家訪“兩困生”和“留守兒童”
我校特殊學生較多,教師在走訪時以情感為紐帶開展“訪萬家”活動,以家訪促家教,用耐心換誠心。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親自走訪殘障、特困學生和福利院兒童,每年都贈送書籍、學習用品和食品。學校對各班的“兩困生”和“留守兒童”進行摸底,確定每位教師必須家訪的對象。每到一家,教師都詳細向家長詢問家庭經濟收入和身體狀況,了解困難的具體情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并開展師生愛心結對活動,為“兩困生”捐贈學習用品,開展愛心助學活動。愛心家訪在教師和家長、學校和社會之間架起了一道心靈彩虹,拉近了學校與家庭的關系,增進了教師與家長、學生的感情,促進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
四、尊重家長,和悅溝通,共事雙贏
尊重家長和善待家長是做好家校和育工作的前提,尊重是家校和育關系的基礎。只有家長和教師相互尊重,才能使彼此進行最基本的愉悅的溝通,才有和悅關系的基礎。教師在每次面對家長的時候,都應多商量、多協(xié)調、多聯(lián)系、多引導,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教育目的,多鼓勵和引導家長及時修正教育方法,建立平等、合作、信任的關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教育。家長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家里的情況,經常與家長聯(lián)系,對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和管理好學生有很大幫助。多年來,學校工作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關心,每次家長會,家長們都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準時參加,會上積極發(fā)言,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暢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在黑河市工人文化宮組織家長參加了“人性化快樂成功教育家長”專題講座,反響很好。在學校運動會上,家長代表隊每年都有120人的方隊參加檢閱,家長們服裝整齊、精神飽滿,高喊口號,得到熱烈掌聲。我校針對一年級新同學進行了綠蔭行動——家校合作講座,主題是“家校合作,贏在起跑線”,我們真心希望通過家校合作使孩子在我??鞓?、健康地成長。
此外,教師與家長交往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通過與家長的交流,與家長建立溝通渠道,第一時間了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我校班主任無論工作有多累,仍然堅持有計劃地走入每個孩子的家中,同時在班級校訊通里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讓家長了解孩子當天的學校學習生活狀況。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上,班主任都交流自己好的做法,引領其他班主任。在家長會上,教師耐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社團活動和教學設施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多年以來,黑河市第五小學本著“讓家長滿意”的服務宗旨,建立了校長信箱,設立了知心姐姐信箱,聆聽家長和學生的心靈呼喚。
總之,開展豐富多彩的家?;顒?,使教育的合力達到最大、效果最佳,是每名教師應積極考慮的問題。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在面對不同個性的教育對象和不斷變化的教育環(huán)境時,應努力做出最合理的選擇,采取最恰當的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書彬.和風潤雨,文化育人[N].中國教育報,2015-12-6(4).
[2]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