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鈺
[摘 要]語文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yǎng)他們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學中,以主題統(tǒng)領課堂,可以有效避免傳統(tǒng)肢解文本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清晰的目標引導下自主對話、自主探究,運用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解決問題,實實在在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主題導學 生本對話 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6-034
語文教學只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習語言,培養(yǎng)他們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擯棄傳統(tǒng)圍繞文本敘述順序不斷設疑發(fā)問、追問的瑣碎分解閱讀形式,嘗試通過提煉主題進行導學,給學生更多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真實而清晰的實踐目標指引下體驗、感悟、悅納、活用,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釋放好奇:在初步閱讀中培養(yǎng)提取信息的能力
大凡文學作品,其承載的是豐富的知識和情感。泛讀之,可開闊視野、熏陶情感、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尤其對充滿好奇的小學生更是如此。新接觸一篇課文,他們首先關注的是課文講了什么,有沒有什么新鮮的話題。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一樸素愿望,并借助這份好奇進行價值引領。根據(jù)小學生閱讀不能一下子把握各自然段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實際,我們不妨將原先連續(xù)性的文本,分解成幾個小節(jié)的非連續(xù)性文本,并以培養(yǎng)他們捕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為了讓孩子關注主人公法布爾,常有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者敘述的主線“著迷—迷戀—癡迷”。但是,如此抽象、概括的詞語以及不斷深化的情感,學生怎么能在剛剛接觸文本時就理解呢?在教學的第一課時,我將課文講述的兩個故事變成非連續(xù)性文本,設計了“這兩個故事跟課題有什么關系?”這一閱讀主題進行導學。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文中對昆蟲的描寫上,而是走向了文字表達形式。交流時,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體現(xiàn)主旨“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的三個句子進行解讀,并分享了他們的感受:作者寫法布爾捕捉紡織娘不容易的故事是要告訴我們,他對昆蟲著迷的程度。這些感受是學生自我閱讀時的發(fā)現(xiàn)。
二、問題統(tǒng)領:在文本細讀中實現(xiàn)能力內化和遷移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主題導學,就是讓對話不再局限于教材信息上,不再為回答一個個問題而被動地與文本對話。話語權的回歸,少去了外界強加的指引,更利于學生潛心會文,去自主探究閱讀、多角度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如,《鄭成功》一課可以將課文分解為“收復臺灣”“建設臺灣”兩個板塊。在教學“收復臺灣”這一板塊,我設計的導學主題為:“比較激戰(zhàn)中敵我雙方的表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場面描寫的互補寫法;而“建設臺灣”部分,我則以“鄭成功從那些方面建設臺灣?你覺得這些舉措的意義在哪里?”引導他們體會作者羅列概括的寫法所體現(xiàn)的鄭成功的高瞻遠矚。
以一兩個主題統(tǒng)領課堂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把更多探究的時間還給學生,使他們在明晰的閱讀指向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踐中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有機整合:在類比閱讀中習得多種表達的形式
有時候,只對文本精彩部分進行單一的研讀還不夠,還需要以其他相同或相似課例做補充,方能鞏固、豐滿、強化學生的認識。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里,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庇袡C整合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課文,給學生呈現(xiàn)相關聯(lián)的描寫,喚醒學生曾經(jīng)的記憶,并積極融入新的認知中,積累新的表達方式,這樣能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主表達。同時,在主動對話過程的過程中,學生思維不斷地得到碰撞,并互相點燃,對文本的語言表達有更深刻的領會,產(chǎn)生一種表達的沖動。
如,教學《草原》一課的寫景方式時,我先給學生出示描寫羊群和小丘的語句,讓他們自己體會作者運用的寫法以及它的作用;然后,鏈接五年級課文《黃山奇松》中比喻、《黃果樹瀑布》中通感的句例,讓他們再次進行比較。學生們興味盎然,巧妙遷移,靈活運用,寫出了“像一層層綠色的波浪,簇擁著,歡笑著,嘩啦啦地跑向天邊”這樣的句子。
捕捉文本關鍵語用點,刪繁就簡提煉主題統(tǒng)領課堂,能使學生學有方向、讀有自主、思有個性,整個閱讀課堂的品質和閱讀能力都能有顯著提升。這樣的師生、生生、生本對話顯得更加積極主動、有意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