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如
遠山黛青,煙雨云霧,唯有幾聲鳥鳴,綿長婉轉(zhuǎn)。窗外悠遠,窗內(nèi)寧靜,只聞筆紙的沙沙作響聲。
山水江南,不僅風景如畫,更是文化人情之地。晨日,灰白的教學樓中,傳出的總是清脆的朗朗的讀書聲,那是莘莘學子與唐宋明清情感的交流。時光荏苒,盡管我早已不再是這些童稚中的一員,但語文卻伴著我步入了另一階梯。
還記得小學時,老師總愛讓我們讀詩。飽含著滿心的感情去真真切切地朗誦。第一次獨誦,是在三年級。稚嫩的手有些顫抖地捧著散發(fā)著紙墨香氣的書?!敖虾?,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就這樣,緊張得一字一頓,微顫的聲音將整首詩念得平白淡漠。于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念完了整首詩,只盼望著早些結束。老師一直溫和地看著我,直到我念完?!斑@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老師微笑著問我。霎時,我的腦中一片空白。老師期待的目光,同學們好奇的眼神匯成一擊,將我的思緒擊得支離破碎?!袄收b,不是簡簡單單的讀,而是通過朗誦,理解、把握整首詩。要放松自己,清除別的雜念,再去獲得體會。江南,是山清水秀,是煙雨迷蒙。同學們,看看窗外,多么詩意的春景!難道不應寫進詩中嗎?”
我探出頭,只見窗外拂柳映潭,石山流水。春霧從天際傾下,掩了花開花落。再拿起手中的詩,不禁有些別樣的思緒。老師對著我一笑,示意我再朗誦一遍。我深吸一口氣,仿佛傾注了萬千對江南風景風采的描繪與喜愛于詩中。誦畢,我還意猶未盡。煙柳風貌,都在眼前。我終于領會到朗誦的趣味與美妙。老師依舊微笑著,我也嫣然一笑。
江南好,詩人多詠其美。第一次深深切切地體會江南,不是為景致所迷,卻是在語文課堂上的詩詞之中。從此,不論是在作文還是閱讀中,我都會先滿賦情感地去審視一番詩作,再認真地去做那些題目。正是情感去領會古詩,才開啟了我對文學的喜愛。
江南之地,風景曾舊諳;語文之美,詩歌伴我閱遍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