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新 建
(福建省建筑科學(xué)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樁基聲測法中管距扭曲修正的一種新方法
盧 新 建
(福建省建筑科學(xué)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基于聲時—深度曲線斜率變化,提出聲波透射法樁基檢測中聲測管管距扭曲修正的一種新方法,并闡述了該方法在實際工程中的應(yīng)用,有效地解決了聲測管不平行對聲波透射法的干擾,提高了缺陷判別的準(zhǔn)確性。
聲波透射法,灌注樁,樁基檢測,聲測管管距
聲波透射法是基樁檢測的一種常用方法,其判定樁身缺陷的主要方法有“概率法”和“斜率法”。如果用“概率法”判斷樁身缺陷,必須保證聲測管平行,因為超聲聲時的變化不僅受混凝土質(zhì)量的影響,還與聲測管間距有關(guān),因而,一旦聲測管發(fā)生扭曲,樁身內(nèi)部的聲測管間距與樁頂不一致,就容易造成誤判。若聲測管外彎,則計算管距比真實管距小,致使實測聲速值比實際值小,有可能導(dǎo)致實測聲速值比臨界聲速值小的位置因聲速異常被判為缺陷;若聲測管內(nèi)彎,則計算管距比真實管距大,致使實測聲速值比實際值大,可能導(dǎo)致缺陷因?qū)崪y聲速值比臨界聲速值大而不能發(fā)現(xiàn)?!靶甭史ā敝饕且罁?jù)相鄰測點間的聲速及聲時等參數(shù)的斜率變化來判斷樁身的異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聲測管偏移而造成的誤判,但聲測管偏移量不同時,同一性質(zhì)缺陷的判據(jù)值不一致,無法對缺陷進(jìn)行定量判斷。而在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聲測管布置不平行的情況,使得無法準(zhǔn)確地判定樁基檢測結(jié)果,這就需要對聲測管管距偏移進(jìn)行修正,然后再對樁基進(jìn)行質(zhì)量判別。
由于混凝土聲速相對穩(wěn)定,所以聲時—深度的變化主要是由聲測管管距變化及樁身缺陷所引起的,而聲測管本身具有一定剛度,即使發(fā)生扭曲,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仍然能夠保持光滑連續(xù),在相鄰測點的測距是漸變的,即管距變化引起的聲時變化是連續(xù)漸變的,而缺陷引起的聲時變化是突變的,所以在缺陷的數(shù)據(jù)數(shù)量相對較少時,可以把聲時—深度曲線看作是管距—深度曲線的一種近似曲線。
一種常用的管距修正方法為:將聲時—深度曲線以其轉(zhuǎn)折點為分界劃分為若干段,對每一段聲時—深度曲線v(z),用一曲線與其擬合,從而得到一條與實測v(z)曲線的形態(tài)與趨勢基本吻合的曲線f(z),即為管距—深度曲線。然后以樁頂處混凝土的聲速為基礎(chǔ)(此時的管距為真實管距),對各測點的聲速進(jìn)行修正。但是這種修正方法存在一些問題:
1)漸變型缺陷對v(z)曲線的影響也是緩變的、大范圍的,因此很難區(qū)分某個區(qū)域v(z)的變化是樁身漸變型缺陷引起的還是管距變化引起的。
2)分段曲線的連接處不光滑,甚至不連續(xù),與聲測管的彎曲是光滑連續(xù)曲線這一事實矛盾。
以下提出一種新的管距修正方法:先求聲時—深度曲線的斜率,然后以轉(zhuǎn)折點處為分界將斜率—深度曲線劃分為若干段,對每一段斜率—深度曲線g(z),用一曲線k(z)與其擬合,然后結(jié)合樁頂處混凝土的聲速為邊界條件對V0×k(z)曲線進(jìn)行積分(V0為樁頂處波速),可以得到一條與實測v(z)曲線基本吻合的曲線,即為新的管距—深度曲線。然后以樁頂處混凝土的聲速為基礎(chǔ),即可對各測點的聲速進(jìn)行修正。
其中,在深度Zi和Zi-1兩相鄰的測點處,所測得的聲時分別為ti和ti-1,聲時—深度曲線的斜率為:
(1)
在曲線擬合時,由低次到高次逐步擬合,采用最小平方誤差,求得各參數(shù)的最優(yōu)估計值。由于多次的計算所帶來的舍入誤差,有:
(2)
如式(2)成立,則停止計算,k-1次即為合適的擬合次數(shù)。最高擬合次數(shù)為n-1次。其中,n為數(shù)據(jù)組數(shù);k為擬合次數(shù);∈ki為第i組數(shù)據(jù)第k次擬合時計算值與觀測值之差。
由于斜率對v(z)的變化更加靈敏,新方法可以更好的排除漸變?nèi)毕莸挠绊?,同時可以解決分段曲線連接處管距—深度曲線不光滑的問題,更符合實際情況。
為了驗證新修正方法的準(zhǔn)確性,事先設(shè)定一個聲測管扭曲的管距變化情況,繪制成管距—深度曲線(如圖1所示),并按固定聲速(4.2 km/s)編制一組該情況下的理想超聲檢測數(shù)據(jù),在高程4 m,9 m處分別設(shè)置缺陷,繪制成聲時—深度曲線(如圖2所示)。然后分別按上述兩種方法對聲時—深度曲線進(jìn)行擬合,得到修正的管距—深度曲線(如圖3,圖4所示)。
比較圖1和圖3,圖4,可以看出兩種方法求解的管距均接近實際管距,但是以新方法求解的管距在曲線的轉(zhuǎn)折處更為光滑,更有利于判別缺陷。
某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某樁混凝土設(shè)計強(qiáng)度為C30水下,樁長為23.50 m,樁徑為1 000 mm,埋設(shè)2根聲測管,共一個檢測剖面。其樁頂測距為680 mm,實測聲速—深度曲線及波速—深度曲線如圖5,圖6所示,可見其樁頂測點聲速為4.249 km/s,屬于混凝土聲速的正常取值,然而其距樁頂15.40 m處的測點聲速僅為3.436 km/s,嚴(yán)重偏離混凝土聲速的正常取值,且這一變化是緩變的、大范圍的,因此有必要對其管距進(jìn)行合理的修正。
按上述新方法對其聲時—深度曲線進(jìn)行擬合,得到修正的管距—深度曲線,求得修正后的波速—深度曲線如圖7所示。
修正前,在樁頂以下9.50 m~21.00 m范圍內(nèi)樁身混凝土的實測聲速值小于臨界聲速值,按照《基樁檢測技術(shù)規(guī)范》要求,判定此樁樁身完整性為Ⅲ類,但在管距修正后,整個實測聲速值都大于臨界聲速值,可以判定該樁為Ⅰ類樁。為保險起見,對該樁進(jìn)行了取芯驗證,取出的芯樣連續(xù)完整,表面光滑,骨料分布均勻,膠結(jié)較好,斷口吻合,呈長柱狀,試件抗壓強(qiáng)度代表值38.6 MPa,為Ⅰ類樁,符合修正后的判斷結(jié)果。
本文較好的解決了聲測管扭曲、偏移對超聲波檢測的影響,所求聲速更接近實際聲速,還原了樁基的本來面目,提高了缺陷判別的準(zhǔn)確性,使聲波透射法檢測混凝土灌注樁樁身完整性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既可以保證工程質(zhì)量,又避免了工程上的浪費(fèi)和對工程進(jìn)度的影響,具有較好的現(xiàn)實意義。
[1] 陳 凡,徐天平,陳久照,等.基樁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M].第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
[2] 葉 健.聲波透射法樁基檢測技術(shù)中聲測管管距偏移的修正以及缺陷的CBV判據(jù)[J].工程質(zhì)量,2005(4):212-215.
[3] 鐘贛平.聲波透射法檢測樁基的質(zhì)量判別綜合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xué),2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nge in slope of acoustic time and depth of pile, the text will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of correction about the deviation of acoustic pipe-distance in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of pile testing technique,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projects. This method can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f in-parallelling of the acoustic pipe embedded in pile and reflects strength and stability for the quality of pile body concrete more exactly.
Key words: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casting in-situ pile, pile testing, acoustic pipe-distance
A new method of correction about the deviation of pipe-distance in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of pile
Lu Xinjian
(Fujian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F(xiàn)uzhou350000,China)
2016-03-19
盧新建(1990- ),男,助理工程師
1009-6825(2016)15-0088-02
TU473.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