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羽
坐在樹上
賴雅文是班上背書背得最好的。每一篇課文,老師有要求,她背;老師沒要求,她也背。她背書成為很自覺的習慣,一天不背,像丟了魂似的,渾身哪兒都不自在。
晝長夜短的夏秋時節(jié),只要沒災沒病,身體棒棒的,她到校的時間都很早——比正常時間至少提前二十多分鐘。
來了,不進教室,徑直上校園東南角那道綠叢叢的梁梁里去。那道梁梁是這片市區(qū)里最高的自然區(qū),上面長著一棵蒼勁的老槐樹,有兩擼子粗。樹上五六個喜鵲窩連在一起,七拐八拐,像一座空中城市。常有喜鵲登枝報喜,叫聲清脆好聽。喜鵲窩龐大得老遠就能看到。人們都叫這棵槐樹為吉祥樹。古樹是國槐,喜鵲是報喜鳥,喜鵲樂意在這里登枝,這里的風水一定好。人們都這樣說。
對于賴雅文來說,這棵槐樹的奇妙處遠不至于喜鵲造窩這一種。它長得也很脫俗,有一根離地面三四米高的旁枝,幾乎是九十度夾角直直地伸出來,有碗口那么粗,伸出去七八米遠,一頭茂葉枕在水電房的紅頂子上,紅瓦襯綠枝,特別靚眼。
賴雅文攀上梁梁,朝要分娩紅日的東方望望,像吸了什么寶氣似的轉過身,猴子一樣爬上樹,上去坐在那根旁枝中央,搖一搖,感覺很結實,就悠悠然地晃蕩著兩條腿。她邊晃悠著邊打開語文課本,呀呀地誦出了聲。晨曦把她和樹一起照得亮堂堂的。
許多時候,不知是她驚動了喜鵲,還是喜鵲邀請她,他們上下配合著“歌唱”。喜鵲站在高處唱一聲,她坐在低處誦一聲,聽起來像一個歌手與一個鼓手練和音,鼓錘落下來的點,正好壓在歌聲的尾音上,和諧而有趣。
但幸運之神不是總眷顧賴雅文,也有課文背得不順暢的時候。背不出來時,她會在樹上煩躁得直搖屁股。一搖,樹枝就晃,一晃,喜鵲就瞪眼睛:這是要干什么呀?賴雅文拿出一招絕技:她把自己倒掛在樹枝上,像一只蝙蝠。樹上的喜鵲很犯疑:這是怎么個做法,倒掛金鐘?善良的喜鵲從高枝上俯沖下來,圍著她上下翩飛,嘴里喳喳地叫。是提醒她注意安全,還是鼓勵她繼續(xù)加油?沒有人知道。她向喜鵲招招手,微微笑著。
說來也怪,喜鵲靈動的飛姿像傳遞給她靈感了似的,卡殼的地方很快就疏通了,課文背得順暢起來。她戰(zhàn)勝了自己,就使勁兒一勾身子,雙手握緊樹枝,翻身上去,繼續(xù)快活地坐在樹枝上。
這簡直像一種雜技表演。住在這條街上的居民漸漸熟悉了這番景象,以為有人在練飛檐走壁的功夫。晨光罩著這片風光,有個好看的女生每天準時坐在樹枝上。居民們看見她,就能判斷出晨時幾點。越來越多的居民喜歡看她,她成了居民們的時鐘。
頭戴神燈
到了冬季,天氣變得夜長晝短,每天黑得早,明得遲。別說提前二十多分鐘到校,就是正常到校,也黑乎乎一片,頂多看見建筑物的輪廓。即便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未必能看清楚課本上綠豆大的黑字。
清晨六點四十分,天氣晴朗時,抬頭能看到亮閃閃的啟明星凍得哆哆嗦嗦,直眨眼,或者看到回娘家的月亮走得慢了些,吭哧吭哧地走在回西天的路上,一張臉有氣無力地掛在天上。
賴雅文依舊提前到校,依舊勤快地背書。她仍然不進教室,來了就到校園東南角的那道梁梁那里去。只是她不再猴子一樣地爬上樹,也不去坐那根直通通伸出來的樹枝。她只是圍著巨樹轉圈兒。轉的圈完全是順時針,沒有一次逆轉,這其中的奧妙真讓人琢磨不透。
轉圈前,她從書包里掏出一盞節(jié)能燈,麻利地戴在頭上。一縷熾白的光馬上鋪陳在書面上,她全神貫注地用目光一遍遍撫摸燈光里的文字。暖流涌遍全身,再懶的文字,也不會像死豬一般沉睡不醒了。經(jīng)她一呵護,書里的字都不得不睜開眼睛,凝望著她:我的主人,您早。她也由此記住了文字。
下雪的時候,大地銀妝素裹。賴雅文將一枚枚腳印摁上那道梁梁,像纏線團一樣,把腳印一圈一圈纏在古樹下。她凍得鼻尖通紅,興致卻依舊很高,省了節(jié)能燈,就著雪的亮光,背得十分起勁兒。
同學們說她傻,大冷的天,不進教室暖和,給國家省電呀?在那風口上受凍,你皮厚呀?賴雅文對大家的心疼并不領情。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你動搖不了我的意志,我也懶得向你解釋。
不解釋不行?。〗K于有一天,老師叫住了她,請她揭秘為什么鐘情那道梁梁?
賴雅文很純真:“那道梁梁高呀,開闊呀,空氣更鮮呀。教室里暖氣燒得那么熱,窗子也不打開,陳氣迂回來迂回去,悶悶地,靜坐在這暖哄哄的環(huán)境里,坐著坐著就昏昏欲睡,哪還有心思背書呀!在高處受著凍,你就得逼自己趕快背,早背熟早離開?!?/p>
知道了吧,這就賴雅文,特自虐。但她“自虐”得有道理。她把自己“虐”成了一個背書狂人,班上沒有人比她背書背得多,背得精。
提示一下
回到教室,就是回到現(xiàn)實。
陳強和她做鄰桌,都怕了她了。她和這個男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勞駕,提示一下?!标悘姷拿娌勘砬檫€算生動,做起鬼臉很滑稽,但他可不是陳佩斯的老爸陳強,他是與陳佩斯家一點兒邊都沾不上的90后陳強。他挺欣賞賴雅文學習上癡呆呆的樣子,有知識女性的范兒。
課間,每當賴雅文轉過頭向他笑時,他期待賴姑娘給他說點兒別的。偏偏賴雅文沒別的可說。她大都是在默背課文卡殼后,朝他請求第幾課第幾段,提示一下頭兩個字。這本沒什么,舉手之勞嘛。但經(jīng)常這樣,陳強就有些不爽了:把我當成什么了?電子提示器啊,專供你背書用!
陳強在賴雅文一點兒預知感都沒有的當口,找班主任調(diào)了座位。他離開了賴雅文,換成脾氣暴躁的郭墩子坐在她旁邊。
賴雅文并沒注意到鄰桌有了變化。有一次背課文又卡殼,她以為旁邊是老熟人,笑臉都沒給對方一下,拍拍自己把門閂死了的腦門,說:“提示一下,開個縫,第十課倒數(shù)第二段頭兩個字?!睂Ψ?jīng)]有回應。她提高嗓門:“哎,提示一下,第十課倒數(shù)第二段頭兩個字?!?/p>
郭墩子眉毛擰成疙瘩,啪地將語文課本拍在桌上:“就不伺候你,咋的,沒這個義務!”賴雅文愣了一下,回頭看,鄰桌的主人今非昔比。她將目光放出去,滿教室找陳強。目光再踅回來,對著郭墩子:“你私下?lián)Q座位?”郭墩子蹬蹬她的桌腿:“小人之心啊,我這是公派。”公派?賴雅文迷糊,沒見在班上宣布呀。
走了帶兵的,來了當兵的。這個郭墩子動不動就橫眉瞪眼,滿腦子的僵化思想頑固不化,說什么男不和女斗,只和男生玩兒,等等。見了女生,他把頭昂得高高的,大男子主義。別指望他來配合她!他連賴雅文多看一眼都不屑,一下課就跑得人影都沒了,上課鈴響后,才氣喘吁吁地返回來。
她開始想念陳強。每當課間背書卡殼時,她的目光就尋過去,看陳強。這樣的眸子給多了,陳強就犯難過。那眼神好像在說:不就是給提示一下么,何必事情做得這么絕。
但座位已調(diào)換了,再找班主任調(diào)回來,沒正當理由啊!
他想彌補一下過失。從此,他早上也來得很早,跟著賴雅文一道上梁梁。賴雅文背書,他也跟著背。賴雅文說“提示一下”,他就提示一下。他提示了她,他也背會了她背的課文。這時他有種仗義感,也有種收獲感,很為自己的決定得意。
倒背如流
接下來,每天的晨曦里,校園東南角的高梁梁上,出現(xiàn)了兩個人,一個女生,一個男生。女生是賴雅文,男生是陳強。人多嘴雜,校園里開始流傳各種說法。
班主任找他們談話。賴雅文說:“背個課文,有什么好談的?!卑嘀魅握f:“談背課文以外的事”。賴雅文搖頭——除了背課文,真沒什么好談的。陳強鬼一點兒,想了想,臉騰地就紅了:“老師,您該不是想到那方面去了?”“哪方面?”班主任問。陳強支支吾吾:“就是那方面?!卑嘀魅位沃桓种割^:“看看,有問題吧!”
賴雅文不干了,要陳強說清楚,哪方面?陳強拔腿就跑。班主任要賴雅文談,賴雅文生了氣:“哪有什么那方面啊,背個課文還背出不是來了!”班主任說:“就那幾篇要求背誦的課文,至于每天早晨都去背嗎?”賴雅文實話實說,她把學過的課文都背了。
“都背了?”班主任不相信?,F(xiàn)在的孩子,你逼著背他都不背,還有自覺地一篇接一篇背課文的?
賴雅文說:“不信,我背給你聽!”她把語文書遞給班主任,從第一課開始背。背到第三課,班主任打斷她:“行了,我給你挑著背?!辟囇盼恼f:“不麻煩您的,要不我給您來個倒背如流?”倒背?班主任覺得新鮮,愿洗耳恭聽。
賴雅文從最后一課向前倒背,中間連氣兒都不換。班主任只覺得有車輪子向前嘡嘡嘡地滾,滾得勻稱,滾得痛快。他真服了賴雅文:“哎呀,果然篇篇都背了!”賴雅文努著嘴:“如假包換?!卑嘀魅涡Φ煤軤N爛:“我的好學生,心思用得正,誰的傳言我都不會相信了。”
賴雅文開始不斷受到老師的表揚。陳強神氣起來,愿做賴雅文的弟子,動不動還搖頭晃腦:“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賴雅文多次在班上倒背語文課本,成了大家心目中貨真價實的“倒背如流”。陳強發(fā)誓要做“倒背如流”第二,卻一次也沒倒背如流下來。
背書雕塑
校園東南角那道綠叢叢的梁梁,古槐立于其上,高高的,散著茂盛的葉,喜鵲在樹杈間跳來跳去。因為有了賴雅文這樣一個奇特的女生,那里成了學校的一處“景點”。
校長在高三的“高考沖刺動員大會”上,激動得猛捶講桌:“誰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愛學習?誰說背課文是受罪?看看人家小賴同學,全書背,正著背,倒著背!背了全書還不夠,市里統(tǒng)考試卷上有一篇閱讀作品,叫《一把寂寞的鋤頭》,她認為好得不得了,也把它背了下來。小賴同學,來,你到臺前來,給大家講講?!?/p>
賴雅文站在校長身旁,先有點緊張,但見到校長賞花一樣欣賞自己,就壯起膽子來:“那篇散文構思又巧又真情,很感人。聽說是一位在咱們市里上大學的90后哥哥寫的,我就更佩服。人家能寫出來,咱寫不出來,還不能背出來?我就背下它來。”
臺下有人問:“你背那么多課文有啥用???”賴雅文回答不上來。她靜靜地觀望了一會兒這個場面,語氣堅定地說:“我覺得知識是給自己學的,喜歡什么,就多學點兒什么,學了總會有用的?!?/p>
校長帶頭鼓掌:“我們學校就是要這種學風,賴雅文的學風!你們畢業(yè)了,賴雅文的學風不能帶走,得留下來。怎么留?大家拭目以待?!?/p>
不久,校園東南角那道綠叢叢的梁梁上,一個什么物什披著紅綢子,蹲在古槐下。和煦的風吹得紅綢子上下翻飛。
從高一到高三的學生全部集合起來,在那道梁梁前列隊。校長邀請賴雅文出來剪彩。賴雅文急得直擺手:我怎么能剪彩呢?有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和各代課老師,論資排輩怎么也論不到我呀!
校長說:“就你,賴雅文來剪彩。”她硬著頭皮,和校長一起揭下紅布。眼前坐著一位漢白玉讀書少女雕塑。臺下的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細語:“哎呀,這不是賴雅文嗎!”
賴雅文細看,可不就是自己嘛!她腳底有些飄,做夢也沒想到,在自己的母校會立起一座自己的雕塑!
古槐又高又綠,喜鵲窩越壘越大,雕塑潔白如雪,這三者聚在一起,那叫一個美,美得人心醉。
賴雅文,花季少女,攜春天坐在花叢中。
她用三年九百四十五個晨讀時間,造就了一個背書的傳奇。她在高中時代通背了六冊語文課本。沒有人要求她,是她自覺自愿的。她背這些課文,究竟會發(fā)揮什么效能,外人都回答不上來,只有她的人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