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字里行間的早期院史

      2016-06-28 01:55:15朱賽虹
      紫禁城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

      朱賽虹

      字里行間的早期院史

      朱賽虹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國家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研究文獻學、書籍史。

      紫禁城歷來是出版重地,明、清、民國及至現(xiàn)當代,出版成果豐碩,且各代之間的過渡短暫,形成了淵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又有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民國時期都有哪些出版物?包含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又透射出哪些歷史信息?

      兩座皇宮博物館的「出版熱」

      《西清續(xù)鑒》封面及內(nèi)頁

      從整體來看,民國初年,國內(nèi)的「博物館」稀若星鳳之時,故宮之內(nèi)就存在有兩座性質(zhì)相近的皇宮博物館古物陳列所與故宮博物院(一九四八年二者合并),而且都以整理出版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作為重要院務(wù),相輔相成,捧出一道又一道世代共享的文化「盛宴」。

      首先是一九一四年成立的古物陳列所,乃是北洋政府將原紫禁城「外朝」部分辟出所設(shè),后改為「國立博古院」,除積極籌劃一切事務(wù)外,兼籌并顧擴充印品。自一九一六年開始,古物陳列所出版《歷代帝王像》,之后又陸續(xù)有《西清續(xù)鑒乙編》《寶蘊樓彝器圖錄》《寶蘊樓藏鑒拓片》《寶蘊樓彝器影片百種》《寶蘊樓名畫影片百種》《歷代名人書畫》等譜錄、冊頁、目錄、書法、碑帖、畫冊、明信片、地圖、游覽指南類出版物不斷推出,對傳播國粹、弘揚和普及傳統(tǒng)文化都起到開風氣之先的作用。

      接著,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履行其新式博物館所賦予的各項職責。雖然政局不穩(wěn),經(jīng)費困難,初創(chuàng)的故宮博物院常常處于緊張與動蕩之中,但在臨時董事會與臨時理事會的主持與推動下,院屬各館處的職責和分工漸趨固定,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和總務(wù)處等相繼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學術(shù)成果,《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故宮周刊》《故宮書畫集》《故宮善本書目》《文獻叢編》等等,各種圖集、譜錄、書目、索引、書影、規(guī)章、匯纂、編譯、刊物、明信片、導(dǎo)覽說明等也相繼出版,極大地促進了學術(shù)研究和社會文化發(fā)展。

      《寶蘊》

      兩座皇宮博物館「出版熱」的重大意義在于,明清兩朝統(tǒng)治中國近五百余年,大內(nèi)典藏的皇家珍寶無數(shù),外間無從得見,相關(guān)學術(shù)發(fā)展遂成無本之木。兩館分掌盛京、避暑山莊和大內(nèi)文物,在出版方面皆秉持宣揚、薈萃、闡揚文化的傳播和共享理念,出版物售賣卻不單純?yōu)橛@使得封閉五百年之久的珍稀文化資源像開閘般源源流向全社會所有民眾,不僅惠及當代,而且利澤后世。

      寰宇共享清宮秘藏

      民國時期,故宮出版物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出版發(fā)布文物的門類多。以綜合性刊物來說,一九二九年創(chuàng)辦的《故宮周刊》,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出版了五百一十期,每期四版,欄目固定,七年中發(fā)布了文物三十大類,其中:影像二十二類,包括理事小像、畫像(附行樂圖)、名畫、法書、折扇、織繡、版本、碑帖、瓷器、銅器、玉器、景泰藍(附琺瑯)、剔紅、雕刻、文具、時計、戲衣切末、銅印、清錢、匾額、建筑、雜件等;文字八類,包括考據(jù)、專著、史料、筆記、??薄⒛夸?、劇本及其他。一九三六年改刊后名為《故宮旬刊》,每月三期,每期一張,至一九三七年共出版三十二期,發(fā)布繪畫、法書、折扇、碑帖、瓷器、銅器、文具、錢幣等文物八大類。一九二九年九月創(chuàng)辦的《故宮》(月刊),每期固定發(fā)表二十件文物,一共發(fā)行四十四期,共發(fā)布繪畫、法書、折扇、檔案、碑帖、瓷器、銅器、玉器、景泰藍(附琺瑯)、雕漆、雕刻、文具、銅印、建筑、雜件等文物十五大類。

      《歷代名人書畫·第一集》封面及內(nèi)頁

      民國時期故宮出版物的第二大特點是公布的文物數(shù)量多。僅在《故宮周刊》《故宮旬刊》《故宮》(月刊)三刊發(fā)表的文物,依次就有四千八百三十八件、二百一十件和八百八十六件,共計有五千九百三十四件。

      就某一類文物的發(fā)布情況來說,以書畫類文物為例,《故宮周刊》《故宮旬刊》《故宮》(月刊)共刊載兩千兩百三十八件,《故宮書畫集》四十六期刊載了九百四十件,《故宮名扇集》十期刊載了兩百件,加之《名畫琳瑯》《宋元畫萃》《歷朝畫幅集冊》《故宮名畫竹集》《故宮名畫梅集》《歷代功臣像》《郎世寧畫》《宋人法書》《法書大觀》《宋四家墨寶》《宋賢書翰》《宋賢箋牘》《宋賢遺翰》《宋諸名家墨寶》等出版物所載,書畫類文物的總發(fā)布量應(yīng)在三千七百件以上。

      《故宮導(dǎo)游》封面

      《金薤留珍》

      《故宮周刊》一九三五年第四百八十七期刊載的「宋馬遠畫竹澗焚香(四朝選藻之一)」

      《故宮旬刊》一九三六年第一期刊載的「清畫院畫十二月令圖之五月景」

      圖書館的善本古籍,則以整理、編目、重印和編研等成果形式向社會發(fā)布,如影印《天祿琳瑯四庫薈要排架圖》《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目錄》《故宮善本書影初編》,系統(tǒng)發(fā)布《故宮善本書目》《故宮普通書目》《故宮所藏殿板書目》《故宮殿本書庫現(xiàn)存目》《故宮所藏觀海堂書目》《故宮方志目》及《續(xù)編》等古籍善本書目。所有書目信息按照不同類型的古籍采取靈活而又規(guī)范的分類、著錄、編排,呈現(xiàn)出與舊時封閉式目錄截然不同的面貌,終解大眾一睹珍秘之渴求。系列校印重印本則將全文出版以便研究。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年刊》(一九三六年)

      《故宮鐘表目錄》內(nèi)頁

      《故宮》(月刊)

      文獻館整理、編纂、編譯的清宮檔案同樣滿足了社會各界的期盼,《掌故叢編》《史料旬刊》《文獻特刊》《文獻論叢》《文獻專刊》等,系統(tǒng)發(fā)布清代專題史料?!肚鍍?nèi)閣舊藏漢文黃冊聯(lián)合目錄》《清軍機處檔案目錄》《清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輿圖房圖目初編》《升平署岔曲》《升平署月令承應(yīng)戲》《蘇州織造李煦奏折》《太平天國文書》《清代文字獄檔》《清季教案史料》《清嘉慶朝外交史料》《清道光朝外交史料》《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宣統(tǒng)朝中日交涉史料》和《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等,都是整理一批發(fā)布一批,總發(fā)布量達數(shù)萬件,總字數(shù)達數(shù)千萬,至今都是研究清史的必讀之作。

      《宋元畫萃·第二冊“山水之一”》封面及內(nèi)頁

      《名畫琳瑯》內(nèi)頁之「元顧安拳石新篁」

      《故宮善本書影初編》內(nèi)頁

      《文獻特刊》中的“光緒甲辰科金榜之一端”影像

      民國時期的系列出版物,都是文物點查整理后的成果,是積極踐行「資源共享」理念的結(jié)果,精心策劃編排,印制裝幀多樣,體現(xiàn)資源優(yōu)勢的定位,兼顧史料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珍貴性,同時體現(xiàn)出版的及時性和緊迫性,展現(xiàn)出全員參與的局面和故宮博物院早期開展的多項工作。

      《文獻特刊》中的彩色插圖“至圣林圖”

      當時很多民國出版物還曾多次再版,《故宮書畫集》等就印行過多次,初版六百五十本,再版、三版各印五百本,四版時還印行了一百本,說明當時社會需求的持續(xù)增長。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清代文字獄》《籌辦夷務(wù)始末》《故宮周刊》《故宮旬刊》等再被影印,直至近年,《文獻叢刊》《史料旬刊》等還在影印,仍是研究者們必讀常翻之書。

      除卻文物本身珍貴外,書畫類文物有發(fā)表后原件南遷的情況,如隋代董展《三顧草廬圖》、唐代李昭道《曲江圖》、五代滕昌佑《牡丹》、宋代馬遠《秋江漁隱》、明代沈周《廬山高》、清代佚名《院畫十二月月令圖》等一大批文物。因此,這些書畫類文物在大陸始發(fā)還具有其特別的意義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它們就已經(jīng)讓各界先睹共享了。

      《文獻叢編》

      從故宮出版物看民國時期的皇宮建筑

      博物館的要素包括建筑、藏品、人員、文獻等,對于故宮來說,皇宮建筑和古物的傳承保護無疑是最核心的要素。故宮博物院建院初期的建筑什么樣?當時有無修繕呢?

      在《故宮周刊》《故宮五年經(jīng)過記》等書刊中,還保留著數(shù)百張建筑影像,忠實地記錄了部分建筑原狀和修繕前后的狀況。如文淵閣樓上和樓下內(nèi)部還是《四庫全書》未南遷時連楹充棟的盛況,壽安宮正殿殿本庫原狀,中正殿對面的西花園、惠風亭、建福宮及其內(nèi)部、撫辰殿及其內(nèi)部、寶華殿等還是未曾燒毀前的原狀,此類圖像真是極難見到。還有未修葺的齋宮正宮、西里間北面,新修葺的齋宮外部正面、前廊正院、后廊,新修葺的英華門、英華殿、琉璃鶴屏和菩提樹碑亭,以及新修葺的神武門西角樓、角亭,大高殿門前及兩亭,都十分難得。

      《故宮周刊》自一百零三期起,還獨辟蹊徑地為建筑上的「匾額」開辟了專欄,至三百三十二期止,斷斷續(xù)續(xù)刊載匾額的原狀照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系列:坤寧門、寧壽宮、建福門、建福宮、交泰殿、體元殿、寧壽門、翊坤宮、頤和軒、寶華殿、摛藻堂、鐘粹宮、承乾宮、絳雪軒、皇極殿、樂壽堂、長春宮、太極殿、景仁門、景仁宮、坤寧宮、養(yǎng)性殿、寶相樓、養(yǎng)性齋、欽安殿、天一門、正大光明、仁洽道豐、敬佛、學詩堂、壺天宣豫、智珠心印、熙天曜日、云潤星輝、道德堂、怡性軒、閱是樓、導(dǎo)和養(yǎng)素、太和充滿、澄心正性、綏萬邦、境靜心清、膺天慶、慶云齋、和神茂豫、德洽六宮、樂道堂、淑慎溫和、養(yǎng)和殿、元和殿、延和門、延洪殿、導(dǎo)和怡泰、暢音閣、古鑒齋、履和門、文淵閣、靜觀齋、翔鳳為林、匯流澄鑒、壽國香臺、鐘粹門、儲秀宮、錫慶門、惠風亭、敷華門、柔嘉肅敬、贊德宮闈、麗景軒、同順齋、福佑無疆、春華門、重華門、壽安華門、慈蔭樓、禊賞亭、隆宗門、齋宮、龍光門、英華殿、景福宮、浴德殿、皇極右門、啟祥門、集卉亭、鳳光室、猗蘭館、堆秀、日精門、景福門、北上門、集福門、長泰門、咸熙門、咸熙左門、永慶門、漱芳齋、百子門、基化門、大高玄門、永和宮、永康左門、綏祉門、廣德門、齋宮門、昭福門、承光門、廣生左門、昌祺門、乾清門、順貞門、英華門、貞順門、慈祥門、養(yǎng)性門、迎瑞門、大成左門、咸若館、咸福門、臨溪亭、益壽齋、履祿綏厚、九天應(yīng)元雷壇、德陽門、平康室、咸福宮、重華宮、綏壽殿、長康左門、四神祠、壽安宮、承禧殿、永祥門、慈寧門、御書房、承乾門、綏福殿、翊坤門、瓊苑東門、浮碧亭。距今快一個世紀了,現(xiàn)在匾額的狀況與當時原狀相比有哪些變化,盡可一目了然,又因未見其他書籍刊載,愈發(fā)突顯其珍貴。

      《故宮攝影集》內(nèi)頁

      出版物中記錄的那些院史人物

      作為院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作古的「歷史人物」及其歷史功績經(jīng)常被后人所追憶,但這些院史涉及的人物的樣貌如何?在民國時期的故宮博物院出版物中,尚可看到那些當時的院長、部門領(lǐng)導(dǎo)、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理事會成員、院內(nèi)同仁、軍、警、來訪外賓、聘請的專門委員等人員的身影。比如《故宮周刊》第一期先刊載了「孫總理遺像」,第二期刊載了「本院理事長李石曾(煜瀛)先生小影」,接下來第三至三十三期,五十五、五十六、八十各期,每期刊載了一位理事的小像,依次為易寅邨(培基,兼院長)、蔣介石、譚組庵(延闿)、閻百川(錫山)、吳稚暉、胡展堂(漢民)、蔡孑民(元培)、莊思緘(蘊寬)、熊秉三(希齡)、王亮疇(寵惠)、江叔澥(瀚)、張溥泉(繼)、黃膺白(郛)、張漢卿(學良)、趙次隴(戴文)、宋子文、馬云亭(福祥)、恩克巴圖、馮煥章(玉祥)、張靜江、沈兼士(兼文獻館副館長)、薛子良、汪精衛(wèi)、俞星樞(同奎,兼總務(wù)處長)、李玄伯(宗侗,兼秘書長)、馬叔平(衡,兼古物館副館長)、鹿瑞伯(鐘麟)、胡若愚、于右任、張玉衡(璧)、戴季陶、何敬之(應(yīng)欽)、柯鳳蓀(劭忞),總共三十四位,包括了一九二八年國民政府任命的二十七位故宮博物院理事及理事會推舉的十位理事中的絕大部分,很多人還在社會各界擔任要職,其中李煜瀛、汪精衛(wèi)(易培基代)、蔡元培(蔣夢麟代)、鹿鐘麟、張璧、俞同奎、沈兼士等還是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在其他書刊中是見不到這樣集中的「陣容」的。

      《故宮周刊》刊載的影像“故宮匾額之二十八(同順齋)”

      出版物中記錄的那些歷史事件

      一部故宮博物院院史,已經(jīng)翻到第九十個年頭。從早期的溥儀出宮,到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清宮物品,故宮博物院草創(chuàng),文物南遷……親身經(jīng)歷者都數(shù)不清、道不完這一樁樁一件件,更何況后來的非當事者呢?幸有《甲子清室密謀復(fù)辟文證》《故宮已佚書畫目錄三種》《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故宮已佚古物目錄二種》《故宮物品點查報告》《赴英參加倫敦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覽會記》《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覽會參觀記》,以及《故宮周刊》所載《故宮博物院記略》、歷年《故宮博物院工作報告》等書刊,可以彌補許多歷史遺憾。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職員錄》內(nèi)頁

      以吳瀛的《故宮博物院五年經(jīng)過記》一書為例,該書記載溥儀出宮、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故宮博物院之草創(chuàng)、維持時期、奉方管理委員會、南北統(tǒng)一接收時期、國府頒布院法正式組織等重大院史事件,均屬早期珍貴院史資料。

      《故宮博物院五年經(jīng)過記》還配有大量插影,如溥儀出宮后軍警分組出發(fā)查封宮殿、神武門前宮女出宮、宮中女仆出內(nèi)右門、瑜瑨二老妃箱籠運出神武門情形、溥儀出宮后軍警分組出發(fā)查封宮殿、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員會同人、十五年清室善后委員會歡迎莊思緘先生、十六年奉天政府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十七年國府統(tǒng)一北京故宮博物院接收時期歡迎革命領(lǐng)袖及各方同志、十七年故宮博物院接收時期歡迎李總司令宗仁戴委員季陶、故宮博物院歡迎易院長培基、溥儀出宮時宮內(nèi)概況、軍警分組查封宮殿、莊先生蘊寬致內(nèi)務(wù)部龔總長親筆函、吳稚暉先生任組長之組單及清冊、袁世凱手批清室優(yōu)待條件墨跡、復(fù)辟案文件、故宮博物院成立紀念、李理事長煜瀛等演說、十八年十月廿四日李理事長款待中外來賓參觀時之御花園、十八年雙十節(jié)故宮博物院成立四周年紀念、又來賓中之各國公使在乾清宮陛前攝影等,就像紀錄片般一幕幕展現(xiàn)在眼前。

      此外,還有《故宮博物院處分無關(guān)文史物品經(jīng)過概況》《故宮博物院三次標賣殘廢金質(zhì)器皿經(jīng)過情形》《故宮博物院處分皮貨售出清單》《北平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南遷物品清冊》《北平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南遷圖書清冊》《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章制匯編》等,記錄了各次事件的過程和資料,是經(jīng)過整理和印刷的檔案史料,多是未定價的非賣品,彌足珍貴。

      出版物中記錄下的首次文物大清點

      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〇年,故宮博物院完成了院史上的第五次文物大清點,一百八十余萬件文物電子成果在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故宮文物總目」欄目中向全社會公布,這是繼前四次文物清點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那么,早期的文物清點是如何進行的?所幸,民國出版物中還比較完整地保留著第一次文物清點的成果。

      作為剛由皇宮轉(zhuǎn)型的新式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百廢待舉、百業(yè)待興,其首要的基礎(chǔ)工作就是由清室善后委員會負責清查皇宮遺留的各種物品,登記造冊。清室善后委員會的成員,除前文提到者以外,還有范源濂、葛文浚、紹英、載潤、耆齡、寶熙和羅振玉諸位。清點成果最終匯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一九二五年起陸續(xù)編了五年,一九三〇年出版。按故宮方位分為六編,每編二至九冊不等,每冊含一殿至多殿不等,共二十八冊,所含信息量極大,既有每件物品的數(shù)據(jù)信息,還有數(shù)據(jù)之外的歷史信息。

      《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三種》內(nèi)頁之“賞溥杰書畫目”

      先來看數(shù)據(jù)之外的歷史信息。當時參加清點的都有哪些人?有何具體職責和分工?有哪些紀律要求?如何實施?該書每冊前除有《凡例》說明該書分編、冊、卷外,還載有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議決的《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清宮物件規(guī)則》十八條,回答了上述問題。

      舉例來說,其中有七條確定了點查人員的范圍、數(shù)量、職責分工、職務(wù)分配方式等,如:清點人員必須包括委員長、委員或其指定代表,監(jiān)察員,各院部所派助理員,委員會聘請之專門家或事務(wù)員等四部分人員;點查時分組,每組分為執(zhí)行及監(jiān)視二部,其職務(wù)之分配臨時確定;每組人數(shù)及組長由委員長臨時指定;每日應(yīng)分若干組,每組應(yīng)執(zhí)務(wù)之地點,由委員長先一日指定;每人應(yīng)隸何組,按各部人員分配,用抽簽法抽定;每組人員排定后于進內(nèi)執(zhí)務(wù)前,均須在辦公處簽名并須佩戴徽章等。

      有六條規(guī)定了點查紀律,如:室內(nèi)工作時不得單獨游息,不得先進或后退;室內(nèi)工作時,監(jiān)視人員須分立于執(zhí)行事務(wù)人員之間,不得自由來往于事務(wù)地之外;室內(nèi)工作時不得吸煙;組員有違背規(guī)則時,監(jiān)視人員得報告于委員長及監(jiān)察員處理;點查作息時間、每日點查時限、超出時限辦理、必要時周日加班等。

      另外還有三條規(guī)定了點查物品的具體做法,如:登錄時每種物品上均須粘貼委員會特制之標簽,一面登記物品之名稱及件數(shù),凡貴重物品并須詳志其特異處,于必要時或用攝影術(shù)或用顯微鏡觀察法或其他嚴密之方法,以防抵換;點查物品時,以不離物品原擺設(shè)之地位為原則,如迫不得已須挪動地位者,點查畢后即須歸還原處,無論如何不得移至所在室之門外;各組進屋勤務(wù),無論已畢未畢,出屋時每次必須加以封鎖,由本組會同軍、警簽字或作別種符號于上,點查未完之箱柜亦照此辦理,等等。

      《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內(nèi)頁之“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清宮物件規(guī)則”

      在每冊之后,都記有「封鎖情形」,如乾清宮「每次點畢退出之時,組長會同監(jiān)視將各門照舊上鎖,鎖門及各門均加貼組長簽字之鎖封門封,如點查之時遇有柜櫥及箱等件,必須上鎖加封者亦上鎖加封如例,各鑰匙于退出后交還于事務(wù)室」。

      當時清點的范圍有多大?包括哪些宮殿?從各冊目錄可以一目了然:第一編「中路」五冊,包括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等處、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懋勤殿、上書房、南書房和御花園;第二編「內(nèi)東路」九冊,包括齋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和宮、奉先殿、鐘粹宮、景陽宮、玄穹寶殿、緞庫、茶庫、惇本殿、毓慶宮和北五所;第三編「內(nèi)西路」五冊,包括建福宮、咸福宮、太極殿、雨花閣、南庫、翊坤宮、重華宮、養(yǎng)心殿、永壽宮;第四編「外東路」五冊,包括景福宮、佛日樓、梵華樓、景祺閣、遂初堂、延趣樓、萃賞樓、三友軒、符望閣、倦勤齋、玉粹軒、寧壽宮、樂壽堂、養(yǎng)性殿、閱是樓、頤和軒、南三所、文淵閣、皇極殿、十三排、九龍壁、御藥房、太醫(yī)院、上檔房、南花園、盆庫、附補點各處;第五編「外西路」兩冊,包括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慈寧宮、慈寧花園、造辦處、內(nèi)務(wù)府、皮庫、瓷庫、西河沿一帶;第六編「宮外各處」兩冊,包括壽皇殿、實錄東庫、皇史宬、鑾儀衛(wèi)、簾子庫、清太廟、清堂子。可見,清點范圍遍及宮內(nèi)外各處,所有宮殿府庫無一遺漏,很是周詳。

      《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內(nèi)頁

      再細看每冊具體內(nèi)容,均逐一著錄每件物品,包括其千字文號數(shù)、品名、件數(shù),有些還注明在某殿內(nèi)具體位置,見于何書記載等,如第一編第一冊:「乾清宮正殿」第二頁記載:

      天字二五 仿古銅甗 一個,二六 仿古銅甗 一個,二七 仿古銅甗 一個,二八 仿古銅甗 一個(均帶木蓋木座及描金木幾一個,以上四件在寶座暖閣前);二九 景泰藍鶴爐一 個,三○ 景泰藍鶴爐 一 個,三一 景泰藍盤龍香亭 一個,三二 景泰藍盤龍香亭 一個,三三 景泰藍獸爐 一個,三四 景泰藍獸爐 一個(連雕花紅木幾),三五 云龍地球 一方,三六 楠木御案一 張(帶黃緞案罩),三七 金 漆雕龍寶座一 個,三八 金 漆木腳踏 一 個,三九 金漆雕龍圍屏 一座;四○ 明角喜字燈 五個,四一 豹尾槍 二桿(自二十九號至此均系寶座暖閣上之物);四二 景泰藍地燭臺四 個,四三 紅 木天然幾 一 個,四四 寫本《御制詩文集》四函(共二十八冊,錦套),四五 青花大磁扁壺 一個(帶磁蓋木座),四六 周蟠?鼎 一個(帶木蓋木座蓋上有玉頂,器圖見《西清古鑒》卷八 頁三九),四七 景 泰藍大花瓶 一 個(帶木座,自四十四號至此皆陳設(shè)在天然幾上),四八 紅漆箱一個。

      如此具體,每個宮殿包括的物件數(shù)量有多少,全部物品總量有多少,與清代陳設(shè)檔案相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歷歷在目。這部民國時期首次大清點的詳細史料,總共有九十四萬余個編號、一百一十七萬余件(組)文物,是故宮博物院第一部物品總賬。既有清宮陳設(shè)賬目之遺風,還滲透著民國故宮人之嚴謹、細致等優(yōu)良傳統(tǒng)。

      每冊最后附《點查宮人數(shù)統(tǒng)計表》,寫明該殿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清理,組數(shù)及組長、監(jiān)視、軍、警姓甚名誰,合委員、事務(wù)員、監(jiān)視員、助理員、顧問、書記等總?cè)藬?shù),清點號數(shù)(含每件分號),共計點查件數(shù)及照相張數(shù)等,非常詳細。配合《故宮博物院五年經(jīng)過記》中的點查概況、開始點查乾清宮之攝影、交泰殿點查前攝影、點查組單式樣、開始點查組單、吳稚暉先生任組長之組單及清冊等攝影,以及各年《故宮博物院工作報告》中的具體進展等,點查過程更加完整。

      僅此幾例,已可見民國出版物的用途和價值所在,并將隨著歲月流逝而與時俱增。有了成型的書籍,再配合整理利用各種原始檔案和口述史料等,有望還原一個更加完整的民國時期的故宮博物院。(本文所配書影圖片俱為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閱讀鏈接:民國時期故宮出版的幾種刊物

      1.《故宮周刊》與《故宮旬刊》

      《故宮周刊》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成立后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藝術(shù)類刊物,于一九二九年開始發(fā)行第一期,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出到五百一十期以后,改為《故宮旬刊》。該刊為八開大冊,每期四頁,米色銅版紙銅版精印。除每周發(fā)行外,院慶時還增發(fā)有專刊。一九三六年專門編發(fā)了《〈故宮周刊〉總索引》,以供分類檢索。改為旬刊后,內(nèi)容有所減少,到一九三七年第三十二期時即告終止,原因不詳。

      2.《故宮》

      《故宮》自一九二九年九月開始于每月末發(fā)行,每期固定發(fā)表二十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作品,至一九三六年終刊,共刊發(fā)四十四期。

      3.《故宮書畫集》

      《故宮書畫集》是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年)至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編輯出版的唯一不帶“刊”字的專題性刊物,共出版了四十七期。每期固定發(fā)表二十件作品,宋至清代兼收,各件作品之后還附有詳細著錄。

      4.《掌故叢編》與《文獻叢編》

      《掌故叢編》由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下設(shè)掌故部編纂,自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版第一輯,每月編印一冊。每輯按專題刊發(fā),內(nèi)容連載自清宮中檔案、內(nèi)務(wù)府檔案、內(nèi)閣大庫檔案及軍機處檔案等。一九二九年十月,掌故部獨立為文獻部,已出版十輯的《掌故叢編》改稱為《文獻叢編》。自一九三〇年至一九四三年,《文獻叢編》共出版了四十六輯(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間出版《清三藩史料》一至六輯專題增刊),每年出版三至四期不等,刊期并不十分固定,總共刊發(fā)了一百五十多個專題,在學界影響較大。

      5.《史料旬刊》

      《史料旬刊》是一部綜合性匯編,自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年)至民國二十年共出版了四十期,以彌補《掌故叢編》資料展示的不足。

      6.《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年刊》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年刊》于一九三六年創(chuàng)刊,只出了一期,原因不詳。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發(fā)表了五篇論文,兼及歷史、考古、文獻、藝術(shù)諸方面,屬綜合性研究刊物。

      7.《文獻特刊》、《文獻論叢》與《文獻???/p>

      《文獻特刊》、《文獻論叢》與《文獻??肪枪蕦m博物院文獻館編發(fā)的在故宮博物院周年紀念日時出版的專題性文集?!段墨I特刊》是十周年紀念時出版,《文獻論叢》是十一周年紀念時出版,《文獻??吩谑排c二十周年紀念時分別出版了兩冊。

      猜你喜歡
      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四站(下)
      雪中故宮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禮物
      故宮
      文物掉包案
      临汾市| 五寨县| 安国市| 新郑市| 青浦区| 平阴县| 北碚区| 伊春市| 泌阳县| 织金县| 喜德县| 湟中县| 长宁区| 明光市| 绥芬河市| 怀来县| 本溪市| 固阳县| 巴林右旗| 徐水县| 阿瓦提县| 西贡区| 常熟市| 仁怀市| 潍坊市| 宁陕县| 马山县| 锦州市| 台山市| 荣成市| 榆树市| 洛浦县| 贡觉县| 池州市| 清水县| 永仁县| 金沙县| 邮箱| 新邵县| 横山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