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烏茲別克斯坦特約記者 巴斯
自2013年闊別烏茲別克斯坦,一晃三年過去了。每每回憶這個在歷史上被稱為“大宛”的國家時,總是感到饑腸轆轆。因為好吃的太多!無論是甘甜如飴的水果、食指大動的烤肉、還是麥香撲鼻的烤馕,都令人欲罷不能。但有一樣東西最令人懷念,這就是被稱為烏茲別克“國飯”的抓飯!所以當記者近日重返首都塔什干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抓飯!
“中亞抓飯中心”超級火爆
最好的抓飯,并不是在什么星級酒店,而是隱匿在煙熏火燎的大排檔間。在塔什干究竟有多少間飯館能做抓飯,根本無法統(tǒng)計。因此有多少家飯店,就有多少種風味抓飯。不過,當?shù)厝俗钔扑]的餐館還是這一家“中亞抓飯中心”。光聽這名字,是不是就已經(jīng)感到霸氣外露?抓飯在中亞各國十分普遍,但這里敢號稱中亞抓飯中心,一定有它的道理。
穿過葡萄枝蔓爬滿的長廊,抓飯中心五口大鍋出現(xiàn)在眼前。五米開外,早已是奇香撲鼻。記得記者第一次到這里時,僅剩最后一點,想多要一份都沒有了。而這一次為了能大快朵頤,果斷提前了半小時,但也僅剩兩鍋了。這家店從11點開門,賣到下午三點,從來都是人滿為患。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做抓飯直徑一米多的大鍋,當?shù)厝斯芩?ldquo;喀山”。沒錯,和俄羅斯那個城市的名字完全一樣。據(jù)說,當年韃靼人抵達喀山時,看到當?shù)氐牡匦畏浅O褡鲎ワ埖拇箦?,脫口而出:喀山!于是這種大鍋居然就成了一個城市的名字。
只見大鍋里盛放著兩三只完整的羊腿,胡蘿卜條、炒得焦黃的大米,正熱騰騰地冒著香味。廚師麻利地用大鏟子把飯盛進青花瓷大盤子,另外一個廚師則把羊腿肉切碎,放在飯上,然后放上一枚鵪鶉蛋、一枚雞蛋,最后再切上一片馬肉香腸作為點睛之筆。廚師說每口鍋50公斤大米,做一鍋飯要3個多小時(如圖)。
端著這一大盤抓飯,記者早已垂涎三尺。羊肉的鮮香、胡蘿卜的甘甜、調料的濃郁,交織在一起,一口吃下去,滿滿的都是幸福!這家店沒有菜譜,因為只有一道菜——抓飯。其它的配菜,也不過就是涼拌西紅柿、黃瓜之類的簡食,以及烤制的馕。這樣的一份抓飯只要8塊錢人民幣,如果再加一份肉,也不過區(qū)區(qū)12元。
第一美食,一家一個味
當?shù)嘏笥寻胖Z說,抓飯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美食。過去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以放牧打獵為主,所以需要熱量非常高,非常有飽腹感的食物。而抓飯正滿足了這一點,有肉、有碳水化合物、還有蔬菜。因此當?shù)赜幸环N說法,早上吃一頓抓飯,一天都不會感到饑餓。
在烏茲別克斯坦人人都會做抓飯,但是由于對食材、調料、火候的掌控不同,因此每個人做的味道都可能截然都不同。“一家五口,能做出五種味道來,”芭諾說,雖然人人都有做抓飯的訣竅,但制作抓飯的基本流程大體是一樣的:先把油燒開,然后依次放入洋蔥塊、肉(最好是羊肉)、胡蘿卜條、鷹嘴豆,加鹽翻炒,加水燉一個小時,然后再上面加入大米。再次加水把大米覆蓋上,然后加入小茴香、姜黃、辣椒、藏紅花、葡萄干等,蓋鍋蓋小火燜制20分鐘左右即可,最后再將整鍋的食物翻炒一遍,讓食材充分混合,就大功告成了。
與大米種植歷史相當
抓飯的歷史悠久,幾乎與種植大米的歷史相當。據(jù)悉,抓飯最初并不是誕生在中亞而是印度,屬于素食之一。而當抓飯傳到波斯以后,人們在飯里加入了肉類以及當?shù)叵懔?,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中亞抓飯。關于抓飯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一千零一夜》中。如今抓飯以中亞為中心,向土耳其等地傳播,并通過古絲綢之路向東進入中國,向西進入歐洲。17世紀抓飯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法國宮廷菜譜。如今,抓飯早已成為世界食品深受人們喜愛。
如今大家都用勺子吃抓飯,但既然是抓飯,顧名思義一定是要用手抓著吃才正宗。原來早年間抓飯并不是經(jīng)常能吃到,只有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才能吃得到。吃飯時客人在地毯上席地而坐,面前鋪一塊干凈的餐布。隨后,主人家的女眷拿著水壺幫客人用水凈手,然后把抓飯放在餐布上,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食。
烏茲別克斯坦人喜愛抓飯,幾天不吃便會覺得沒精打采。當?shù)啬腥松踔涟炎ワ堃曌鲏殃柺称?,因為烹制抓飯時,肥羊肉會慢慢燜出大量羊油,男人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