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如,林心遠,朱秋芳,黃杰榮,張少雄,伍 兵,陳 緯,陳錦容,張魯榕,林金科 *(.福建農(nóng)林大學茶學系,福建 福州 35000;.福建省放射生物高校重點試驗室,福建 福州 350005)
?
不同品類鐵觀音對正常及高脂喂養(yǎng)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
陳軍如1,林心遠1,朱秋芳1,黃杰榮1,張少雄1,伍 兵2,陳 緯2,陳錦容2,張魯榕2,林金科1 *
(1.福建農(nóng)林大學茶學系,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放射生物高校重點試驗室,福建 福州 350005)
摘 要:通過小鼠轉(zhuǎn)棒試驗探討了不同品類鐵觀音對于正常及高脂喂養(yǎng)IC R小鼠的抗疲勞功能影響。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喂養(yǎng)正常小鼠和高脂小鼠,均可以提高小鼠在棒時間,抗疲勞效果顯著。不同品類鐵觀音喂養(yǎng)試驗結(jié)果表明,除鐵觀音鮮葉外,不同品類鐵觀音均可以顯著提高正常小鼠的抗疲勞能力,且不同品類鐵觀音均可以有效緩解高脂喂養(yǎng)引起的小鼠抗疲勞能力降低的問題。
關鍵詞:鐵觀音;小鼠;高脂飼料;抗疲勞;轉(zhuǎn)棒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疲勞已成為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健康問題[1]。而茶素來就有“提神解乏”的功能[2],關于茶葉的保健功能如普洱茶及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如茶氨酸、茶多糖的抗疲勞研究已經(jīng)見諸報道[3 - 9],目前市場上鐵觀音茶因制法差別而品質(zhì)風味各異,有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速溶茶等不同品類[10],但有關鐵觀音尤其是市面上不同品類鐵觀音的抗疲勞功能性研究鮮見報道。本研究通過不同濃度和品類的鐵觀音對小鼠進行抗疲勞功能試驗,以探明不同品類的鐵觀音的抗疲勞功效。
1.1試驗材料
清香型鐵觀音、濃香型鐵觀音、陳香型鐵觀音、鐵觀音茶末由安溪縣桃源有機茶場有限公司提供;鐵觀音速溶茶由大閩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高咖啡堿鐵觀音速溶茶由試驗室自制,咖啡堿含量高達12.13%;鐵觀音茶樹鮮葉采自福建農(nóng)林大學南區(qū)茶園。
試驗用鼠由吳氏試驗動物貿(mào)易有限公司購買IC R小鼠。小鼠轉(zhuǎn)棒試驗選用安徽正華生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Z H - 500小鼠轉(zhuǎn)棒式疲勞儀。
飼料分小鼠普通飼料和高脂飼料(膽固醇4%,豬油10%,蛋10%,膽鹽0.3%,小鼠普通飼料75.7%)。
1.2 茶湯制備比、實驗動物給藥及分組
茶湯制備為每日早上9:00開始稱量茶樣,按表1沸水浸提浸提30 min后過濾掉茶渣,后靜止冷卻至室溫,每日中午12:00準時更換每籠小鼠的茶湯和水。
選用8周齡IC R成年雌鼠,體重在25~29 g之間。分組之前,將小鼠按體重25~26 g、26~27 g、27~28 g、28~29 g共4個區(qū)間分到4個大籠里,再將4籠中的小鼠均勻的分為22組中、方差檢驗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每組10只,處理方式如下表1所示,分別飼喂飼料和茶湯或水。陽性組標準為隔天按照4 m g·kg- 1的標準灌胃辛伐他汀,其中中濃度清香型鐵觀音組與濃香型陳香型等鐵觀音組的茶水比相同,故同時也作為清香型鐵觀音組參與后面不同品類鐵觀音間的比較試驗。速溶茶因干茶與其之間的轉(zhuǎn)化得率約為5∶1,故在與茶水比1∶50干茶相比時,速溶茶的茶水比設定為1∶250。同理,茶鮮葉制成干茶的比例約為4∶1,鐵觀音鮮葉的茶水比設定為1∶12.5。
表1 茶湯制備比及實驗動物分組處理方式Table 1 Preparation of brewed teas and treatment groups of laboratory animals
1.3小鼠轉(zhuǎn)棒試驗
按照表1方式,每日給予足夠的飼料和茶湯,任小鼠自由飲食,喂養(yǎng)50 d后,用小鼠轉(zhuǎn)棒式疲勞儀進行轉(zhuǎn)棒試驗(如下圖1),轉(zhuǎn)速為經(jīng)預試驗得出的最適轉(zhuǎn)速30 r·min- 1。記錄小鼠在轉(zhuǎn)棒上的跑步時間。
1.4統(tǒng)計與分析
2.1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對正常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2所示,與正常組相比,低、中、高劑量清香型鐵觀音組均可顯著延長小鼠的在棒時間,且隨濃度增高呈遞增趨勢。方差分析表明,低、中劑量組與正常組呈顯著性差異,高劑量組與正常組呈極顯著性差異。
圖1 小鼠在進行轉(zhuǎn)棒實驗Fig. 1 Rotating bar experiment on mice
表2 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對正常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Table 2 Anti- fatigue efficacy of lightly aromatic Tieguanyin teas brewed in varied concentrations on mice fed on a normal diet
2.2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對高脂喂養(yǎng)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3所示,正常組在棒時間高于高脂組和陽性組,并與高脂組呈極顯著性差異。3種不同濃度的清香型鐵觀音隨濃度提高在棒時間隨之增長,低濃度組與高脂組呈極顯著性差異;中濃度組與高脂組呈極顯著性差異,與陽性組呈顯著性差異;高濃度組與正常組、高脂組和陽性組均呈極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對高脂喂養(yǎng)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Table 3 Anti- fatigue efficacy of lightly aromatic Tieguanyin teas brewed in varied concentrations on mice fed on a high - fat diet
2.3不同品類鐵觀音對正常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4所示,各個飲茶組在棒時間均高于正常組,與正常組相比,陳香型組和速溶茶組達極顯著差異,清香型組、濃香型組、茶末組和高咖啡堿速溶茶組呈顯著差異,鮮葉組與正常組間無明顯差異。
表4 不同品類鐵觀音對正常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Table 4 Anti - fatigue efficacy of different brewed Tieguanyin teas on mice fed on a normal diet
2.4不同品類鐵觀音對高脂喂養(yǎng)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5所示,各個飲茶組在棒時間均顯著長于高脂組和陽性組,方差分析顯示與高脂組的差異達極顯著、與陽性組的差異達顯著。表明飲用不同品類的鐵觀音均可有效緩解高脂喂養(yǎng)給小鼠帶來的抗疲勞能力降低的問題,而灌胃辛伐他汀的陽性組與正常組和高脂組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各品類鐵觀音緩解效果好于降脂藥物辛伐他汀。
運動能力下降是疲勞最直觀表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運動時肌肉輸出最大功率降低以及力量下降,測定機體持續(xù)運動到力竭的持續(xù)時間可以反映機體的運動耐力。而延長運動耐力及提高運動強度則是抗疲勞作用最直觀表現(xiàn)。本試驗通過測定小鼠轉(zhuǎn)棒持續(xù)的時間,作為考察小鼠抗阻力與耐力運動時疲勞的程度,可較客觀地反映小鼠的運動能力與不同濃度清香型鐵觀音和不同品類鐵觀音茶的抗疲勞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茶葉中茶多酚可增加大鼠力竭時間,同時具有強心與抗疲勞作用[11 - 14]。同時茶葉中的咖啡堿可以引起小鼠的中樞神經(jīng)興奮,但同時茶葉中的茶氨酸又可以對咖啡堿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興奮起到抑制作用[15]。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除鐵觀音鮮葉外,各品類鐵觀音均可提高正常小鼠和高脂喂養(yǎng)小鼠的在棒時間,正常小鼠試驗鐵觀音速溶茶組平均在棒時間最長,其次是陳香型鐵觀音,這可能與其內(nèi)含物質(zhì)茶多酚、咖啡堿和茶氨酸的含量及比例有關。鐵觀音速溶茶的各項生化指標均低于其他品類鐵觀音,其抗疲勞作用可能與加工過程中額外添加的物質(zhì)有關;陳香型鐵觀音的茶多酚與咖啡堿含量較高。
表5 不同品類鐵觀音對高脂喂養(yǎng)小鼠抗疲勞功能的影響Table 5 Anti- fatigue efficacy of different brewed Tieguanyin teas on mice fed on a high - fat diet
在本試驗茶湯濃度范圍內(nèi),無論是正常小鼠還是高脂喂養(yǎng)小鼠,隨著清香型鐵觀音濃度的提高其在棒時間也隨之延長,這可能是清香型鐵觀音茶湯中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堿和茶氨酸等的比例更適合被小鼠的肌體所吸收利用,進而提高小鼠的抗疲勞能力有關。
鐵觀音鮮葉可極顯著延長高脂喂養(yǎng)小鼠的在棒時間,但對提高正常喂養(yǎng)小鼠的在棒時間沒有明顯效果。這可能是高脂喂養(yǎng)會極顯著的提高小鼠的體重[16],而肥胖會導致抗疲勞能力下降,鐵觀音烏龍茶具有減肥的作用[17],在本試驗中鐵觀音速溶茶對抑制正常小鼠的抗疲勞能力降低方面作用最為明顯,但因其減肥作用較差,故而對抑制高脂喂養(yǎng)小鼠的抗疲勞能力降低方面作用不如對正常小鼠明顯。因而導致了鐵觀音鮮葉對正常喂養(yǎng)小鼠試驗與高脂喂養(yǎng)小鼠試驗結(jié)果的不同,但其作用機理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冠儒. 2823例健康體檢人群的疲勞情況及其與體檢指標的相關性探討[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2]吳玉冰.茶療養(yǎng)生的本質(zhì)及其成因[D].長沙: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
[3]張冬英,黃業(yè)偉,汪曉娟,等.普洱茶熟茶抗疲勞作用研究[J].茶葉科學,2010,30(3):218 - 222.
[4]黃業(yè)偉,邵宛芳,冷麗影,等.普洱茶生茶抗疲勞作用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3):801 - 804.
[5]王小雪,邱雋,宋宇,等.茶氨酸的抗疲勞作用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3):63 - 65.
[6]廉志順,刁飛燕,王秋麗,等.普洱茶抗疲勞功效與貯存期關系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11,(3):387 - 388.
[7]楊帆,金迪,蔡東聯(lián),等.γ-氨基丁酸茶對小鼠抗疲勞作用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1,(2):60 - 63.
[8]馬森,陳培珍,游玉瓊,等.武夷巖茶抗疲勞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07,(8):484 - 486.
[9]蔣成硯,謝昆,薛春麗,等.普洱茶多糖抗疲勞作用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1):154 - 155.
[10]潘玉華.鐵觀音不同商品花色的制法特點及品質(zhì)特征[J].福建茶葉,2012,(2):39 - 41.
[11]杜云.茶多酚對運動大鼠抗疲勞作用的實驗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783 - 786.
[12]董華進,詹皓,辛益妹.茶多酚對鼠的強心與抗疲勞作用[J].中華航空醫(yī)學雜志,1994,(4):218 - 221.
[13]寧鴻珍,關維俊,閻紅,等.茶多酚復合飲料的抗疲勞作用研究[J].營養(yǎng)學報,2002,(3):313 - 314.
[14]熊正英,任博.茶多酚/兒茶素的補充與運動能力[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2):114 - 117.
[15]龍門.茶氨酸對咖啡堿引起的小鼠中樞興奮的抑制作用[D].合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16]彭靜靜.六堡茶的降血脂功能性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17]林智,莊麗蓮,胡一秀,等.烏龍茶減肥功效的研究現(xiàn)狀[J].茶葉科學,2001,(1):1 - 3.
Anti-fatigue Efficacy of Tieguanyin Teas on Mice Fed on Normal or High-fat Diet
C H E N Jun-ru1,LIN Xin-yuan1,Z H U Qiu-fang1,H U A N G Jie-rong1,Z H A N G Shao-xiong1,W U Bing2,C H E N W ei2,C H E N Jin-rong2,Z H A N G Lun-rong2,LIN Jin-ke1 *
(1. Departmentof Tea Science,F(xiàn)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xiàn)uzhou Fujian 350002,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radiation biology of Fujian Province,F(xiàn)uzhou Fujian 350005,China)
Abstract:Effect of the lightly aro matic Tieguanyin teas brewed in varied concentrations on their anti-fatigue efficacies on the IC R mice fed on a normal or high-fat diet was studied using a rotating bar experiment. A significant im provement on the mice’s ability to co m bat fatigue was found to co me fro m the processed teas,not the fresh leaves. In addition,the high-fat dietinduced reduction on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mice was also ameliorated by ad ministration of the teas in all concentrations tested.
Key words:Tieguanyin tea;mice;high-fat diet;anti-fatigue;rotating bar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 - 0220(2016)01 - 0030 - 04
收稿日期:2015 - 01 - 28初稿;2016 - 03 - 01修改稿
基金項目:安溪縣人民政府科技資助項目(K H 1500790,K1515059 A);福建農(nóng)林大學科技發(fā)展資金(K F2015122)。
作者簡介:陳軍如(1989 -),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茶葉保健功能研究。
*通訊作者:林金科(1967 -),男,教授,主要從事茶深加工與健康、茶資源育種與生物技術方面研究。E - mail:ljk213 @ 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