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畫市場在2014年遭遇寒冬,由于經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禮品需求的下降,書畫市場出現了明顯的下行,到2015年甚至達到冰點。目前藝術品市場整體還處在恢復期,盡管傳統書畫之前的市場相當火爆,但是在目前情況下,仍處在進一步的調整階段。
時下,“當代水墨”已成為中國畫領域的熱詞,對水墨媒介的探索愈加多元。與此同時,傳統書畫面臨著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問題。以傳統中國畫為例,傳統中國畫進入當代,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
促進傳統中國畫創(chuàng)新的動力包括四方面:
一是基于文化傳統的文化審美取向的導引力的形成發(fā)展;二是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價值建構與推動力的形成;三是文化消費崛起的內在需求驅動力的不斷壯大;四是研究與政策的牽引力的建構與發(fā)展。
傳統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應具備一些基本條件:
一是要在文化傳統的豐富資源與推動;二是要認知并不斷順應世界美學轉型的趨勢;三是要根植民間文化藝術精神與土壤;四是要深入認識與把握水墨系統生發(fā)的規(guī)律。
那么,傳統中國畫應如何創(chuàng)新?
一是跨界融合發(fā)展,如在區(qū)域上的跨界(國際與國內、全國與區(qū)域)、在畫種上的跨界、在與新科技的融合上跨界、與傳播技術融合的跨界;二是水墨系統的生發(fā),一方面可以追求傳統筆墨的文化體驗并進行具有時代精神的出新,而另一方面基于水墨表現的視覺表現能力進行出新;三是向民間藝術文化學習,要撲下身子到民間文化藝術的母體中去吸取營養(yǎng),才能從中尋找到更多傳統的活力與靈感;四是要強調認知、學習、創(chuàng)造的出新動力,在世界美學轉型與中國文化復興的大架構下,進一步探索與尋找出新的動力、機制、形式、方法與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