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含笑
“上帝之吻”億年奇石也,天地精華孕育而生。產于天池一脈。石有水晶黃唇,唇有褶皺,過渡自然,渾然天成,與常人嘴唇略大。其形威而不怒。有震懾八方,勢吞四海之意王者之氣,赫然而來。單看褶皺,似百歲老嫗,歷經滄桑,細看黃唇,又似妙齡少女,涂抹唇膏,豐滿圓潤,可悟不可言。石之有唇,然后能語。木魚石之傳說,時常耳邊環(huán)繞。常言石非人,如何能語。即見此石,心中不惑,霍然而解。此石有唇似語,欲語非語。石如人,人似石,達到人石合一之最高境界。石者天成,造化弄人,實為天下極美之唇石,為石中至尊。靈壁之石,雖為四石之首,然天下至尊奇石,非靈壁也。”歲月”、“小雞出殼”之絕世名石,無不以象形而聞于世。此石無論形色均可與之媲美,爭一世高低。居家無事之時,以清水養(yǎng)之。常言“水乃石之靈魂”,未入水前,黃色略淡,通體碧白,似黛玉大病初愈,無心妝飾,傷感憔悴。及入水中,唇漸潤紅,似寶釵姍姍而采,瑩潤可人,鮮艷嫵媚。 傳言上古時期,女媧補天,一石思凡塵,自墜到人間,落入天池中。吸天池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經千載地火,萬載寒冰,終成唇形。萬年煉成形,千年修成精。此石有唇欲語,欲語非語。
山中打柴之人,常聽天池傳來優(yōu)美之歌,但不見其人。后有人說:是池中石仙在唱歌。故民間流傳一個動人的故事,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或源于此。后有拐李過天池小憩,偶見此石言此石之唇有王者之霸氣,若修煉而成,必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點化一番,道是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如不拋棄舊形體,難成人之身。靈石得點化,三思去其魂。
魂魄轉三世;一為三國之曹操,鼎足中原,威震宇內;二為唐初之武后,女中稱帝為一人;三為當世之某人,今世天機不可泄。三世報前生,機緣天注定。其形經千年,輾轉古至今。
怪哉!世間竟有此石,陰陽二相融為一體,歷經億年光陰而不滅。今人不識前世之事,不知拐仙點化之說,誤為上帝親吻而成,不亦悲呼。而今三世之緣已滿,拐仙言:“三世緣盡,魂形合一,靈石再現。”此天機之數,不可定也。今日唇石,能否遇其轉世之魂魄,二者合一,再現昔日之貌,吾不得而知,或為無稽之談不可信也。
祖父黃氏好新,安徽界首人氏。界首小黃黃氏一脈,族中長者或言兩廣填山東,有山東遷至此百年。五十余年前祖父參軍東北長白山,首在通化礦務局軍管會五載。而后他事去京,居人大三號紅樓四載。臨行戰(zhàn)友所贈家鄉(xiāng)之唇石,言產于天池一脈,當地視為神石,有好事者以為是上帝親吻而成,故名曰上帝之吻。四十年后,此石曾在京展大會獲獎,大放異彩。鐵打軍營,流水的兵,戰(zhàn)友情,千言化無語,無聲勝有聲,盡在一石中。而后祖父回東北,再輾轉湘西會同。會同人杰地靈,物產豐化,大將粟裕之故鄉(xiāng)。樹有千千種,楠富貴、鐵風骨、松清白、楊大眾,等等其他,千樹千姿,各有不同。大將文革之期不隨波逐流,乃鐵樹傲骨。祖父居會同八載,曾任當地九大人代,楓木村軍民共建大將小學,南山紀念碑,與民眾接觸之密,感湘西文化之深。祖父軍旅二十四載,鐵馬生涯,軍人風骨,鐵松風范,與大將似。曾言?石之如人,心愛之石如心愛之人,其中之意,非平常人而悟也。天偶人意,地會天緣。欲成事者,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機遇臂如流星,可遇不可求。 人生短暫,即使秦皇漢武,顯赫一時,也都煙消云散,唯有美石,千古恒傳。
夜深人盡,獨望唇石,聆聽歲月滄桑,悲歡離合。國外傳言,上帝造人,人話多,不經大腦,喋喋不休。帝無語,擇美石而親吻,石現美唇,交人手,而無言。人得唇石,沉而深思,三思而言。故有上帝之吻唇石而說。莫非此乃上帝親吻過的美石,吾不得而知,遙記初次相見,震撼無比。驚為天人合一,自然與人和諧統(tǒng)一。她給勇者以智慧,勤者以收獲、懦者以堅強、善者以歡樂,珍藏心中,天長地久不失落。她穿越時空陶冶情操,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和智慧。
試看五千年以來,風云起、戰(zhàn)爭興、百姓苦;民族之爭,何為苦?今華夏一統(tǒng),國泰民安,無戰(zhàn)亂流離之痛,有溫飽小康之福,應自珍。 昔日戰(zhàn)友今何,濁酒一壺,素菜兩碟,共享盛世之收藏。
通靈奇石,得之吾幸,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謹作傳記,供眾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