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來,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quán)”好像很瀟灑,很輕易,令人真有那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似乎不費什么勁,手腕多多的趙匡胤便將這件原本應(yīng)該非常棘手的事情給搞定了。
但在實際上,趙匡胤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從國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應(yīng)該說,趙匡胤聰明反被聰明誤,“杯酒釋兵權(quán)”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敗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錯誤。這里,且不說“杯酒釋兵權(quán)”將一幫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手中軍權(quán)剝奪了,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于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宋朝后來的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完全與此有關(guān),單就“杯酒釋兵權(quán)”所開的一代風(fēng)氣而言,其后果就真的是很嚴(yán)重的。
仔細(xì)想想,“杯酒釋兵權(quán)”其實是宋太祖趙匡胤與整個武將集團(tuán)的一場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為博弈雙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無本生利,不付代價。很顯然,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武將集團(tuán)所付出的代價是從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權(quán)”,而這“兵權(quán)”當(dāng)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換來的則是皇帝趙匡胤金口許諾與賞賜的奢侈與享樂。
史載,在“杯酒釋兵權(quán)”時,趙匡胤曾開導(dǎo)眾武將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蹦窃挼囊馑际窃倜黠@不過了,只要眾將放下武器,不掌兵權(quán),不再對他趙匡胤的皇位構(gòu)成威脅,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說,想要什么都行。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所謂的“杯酒釋兵權(quán)”,說白了,其實不過是宋太祖趙匡胤“以腐敗換兵權(quán)”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杯酒釋兵權(quán)”,不啻是趙匡胤給整個武將集團(tuán)頒發(fā)了一張“腐敗許可證”。由于有了皇帝親自頒發(fā)的這張“腐敗許可證”為庇護(hù),所以,從那之后,武將們都“理直氣壯”地進(jìn)行腐敗。據(jù)史料記載,太祖的武將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貪財好色之徒。
這里,不妨對太祖時期的一些著名武將的貪墨情況作一簡要列舉:如史書上稱石守信“累任節(jié)鎮(zhèn),專務(wù)聚斂,積財巨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王仁贍破蜀之日,“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楚昭輔“頗吝嗇,前后賜予萬計,悉聚而畜之。嘗引賓客故舊至藏中縱觀,且曰:‘吾無汗馬勞,徒以際會得此,吾為國家守爾,后當(dāng)獻(xiàn)于上。及罷機(jī)務(wù),悉以市善田宅,時論鄙之?!贝迯┻M(jìn)“頻立戰(zhàn)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辈芎病柏澝柏涃T?!睆堣I“州官歲市馬,張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及擅借公帑錢萬余緡,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餅?!碧锞跋獭靶员闪撸瑒?wù)聚斂,每使命至,惟設(shè)肉一器,賓主共食?!蓖鯐煛靶砸嗔邌?,貲甚富,而妻子飯疏糲,縱部曲誅求,民甚苦之”……
必須指出,太祖時期的一些武將在內(nèi)心中——起碼在最早的時候其實并不想貪污腐敗,但因為害怕過于潔身自好被趙匡胤懷疑有不臣之心,于是便只好“作秀”,故意裝得自輕自賤,自甘墮落的樣子。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員仁將,雖作戰(zhàn)勇猛,但一向重義輕利,可是,自從“杯酒釋兵權(quán)”事件發(fā)生后,他忽然頓悟,從此開始追求聲色犬馬,瘋狂聚斂財物,對他的這一“表現(xiàn)”,《宋史》如此評價道:“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話說得很透徹,原來他老兄不過是像當(dāng)年秦朝大將王翦那樣,在出征滅楚途中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慮,故意“自污”罷了。
另一位武將王全斌,史書上也說他以前一直表現(xiàn)很好,為人素來“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可是,“杯酒釋兵權(quán)”后,他竟像換了個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帶頭,放縱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p>
很顯然,王全斌的這種反常之舉也是為了自污求保。因為,在他以為,克蜀之功太大,自己的威望已瞬間升至無以復(fù)加的程度,到了這種地步,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賞無可賞,如果不來一場聲勢同樣浩大的“自污”之舉,因為功高震主,自己一定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由此可見,這些武將雖然出身行伍,性格魯莽,但也很有政治敏銳性,能混到那種地步,說明這些人絕對不是豬腦殼。如果說,剛開始由于太祖的誘迫,有很多武將一時情非得已,在貪污腐敗時還頗有些作秀的成分,只不過是逢場作戲并不當(dāng)真的話。那么,久而久之,由于人性中普遍所潛在的諸如縱欲享樂等劣根性作祟,便習(xí)慣成自然,對貪污腐敗漸漸習(xí)以為常了。
由于自己有言在先,對于武將們的貪墨腐敗,趙匡胤是盡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到能不說的不說,能不管的不管。有時,有的武將在這方面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在必須要處理時,他也盡量高抬貴手,手下留情。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佐證,有個名叫王繼勛的武將,是彰德軍節(jié)度使王饒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據(jù)《宋史·王繼勛傳》記載,這位國舅爺性情殘暴,是個貪財漁色、“專以臠割(即將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謂之臠割)奴婢為樂”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繼勛府中圍墻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籠,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狀,把王繼勛駭人聽聞的罪行全都捅了出來。
據(jù)說,宋太祖“大駭”之下,對王繼勛判決得挺狠:“削奪官爵,勒歸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钡罱K處理起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邊,還沒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繼勛上路前往流放地,那邊,趙匡胤早已改授其職為右監(jiān)門率府副率。由于有恃無恐,開寶三年,王繼勛被任命為西京洛陽的行政長官,到任之后,變本加厲地發(fā)泄著自己殘暴的本性,開始吃人:“強(qiáng)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币灾氯素溩雍凸撞匿伾倘巳找钩鋈胪趵^勛府中,門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狀的教訓(xùn),洛陽百姓對上訴不再抱持希望,學(xué)會了聽天由命,任其宰割。
據(jù)統(tǒng)計,直到太宗在位王繼勛被處死時,僅在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里,王繼勛前后親手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達(dá)100多人。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食人惡魔,如果不是趙匡胤有意庇護(hù),想必絕對不會吃人吃得這么不亦樂乎,逍遙自在。
在“杯酒釋兵權(quán)”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博弈與政治交易中,趙匡胤表現(xiàn)得極為慷慨和仁愛,為了“安撫”石守信等武將,他不但向他們賞賜了大量的錢財,而且還“約婚以示無間”,與一幫武將締結(jié)政治婚姻。“杯酒釋兵權(quán)”后,很快太祖便爽約將自己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了高懷德,女兒延慶公主、昭慶公主則分別下嫁給了石守信之子和王審琦之子。顯然,這種婚姻有著強(qiáng)烈的政治色彩,是對失去兵權(quán)后的武將們的一種籠絡(luò)、安慰與補償。
誰知道,趙匡胤的這些小恩小惠、耍小聰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由于趙匡胤所采取的“以腐敗換兵權(quán)”的政策或策略,除了在立國之初相繼發(fā)生了兩起由后周舊臣李筠、李重進(jìn)所發(fā)動的叛亂外,此后,在大宋帝國內(nèi)部,300多年間竟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一起類似“黃袍加身”的政治事變。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則必有一弊?!耙愿瘮Q兵權(quán)”對于大宋帝國來說,無異于自毀長城,慢性自殺。仔細(xì)算一算賬,人們就會發(fā)覺,這代價也真的太大了!
本文摘自《讀不懂的兩宋》,丁守衛(wèi)著,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