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程
當進入坐落于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城北部,南高北低、四面環(huán)山的純侗族貧困村—塘沖村時,映入眼簾的是平坦的道路,明亮的住宅,整潔的村容,彬彬有禮的村民,郁郁蔥蔥的樹木,清澈見底的雙江河,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遠處新修的通寨水泥路面還隱約閃著光……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新農(nóng)村景象。
這與一年前的情景大相徑庭,那時的我,很難想象塘沖村會發(fā)生如此巨變。
2015年初,告別熟悉的大城市,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同事和朋友,離開可愛的孩子和溫馨的家,我跟隨工作隊隊長郭躍生來到了塘沖村。當我們拖著厚重的行李箱來到湘西這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山村時,夜幕已經(jīng)降臨。走進一棟斷斷續(xù)續(xù)修了5年尚未完工的“新”房子,一張簡易床,一套被褥,一個掛在屋頂?shù)墓?jié)能燈和幾扇沒有紗窗的窗戶,這便是我們即將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萬籟俱寂的山村,伸手不見五指的周遭,無處不在的蚊子,還有遠在樓下的廁所……
來不及收拾心情,我們迅速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村里8個村民小組1554人分布在15個山?jīng)_里。按照事先的安排,我們由南而北,從第1組開始,一戶一戶地走訪,一家一家地慰問,一地一地地考察,直到走完第8組的最后一位貧困戶為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其現(xiàn)老人家中的情形,那是一幕只有在電影或者電視里才能見到的畫面:歪歪斜斜的、風一吹就會坍塌的杉樹皮屋頂?shù)哪绢^房子,點點亮光透過杉樹皮的接縫零星散落在黝黯的屋內(nèi)。廚房里是黑乎乎的鍋灶,邊上放著一個沒有了上半截的高低不平的水缸,一張類似床的木板上,攤著一團至少已經(jīng)使用了一二十年的被褥,除了黑得發(fā)亮的老式木頭柜子外,沒有任何可以算作家具的東西,更別說電器。這樣的小屋里,堂屋靠東邊的墻面上,張貼著三、四幅毛主席和元帥們的畫像,畫紙已經(jīng)發(fā)黃破損。家里有三口人,70多歲的老兩口帶著一個40多歲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女兒,老太太因為年紀大了,行動也有些不方便。見我們?nèi)チ?,老漢眼里滿含淚水,從里屋迎了出來。這是一位精神還算矍鑠的老人,身上穿著一件已經(jīng)洗得看不出顏色的麻布衣服和一雙破舊的帆布鞋子,由于多年的操勞,老人的手粗糙得像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艱辛的歲月無情地在他絳紫色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他是這個家唯一的頂梁柱。
從老漢口里得知,他的女兒小時候患過一場大病,因為沒錢治療,病情越來越重。家里主要靠著村里分的兩畝多水田艱難度日,再沒有其它經(jīng)濟來源??粗柦?jīng)風霜的老人不斷用袖口擦拭著眼角的淚水,我們心酸極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想象,現(xiàn)在還會有這么窮困的家庭和這么令人辛酸的老人!
偏遠而原始的少數(shù)民族村落,游人往往會癡迷于它的秀美,而對于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來說,卻是山高路遠、與世隔絕的無奈。
經(jīng)過整整三個月的走訪和梳理,我們走遍了塘沖的每一個角落,探訪了每一位貧困戶,了解了村民的每一個需求,全面掌握了塘沖的村情民意,確定了扶貧工作的重點,多次召開村支兩委及黨員干部會議,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通過認真思考,并征得了派出單位領導的認可,我們制定了《2015-2017年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zhèn)塘沖村駐村幫扶工作規(guī)劃》。
對扶貧工作隊來說,最困難的是進駐后的6個月。這個時期越是深入了解村情,越感覺身上的責任重大,各項資金沒有著落,百廢待興。村里急需解決的事情太多,很多事情都刻不容緩,有的項目如果不能及時啟動,將會對村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長遠不利影響。
走訪階段正值4月初,春耕開始的前期。我們不論走到哪個村組,村民都會提出修繕和新建農(nóng)田灌溉設施的請求。塘沖村山多地少,1437畝耕地,百分之八十都是分布在半山腰的梯田。一直以來,這些梯田的灌溉方式相當原始,用石頭、樹枝、泥沙在田埂旁攔住流經(jīng)此處的溪水,引入田中灌溉。一旦遇到大雨天氣,這些簡易的攔溪土包,就會被水流沖走。如果沒有及時修復,很多田地就變成了靠天吃飯的旱地,甚至一年到頭顆粒無收。為了解決村民們春耕生產(chǎn)的燃眉之急,扶貧工作隊節(jié)約一切開支,從當年的辦公經(jīng)費中拿出一大部分,為村里添置了兩臺大功率水輪泵機,修復了原水輪泵泵房和水塢。通過多方協(xié)調(diào),我們從縣扶貧辦爭取到20萬資金,新建了34個農(nóng)田灌溉攔溪壩,徹底解決了塘沖村所有農(nóng)田灌溉的問題。
這種舉步維艱的工作狀況,直到當年9月份才有所好轉。各項資金陸續(xù)撥付到位,特別是后盾單位,在局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下,第一次破例給扶貧點撥付了近100萬的扶貧專項資金,用于發(fā)展生產(chǎn)和扶持產(chǎn)業(yè),徹底解決了貧困戶經(jīng)濟來源困難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們根據(jù)各項資金的到位情況,按照《幫扶工作規(guī)劃》的進度要求,在全村陸續(xù)啟動了二級農(nóng)網(wǎng)改造、通組公路硬化、創(chuàng)國衛(wèi)清潔工程、農(nóng)田灌溉水溝、垃圾焚燒爐、垃圾轉運站、公交招呼站、危房改造工程和為民服務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并鼓勵和組織貧困戶發(fā)展生產(chǎn),春開荒山、夏養(yǎng)田魚、秋收稻谷、冬種油菜。積極發(fā)展村級集體經(jīng)濟,組織年輕農(nóng)戶參加專業(yè)技術培訓,培育、扶持致富帶頭人和種養(yǎng)大戶,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大力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等等。塘沖全村一片忙碌,各類項目遍地開花,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駐村幫扶生活是忙碌而充實的,工作最緊張時,工作隊甚至連續(xù)幾個月都不能回省城與家人團聚,郭躍生隊長在八十多歲的母親病危期間,也沒能抽出時間回去照顧。看到村民臉上泛起的笑容和充滿希望的眼神,我們所有的付出都變得有價值了。
隨著項目的順利推進,工作隊也真正地與村民們?nèi)跒榱艘惑w,除了同吃同住,我們也同勞動。第一次下田插秧,第一次上山砍柴,第一次下河摸魚……生活雖然艱苦,但我們樂在其中。
駐村一年多來,時間雖短,卻讓我受益匪淺。從繁華喧鬧的大城市,到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后來逐漸學會欣賞這種安靜??粗莻€昔日基礎設施落后、環(huán)境紛亂蕪雜的貧困村正在悄悄發(fā)生蛻變,我們的心里甜滋滋的。一年多的駐村生活,除了給我?guī)砹索詈诘哪w色,更多的是抖擻的精神以及樂觀的心態(tài)。在這里,我學會了堅守本心,在這里,我懂得了生活艱難、感情珍貴,在這里,我習慣了伴著蛙聲入睡、伴著鳥鳴起床,在這里,我結識了永遠忘不了的鄉(xiāng)親,擁有了永遠割舍不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