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笑龍
1956年,張榮華、祖祥云在安慶街頭演出“公私合營”節(jié)目。
解放初期,年僅九歲的張榮華就已成為一名黃梅戲演員。2015年12月14日,張榮華女士來到安慶市黃梅戲劇院,接受了我的專訪。
張榮華,1940年出生于安慶。因父親去世的早,母親帶著五個子女,無依無靠,度日如年。后來,母親續(xù)嫁了黃梅戲老藝人劉正庭。
劉正庭家住安慶對江大渡口(現(xiàn)池州地區(qū)),是個丑角演員,被譽為“有名小花臉(丑角)”。劉正庭早年就搭班和當時人們口頭稱贊的南程(江南的程積善)、北?。ń钡亩∮廊﹥晌稽S梅戲名家同臺演出。他擅長演出的劇目是:《蔡鳳鳴辭店》(飾演魏大蒜)、《釣蛤蟆》(飾演楊三笑)、《張三求子》(飾演張三)、《挑牙蟲》等。
1949年,張榮華隨繼父劉正庭來到了安慶市民眾黃梅戲劇團參加工作。繼父不但丑角唱得好,且對戲曲表演十分精通,手、眼、身、法、步等都能熟練地掌握,特別是對旦角的身段也很有造詣。繼父劉正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張榮華的黃梅戲啟蒙老師。繼父不但口傳心授,而且會寫一手好毛筆字,常把戲文的念白、唱詞等寫在紙上,教張榮華念唱。隨后,張榮華又在王少舫、雪寒梅等老師的精心指導(dǎo)下,同劇團里的男演員們一起,練習(xí)腰、腿、把子基本功。張榮華專心致志,刻苦學(xué)習(xí),表演和唱腔等方面的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先后演出了《打豬草》、《鬧花燈》、《賣雜貨》等小戲。
1952年,聰明伶俐的張榮華才12歲,就隨團參加了華東地區(qū)戲曲會演。一到上海,她和其他演職員們?nèi)胱≡凇耙黄废恪甭灭^。放下行李,大家就忙著排練劇目。當時演出的劇目有嚴鳳英新排的劇目《柳樹井》,丁紫臣和嚴鳳英主演的《打豬草》,王少舫和潘璟琍演出的《鬧花燈》,嚴鳳英和王少舫主演的《藍橋汲水》,還有王少舫新排的劇目《新事新辦》等。華東會演歷時二十多天,安慶的黃梅調(diào)(黃梅戲)在上海大城市一炮打響。當時的《大公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競相在專版上發(fā)表評論黃梅戲在滬會演盛況的文章。時任上海音樂學(xué)院院長賀綠汀、中國戲曲名家張拓先生,左鉉先生等都一一撰文點贊,說“黃梅戲散發(fā)著泥土的芳香”,從此黃梅戲享譽華東地區(qū)。小演員張榮華在這次華東會演中,受到黃梅戲藝術(shù)的熏陶,耳聞目睹了藝術(shù)家們的風(fēng)采!從此,張榮華視黃梅戲藝術(shù)為自己畢生的事業(yè)。
1955年,張榮華被組織選派到湖北楚劇團學(xué)習(xí),觀摩劇目?;匕矐c后,她和潘忠仁(原安徽黃梅戲?qū)W校校長)主演黃梅戲劇目《攔馬》(潘忠仁飾演焦光普,張榮華飾演楊八姐)。該劇曾在安慶轟動一時,劇場內(nèi)掌聲不斷,觀眾贊不絕口:“黃梅戲有接班人了,黃梅戲有武功戲了!”
1957年夏,安慶市黃梅戲一團到東北各地巡回演出,演出的劇目有:《天仙配》、《楊乃武與小白菜》、《珍珠塔》、《羅帕記》、《梁山伯與祝英臺》、《拷打紅梅》等。那年,張榮華年齡雖最小,但已和成名的張硯芳、彭玉蘭等共為劇團里的當家花旦。張榮華主演了《天仙配》(飾七仙女),《楊乃武與小白菜》(飾小白菜)等劇目,并一舉成名。在大連、長春、沈陽、青島等地演出一個多月,場場爆滿,座無虛席。黃梅戲這個劇種,繼1952年華東地區(qū)會演以后,再次受到東北三省人民的喜愛。
張榮華至今仍保留著自己在東北演出時的劇照。采訪當天,她將這些老照片贈給安慶市黃梅戲劇院!我們將精心保存這些珍貴的照片,珍藏于黃梅戲藝術(shù)工作者檔案庫、收錄于黃梅戲數(shù)字信息資源庫。黃梅戲事業(yè)的發(fā)揚光大,離不開張榮華等可敬前輩們的努力與奉獻,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黃梅戲人的不懈追求!
當年活躍在舞臺上的當紅演員張榮華,現(xiàn)仍在為黃梅戲事業(yè)發(fā)揮余熱,她祝愿黃梅戲在薪火相傳中再展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