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德安縣城往西沿德白線行四十多公里,有一個叫白水夏家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我一同事便是這村里的人,她說,在他們夏家的后山腳下有一口古井,叫神仙井,縣志有記載,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問為何叫神仙井,她說是村里老人流傳下來的叫法,里面有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神仙路過此地,想試探一下村里人的民風,便化作了一名乞丐。當他衣衫襤褸、又饑又渴地來到一個農(nóng)夫家行乞時,那家婦人送上一杯水,還熱情地端來一碗飯,乞丐非常感動。為了表示感謝,那位神仙臨行時往村后那口水井扔進了兩粒酒曲,并告訴村民說,你們以后不用做酒了,這井水便是上等的好酒。
乞丐走后,村里人舀了一瓢井水,一聞酒香撲鼻,嘗了一口,果然是上等好酒。就這樣,夏家的村民年復一年,喝著井里流出的天然好酒,日子過得很幸福也很安詳。
若干年后,那個神仙再次造訪夏家,見一位正在汲取井里酒水的婦人,便上前問此酒如何?那婦人家里養(yǎng)了幾頭豬,正在為豬潲發(fā)愁,便隨口說了一句,酒是好酒,就是沒有酒糟(注:酒糟可以用來喂豬)。神仙聽罷,大所失望,感覺這里的村民已經(jīng)變得很不知足了,便再施一法術,從此井里的酒又變成水了。村里人知道此事后,非常后悔,也都領悟了“知足常樂”的道理。為了紀念那位神仙,村民們便把這口井取名為神仙井。
神仙井的故事在夏家流傳了很多年,那種“寬厚待人”的美德以及“知足常樂”的道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夏家人。不難看出,那只不過是夏家祖先為了告誡子孫后代為人處世的道理而杜撰的一個寓言故事而已。但那口古井確實存在,而且水清甘甜,著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夏家人。
帶著幾分好奇,我想去探訪那口頗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古井。在同事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位于夏家村后的一片小竹林旁,同事說那口井就在竹林里,她也好多年沒來,古井可能已經(jīng)淤塞了。我想即便是淤塞了,總該有點痕跡吧,于是我們踏進了小竹林,低頭尋覓那口古井的蹤跡。沒走幾步,一口井就呈現(xiàn)在眼前,我以為這是村民們后來開鑿的井,誰知同事說就是這口井。只見井口用一水泥板掩蓋著,上面布滿了枯樹爛葉,顯然已經(jīng)很久沒人用過這口井了。
我和同事一起用力挪開了水泥蓋板,古井便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井口是用兩塊鑿成半圓形的麻石圍成的,超出地面約四十公分高,井壁四周都是用小鵝卵石堆砌而成。井里仍是一汪清水,水面距井口估計五六十公分高。由于水深,除了看到井里的天空外,看不清水下任何東西。
同事說曾經(jīng)有個小酒廠經(jīng)常來這里運水回去釀酒,我有些疑惑,酒廠會不計成本特意遠道而來取這井水做酒?同事點頭說是真的。她還說,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村里其他地方的水都是清的,唯獨這口古井里的水是渾的,不知是什么原因。這種情況可能會有,那應該是地質(zhì)原因吧。
不管怎么說,夏家的這口古井在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風雨洗禮,仍能甘甜如故,清澈如初,確實是個奇跡。即便不是神仙井,也不是一般的井能比擬的了。相信這口古井一定不會沉寂太久,她定會再次展現(xiàn)她的魔力,來福報她曾經(jīng)哺育過的人們。
作者簡介:尋者,本名孫家勝,男,江西省九江市人。
(責任編輯 武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