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瑜
[摘 要]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種。在教學中通過學生代入特定角色、特定情景的方式,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與掌握專業(yè)技能,通過塑料成型工藝與設備課程中典型的制品“啤酒箱注塑成型工藝”案例,探索角色扮演教學法在中職工科類專業(yè)課中的實踐。
[關 鍵 詞] 角色扮演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注塑制品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05-0144-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有許多專業(yè)實行校企合作的運作模式,或者推薦到優(yōu)秀企業(yè)頂崗實習。這些實習的機會難得,但是每年的實習與頂崗實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工廠的工作作息模式,面對這些問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角色扮演法,能夠幫助學生提早接觸、練習、適應社會工作模式中的角色。能夠通過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社會工作中的工作素質與社會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社會就業(yè)必要的心理準備與心理素質。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概念與實施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其中一個內容。角色扮演教學法是老師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景與情景中出現的特定角色,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完全從心理和行動接受、投入到角色中,在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把角色的特定技能內化與優(yōu)化。
“塑料成型工藝”是塑料成型工藝與設備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篇通過典型制品的注射成型工藝中“啤酒箱注射成型工藝”的案例來探討角色扮演法的實施。通過“啤酒箱注射成型工藝”的實操,來加強學生的注塑機調試的基本技能。
(一)準備階段
角色扮演前,師生對需要運用到的知識先進行復習,并準備所需材料。
在本案例中,教師把工藝參數以及操作注意事項交給學生討論。對材料性能的影響因素以及注塑機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項、5s加工流程進行復習,而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即使能夠完成技能上的操作,但是不明白工廠中對工人工作質量、工作強度、工作素養(yǎng)的要求,而且也不清楚工藝條件的控制具體對制品的具體影響。
在準備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以下幾個問題:
(1)HDPE材料的性能?
(2)注塑機手動檔操作塑件完整的注塑過程包括什么?
(3)在角色扮演中,工廠對工人工作質量、工作強度、工作素養(yǎng)的要求是什么?扮演過程中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
(4)5s加工流程是什么?
(5)加工中最容易出現的事故是什么?如何預防?
(6)以及工藝參數對性能的具體影響?設計合理的工藝參數。
(7)產品最容易出現哪些缺陷?如何處理?
(二)情景設計
在設定的情景中,學生對角色的工作需求有理解,并且能夠明確每個工作崗位的主要職責以及區(qū)別。
案例情景設計:大宏塑料工廠最近接到一批加工啤酒箱的訂單,共600件,要求5天完成。讓學生計算,按一天8小時工作制,每小時最少要求生產多少件才能趕上出貨進度。制品要求:24瓶裝(6×4排列)有內格的塑料啤酒周轉箱,常采用注射成型加工,其技術要求應符合GB/T5739-1985規(guī)定。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外觀完整無裂損,光滑平整,不許有明顯白印,邊沿及端手部位無毛刺;無明顯色差,同批產品色差基本一致;澆口不影響箱子平整。
(2)變形側壁變形率每邊小于1%;內格變形不影響裝瓶使用。
(3)配合同規(guī)格的啤酒箱,相互堆碼配合適宜,不允許滑垛
(4)物理性能箱體內對角線變化率不大于1%,內格變形不影響裝瓶使用;在規(guī)定高度跌落,不允許裂紋;在規(guī)定堆碼高度時,箱體高度變化率不大于2%;承裝規(guī)定質量后懸掛時,不允許裂紋。
(三)實施過程
作為角色扮演法的核心部分,扮演者分析自己特定的角色特點并模仿生活中此角色的動作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完全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只負責觀察記錄。除非學生操作出現重大過失或者存在安全隱患,否則老師不得干預。
1.角色設計
把學生分為6人一組,一組學生的角色包括:組長A,質檢員B、C,操作工D、E、F。具體分工如下:
組長A:統(tǒng)領協(xié)調整組操作,從產品制造到搬運再到質檢,最后確定及格率,根據制品質量隨時調整工藝參數。組長同時也是一名操作工,在操作的同時對整組的人員及產品進行調控。
質檢員B、C:負責整合加工好的制品,對制品的外觀、尺寸、使用性能等進行檢測,統(tǒng)計成品及格率,如果產品出現嚴重缺陷,及時通知組長,讓組長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工藝參數。質檢員還需要擔任搬運工作,把制品從機床搬運到質檢部,檢測完后把及格產品打包整合堆放。最后填寫質檢卡。
操作工D、E、F:操作工負責熟練地生產制品,并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生產效率。因為他們要確保加工量趕上進度。如果組長分配調試缺陷制品注塑機參數的任務時,與組長共同討論并在注塑機調為手動檔的狀態(tài)下,把加工步驟分解,找出缺陷原因。注意填寫工藝卡。
2.具體過程
因為學生在外實習中,表現為不適應的其中一點是工廠的工作時長比較長,與平時的課堂時間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在整個8節(jié)課時中,我們是模擬工廠工作時間的模式,國家勞動法規(guī)定企業(yè)是8小時工作制,但是很多工廠都是12小時工作制,而受到學校課程的限制,我們就實施了8節(jié)課時,盡量接近8小時工作制。在生產過程中,學生基本是連續(xù)不間斷地操作,中午1小時休息。如果生產間需要上衛(wèi)生間或其他特別要求,需要先向組長提出,組長審核批準后才可允許其他活動。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組員一旦發(fā)現問題需要第一時間報告組長,組長需要馬上分析處理。組員組長A與操作工D、E、F共同操作注塑機,收集注塑制品;質檢員B、C搬運制品、測量制品尺寸與外觀是否合格,若返工及時通知組長。制品通過“生產—質檢—包裝”三個基本步驟。整個操作循環(huán)不間斷地進行,到最后學生需要完成質檢卡和工藝卡。教師在此過程中,全程巡視監(jiān)控,以防出現事故,對每個學生的表現仔細登記。在制品出現缺陷后,不需要給學生提出意見,而是指引他們思考和查找相關資料并結合加工實際來解決問題。
(四)展示評估
在角色扮演過后,學生通常都會信心倍增,希望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成果及經驗。每個小組首先需要對自己各個組員的表現、制品的產量與質量、整個扮演過程小組的運作情況等進行討論,然后總結成PPT的模式展示出來,而且在展示過程中也需要展示自己的加工成品。
在每個小組展示完畢之后,其他小組的組員經過討論,可以對展示的小組隨時提問,并說出自己的評價。評價過后,各個小組按照下面的評分表進行評分,并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
表格內容為:評分項目和細則標準:(1)技術控制{及格產品總數量(10分);及格率(10分);缺陷后控制能力(20分)}。(2)角色把握性{角色定位明確并能恰當地表達角色所需的基本素質(10分)}。(3)合作能力{角色分工明確并能與其他角色很好地合作,配合工作,力求把效率達到最大化(10分)}。(4)展示{PPT制作效果(10分);表達展示效果(10分)}。最后得出各項得分。
教師不能干預學生的評價與打分,所以在評分過程完成后,教師再發(fā)表自己對每個小組整個角色扮演過程每個角色的表現、團隊的整體運作、制品的加工等方面的意見。給學生詳細分析他們在過程中專業(yè)技能、操作技能、角色素養(yǎng)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學生思考與提升的空間。
三、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實踐反思
角色扮演法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主動地尋求問題的答案、提高技能,代入角色后容易增強團隊合作性,培養(yǎng)職業(yè)素質。而且工廠訂單模式的情景設計以及工廠8小時連續(xù)工作模式能夠嘗試運用到其他中職的工科類專業(yè)課程。但在角色扮演法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不能很好地分清自己的崗位職責,這樣就無法充分地表達和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所以必須先讓學生有充分的技能及心理上的準備。
2.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有些學生對技術操控不夠熟悉,學生的水平高低不一,容易導致個別學生積極性不夠,要培養(yǎng)組長,讓組長極大地調動組內積極性與榮譽感,只要學生榮譽感強烈,就容易投入扮演,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
3.在操作熟練后,可以嘗試崗位輪換制,讓學生盡可能地熟悉不同崗位的職能要求。
4.在展示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聲音小、表達不清晰、笑場、害羞等狀況。但是,在觀摩完其他組的表現,與自己組做出比較,多進行幾次實踐肯定有進步。展示過程中展示人員與PPT制作的人員最好是輪換制,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臺表演。
5.在評分表中,每項的評分出現最高的小組肯定是不相同的,教師需要根據評分表,具體分析每個小組的亮點,最后才得出綜合表現最好的小組。教師在評價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具體表現,盡量對每個學生都比較詳盡公平。
6.經過不斷的實踐,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完善角色扮演教學法中情景設計、角色設計、評價標準等設置。
參考文獻:
黃曉峰.基于案例教學法的《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考試周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