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文學博士,專欄作家,就職于高校,電影學碩士導師。文字愛好者,著有隨筆、影評、小說、劇本等50余萬字。
有一天上班,在班車上遇到一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他熱情地抓住我聊天,我早晨起得太早,很疲倦,一邊聽,一邊要睡著了。忽然,我聽到他說:有的人吧,雖然其貌不揚,但不知哪里很有吸引力,比如說你……
我被“其貌不揚”這個詞刺了一下,馬上清醒了。迷糊中我還以為他在說自己其貌不揚,因為他豈止不揚。但我根據(jù)他的表情和上下文一分析,馬上就放棄了這個奢望。更可怕的是,他還以為自己是在恭維我呢。但是有“其貌不揚”在先,誰還要聽后面的重點?
覺得郁悶,去講給女朋友聽。女朋友幸災樂禍,笑得花枝亂顫,愈發(fā)顯得其貌很揚。
其實我早就承認自己不夠揚。不過呢,人出自善良的心,都想贊美別人;人又出自自戀的心,都愿意相信好聽的話。每個人大概都是如此,不管其貌揚還是不揚。所以,我很懷疑這個世界真的有人發(fā)自內心覺得自己丑。
近幾年,大江南北忽然到處都是“顏值”二字,這個社會當然從來都是看臉的,但很少這么公開標榜過。女人們看到“鮮肉”會去集體“舔屏”;一個人只要“顏值”高,做什么都特別理直氣壯。對肉體狂歡似的戀慕頗讓人有末世感。我大學有個美國老師,她不喜歡當時的總統(tǒng)克林頓,憤憤不平地告訴我們:有的女人因為他帥就選他。
她臉上一副“這種女人該去吃屎”的表情。
但有時候在市井,忽然看到拉車扛貨擺攤的其貌很揚的人,還是會覺得有點可惜。比如好幾年前曾經(jīng)紅過幾天的流浪漢“犀利哥”。
記得我奶奶的葬禮上,小鎮(zhèn)上的街坊鄰居都來幫忙。其中一個人,我見了只能想到一個名字:努爾哈赤。他生就一副英雄的面貌,高大強壯,披掛好盔甲放到門上,就能當門神;戴上頭套,就是電視劇里統(tǒng)領三軍的大將。
吃飯的時候,他負責上菜。我站在院子里,看見他踢踏著鞋幫都要磨爛了的鞋,穿著皺巴巴的農民工專用西服,威風凜凜地走將過來,手里兀自端著一盤黃瓜涼拌豬耳朵。
他狹長鋒利的丹鳳眼陰沉沉地掃過我,就像黑色的天炸開一道雷。
我連忙讓路。
后來我忍不住向人打聽他的名字。他當然不叫努爾哈赤,他叫——
“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