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珍
操作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幫手。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仍然占據主要地位,這樣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學生面對一些數學問題時需要更多的依托,例如操作活動。當學生通過操作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之后,他們會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進而形成清晰的認知。然而在數學學習課堂上,許多操作不具有引導性,浮于形式,不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空間。因而,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注重細節(jié)引領,讓學生的操作有內在、有作用、有效果。
一、明確操作目標,突出操作步驟
小學生天性好動,并且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些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操作活動具有天然的喜愛之情。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一些學生單純?yōu)榱撕猛娑僮?,甚至是無目的的操作(小動作),這些狀況制約了學生操作的效果。鑒于此,教師在操作前需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來操作,知道在操作中要注意收集哪些信息,關注哪些現象,驗證怎樣的結論等,這樣操作活動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第一次執(zhí)教“認識千克”一課時,筆者請學生帶了一些水果、大米、黃豆、雞蛋等日常用品到學校,并為每個小組的學生準備了天平秤。但沒想到的是,學生圍坐在一起之后,好奇心驅使他們偷偷摸摸地稱量起來。有的學生甚至討論起水果的味道,全然不顧教師對操作活動的布置要求。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動手操作完全成為一種無序的行為,因此筆者立即做出改變,將天平秤上的砝碼收上來,然后向學生揭示了今天操作活動的主題,強調了操作的步驟:1.以小組為單位來稱量1千克的蘋果、橘子、香蕉各有幾個,記錄下來;2.估一估1千克的大米、黃豆有多少,之后實際稱量,與自己的估計相比較,然后每個人動手拎一拎,感受1千克的重量。布置完任務后,筆者將砝碼發(fā)還到各個小組,學生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有序地操作、交流、實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像以上案例中的場景在小學數學課堂屢見不鮮。到了實際教學,教師應預設到這樣的情景,提前做好布置,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之前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么,為什么做這些事。這樣學生就能心中有數,避免受到無關因素的干擾。
二、規(guī)范操作要素,強化操作實效
不同的操作活動對精細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像“用小棒擺一擺來驗證加減法的算理”這一類操作,對精細程度要求不高,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形象;但像“驗證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探索圓的周長”等操作活動則對操作的細致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放任學生自由操作,牽強地得出結論,那么學生就體會不到操作功效,甚至產生疑惑和迷惘。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審慎的態(tài)度、規(guī)范的操作來展開研究。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一課,學生要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等底等高的圓柱體與圓錐之間的體積關系,才能對圓錐的體積公式有深刻的印象。筆者在課前準備了大量的材料供學生操作,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與誰的體積有關,由此激發(fā)出學生操作的欲望。然后讓學生獨立設計操作活動,自己選擇操作材料來展開實驗驗證。在活動中,學生大致猜出“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論,但是操作活動中的一些細節(jié)引發(fā)了學生的廣泛關注:有幾個小組的學生采用的操作材料是水,在演示將圓柱容器中的水倒入圓錐中時,第三次倒入時圓錐明顯沒有裝滿。學生認為圓柱的體積不等于圓錐的3倍,其原因在于操作過程中灑落了一些水,圓柱內壁沾了一些水滴沒有完全倒出。一些學生認為應該采用沙子來操作,在倒沙子的時候比較好控制,而且不會出現水附著在容器壁上面的情況。通過對比試驗,確實發(fā)現了沙子比水更容易操作。這些都是一些關乎成敗的操作細節(jié),學生在操作中能注意到這些細節(jié),說明他們綜合考慮了操作的各個要素,這樣嚴謹的態(tài)度對于他們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有很大的幫助。除了突出操作的結果之外,對過程的把控也是教師應當關注的。
三、反思操作過程,延續(xù)操作價值
操作不是簡單的動動手,它是動腦、動眼、動手的結合。離開了思考,操作只是單純的動作,失去應有的作用。教師在操作之前要引導學生思考操作的目的,確定目標,在操作之后要引導學生回顧操作的過程,反思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操作才算完整,體現操作的價值。
例如教學“測量土豆的體積”一課,學生自己設計了操作活動來測量土豆的體積。在活動結束之后,筆者引導學生交流操作過程,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和疑問,很多小組的發(fā)言都很有代表性。有的小組在操作中發(fā)現土豆浮在水面,于是用筆將土豆推入水中;而另外一個小組用細繩吊上一個重物將土豆拖入水中,測量出兩者的體積之和后再減去重物的體積。不同的方案體現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說明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多樣性。在比較不同方法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在量杯中轉入一定量的水之后看土豆浸沒后水上升了多少的方法,比在量杯中裝滿了水之后看土豆浸沒后漫出多少水的方法要好一些,可以避免操作中的誤差。這些體驗都給以后的實驗操作帶來了啟示。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包場小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