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冬
進(jìn)入臘月,閑下來的農(nóng)家主婦們就開始為炒炒米忙碌了。
漫步于村中小巷,從家家戶戶的廚房里溢出的炒米香味勾起了我的食欲。而今雖然生活好了,孩子們也沒有了我們兒時那種對炒米的興致,但是,作為曾經(jīng)奢侈的美食,在我的家鄉(xiāng),臘月里做好炒米,過年吃餃子前煮好喝上一碗或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這一習(xí)俗還是被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
一般來說,在農(nóng)村每家都會種點糯稻,收獲以后,把糯稻加工成糯米,放水里淘洗干凈,去掉沙粒和一些不飽滿的米粒,放在竹筐里晾干后就可以上鍋炒制了。說起來,還是要用大鐵鍋炒的最好,因為鐵鍋受熱比較均勻,炒的時候,每次放半斤左右的糯米,在鍋里來回翻騰,等糯米泛黃,啪啪作響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炒制炒米,火候是關(guān)鍵,不能用木棒一類的燃料“武火”燒,而是要用稻草、麥秸、青草一類的干草“文火”慢燒?;鸷虼罅?,炒米容易糊,成品就會黑乎乎的,不僅不好看,吃起來也沒了口感;火候小了,炒制出來的炒米吃起來泛生,透出一股生米味,自然就是下品了。
炒好的炒米,母親會用塑料袋密封起來,留待春節(jié)的時候享用。大年初一,拜完年,母親就燒好了炒米水,先把水燒開,放入炒米,不能時間過長,時間長了炒米就會膨脹開來而失去味道。開鍋以后,就要盛到碗里,加些白糖,炒米軟硬適中,伴著炒米水特有的清香,喝上一碗,齒頰留香,通體舒坦。喝下炒米水墊了肚皮,香噴噴的餃子就端上桌了。過年或平日里,有親友來,正餐之前,先煮上一些炒米,里面再加上幾個雞蛋,可以說是盡心盡意的招待了。
小時,玩餓了,就會跑回家,為了不耽誤玩耍,就拿一塊煎餅,里面放一把炒米,雙手攥著,那味道也很是可口。那時候,最暢快的吃法莫過于找一白碗,抓上半碗炒米,加點白糖,攪勻,用調(diào)羹舀著吃。炒米的香和綿白糖的甜,混合到一起,那種香甜的感覺,真的是無與倫比,成為了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