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微
我是一名文科生,本科讀的是新聞專業(yè),到華盛頓大學讀了英語的博士,還拿下了英語教學、教育學和經(jīng)濟學三個碩士學位。大家肯定會奇怪,一個學新聞和英語的人怎么會同時去上一個很不相關的經(jīng)濟學碩士呢?乍看確實有些莫名其妙,而且過程十分艱難。在美國讀下這個經(jīng)濟學碩士甚至比我讀完英語博士還要痛苦。不過這段過程卻是“痛并快樂著”的,是自己通過一步步努力在失望中尋找希望,達到自己目標的旅程。下面我要來談談我為什么想在美國讀經(jīng)濟學碩士,我是如何把這個碩士讀下來的,以及讀完之后有哪些體會和感悟。雖然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一樣,但我分享的故事也許可以給你一點兒啟發(fā)。
作者博士畢業(yè)與父母合影
從興趣出發(fā)讀經(jīng)濟學
經(jīng)濟學一直是我感興趣的課程,但讀本科時,為了保持高學分績,拿到一等獎學金,我沒有勇氣選任何經(jīng)濟學方面的課程,因為我覺得這些課程比較難,自己并不擅長。事后回想起來,這種只看重成績的想法實在是有些不成熟。復旦大學在經(jīng)濟學方面的實力非常強,沒有好好利用這些資源是我本科最為遺憾的事情之一。
遺憾始于復旦,后來卻在大洋彼岸的華盛頓大學得到彌補。到了華盛頓大學讀研究生后,我的心態(tài)終于成熟起來了,我體會到成績之類的都是浮云,而自己真正對學什么感興趣才重要?!盀槭裁磳W”和“學什么”是很根本的問題。華盛頓大學很尊重學生的個性,成績保密也做得很好,這就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課。出于真心的喜歡與內心的夢想,我毅然踏上了“華大經(jīng)濟學碩士”這條華麗麗的“賊船”。而當我為了求知去學習,而非分數(shù)、獎學金、職位等外在的東西去學習時,我能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幸福。
作為一個經(jīng)濟學基礎知識和本科數(shù)學知識幾乎為零的學生,能在美國公立學校排名相當靠前的華盛頓大學經(jīng)濟學系就讀碩士,這真是我之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我卻憑著自己的毅力與幾分運氣做到了。而當?shù)玫竭@個學習機會時,我內心的那種敬畏、感恩之情,就像是一個自己追求了多年的男孩子終于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并給我微笑那樣。
與經(jīng)濟學課程的初次親密接觸
美國電影《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里面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大事都有個微小的開始。)這句話可以說是我讀經(jīng)濟學碩士的完美寫照。
在被經(jīng)濟學系錄取之前,我曾在公共事務學院上過一門“微觀經(jīng)濟學在公共事務中的運用”(Micro Economics in Public Affairs)的課程。當時,這門課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經(jīng)濟學基礎,而我當時什么基礎都沒有。我只好動用一切辦法來求得一個上課的機會。
我給教這門課的David Layton教授寫郵件,把自己以往所有跟經(jīng)濟扯得上邊的經(jīng)歷都向教授陳述了一遍,比如:GRE數(shù)學得了800分,教育統(tǒng)計學拿到滿分4.0的成績,在《紐約時報》實習期間收集過中國經(jīng)濟方面的數(shù)據(jù),看過經(jīng)濟學科普讀物……我這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反復“糾纏”最終打動了David Layton教授,他給了我上第一次課的機會,并說要在第一次課之后談談我能否選這門課。
收到這個回復之后,我找來了這門課以前的大綱和課件開始自學。上課時,教授問的第一個問題為:“微觀經(jīng)濟學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我飛快地舉手發(fā)言:“供應和需求(supply and demand)?!焙髞斫淌谟謫柫藥讉€簡單的問題,我也回答對了。我的認真打動了這位教授,他最終同意我上這門課。
我如愿以償?shù)厣狭巳松牡谝婚T經(jīng)濟學課程。我慶幸在我所就讀的這所美國大學里,我可以選讀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有老師愿意接受學科背景為零而誠心想學的學生,有一段沒有就業(yè)壓力、讓我放肆學習的美好時光。我懷著感恩的心情,也懷著“賺著了”的竊喜,虔誠地開始了我的經(jīng)濟學屌絲學習之路。
對于我的第一門經(jīng)濟學課程,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學習,基本上每個星期的office hour我都會去教授的辦公室問問題——課堂筆記里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寫作業(yè)遇到的疑問、習題的標準答案里看不懂的地方……對于我的問題,David教授總是給予耐心的回答。
除了尋求教授的幫助,我也努力爭取“抱同學的大腿”。比如,我們班有一位本科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就讀經(jīng)濟專業(yè)的美國男同學Alec。他成績好,性格羞澀,人很單純。我邀請他做我的學習搭檔,他沒有因為我的經(jīng)濟學背景薄弱而拒絕,而是欣然答應。他說提高自己學習的最好方法是教別人,正所謂教學相長。我們一起去咖啡館做作業(yè),做歷屆考試真題,一起復習筆記里面的要點……經(jīng)過David教授的點撥和這位同學的熱情幫助,再加上我自己上課認真,堅持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并勤于問問題,這門課我最終以滿分4.0的成績結課。
在經(jīng)濟學系翱翔
如果你覺得我只想蹭蹭經(jīng)濟學方面的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上完David教授的課后,我就萌生了申請經(jīng)濟學碩士的夢想。我知道跨專業(yè)申請十分困難,但我還是積極、努力地尋求幫助。上文提到的David教授為我打開了經(jīng)濟學大門,而我后來遇到的Fahad Khalil教授則是我在經(jīng)濟學碩士學習之路上的領路者和庇護人。他是來自孟加拉的一位老師,個子不高,思維敏捷,雷厲風行,講課直搗重點,毫不拖泥帶水。他聽說我要申請經(jīng)濟學系碩士的想法以后,積極地鼓勵我。他說這個要實現(xiàn)起來很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我堅持的話,他愿意支持我。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我破格被經(jīng)濟學系錄取。被系里錄取之后,我上的第一門經(jīng)濟學課便是他教的博弈論(Game Theory)。我很幸運自己能找到如此好的導師,讓我的學習如魚得水。
可以說,David教授和Fahad教授都是我人生路上的貴人,對于他們的知遇之恩我倍加珍惜。在我看來,人生中遇到欣賞自己、看重自己、愿意給自己機會的人實屬難能可貴,我一定要知恩、感恩,并且拼了命去證明和答謝這份信任與看重。所以,每當我做題做得很辛苦,快要撐不住的時候,我就會跟自己說:“微,別忘了你為什么要開始,別忘了誰幫助你開始,你忍心讓人家失望嗎?”然后一咬牙,我也就撐過去了。
我在本科沒有學過高數(shù)和經(jīng)濟學,而我的一些同班同學本科是學數(shù)學、經(jīng)濟和統(tǒng)計專業(yè)的,跟他們比起來我真是弱爆了。那時的我就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宣揚的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優(yōu)秀品質發(fā)揮到淋漓盡致。我會花很多時間去預習每一門經(jīng)濟學課程,在每門課教授的office hour去問問題,并跟教授講我的學科背景,希望他多關照我。在面對教授時,我起初有些害羞和自卑,經(jīng)過一番思想掙扎之后,我才漸漸勇敢起來,不再害怕他知道我成績不好,且沒有經(jīng)濟學方面的基礎。我反而告訴他:我在很努力地認真學習,但是我會有困難,希望你不要放棄我,我會努力達到這門課的要求。這樣的交流過程是一個很良性的互動過程。
我的爸爸經(jīng)常告訴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的后半部分在我學習經(jīng)濟學的艱難歷程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我深深地明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叫的鳥兒有蟲吃”這一點,因此在自己努力的同時也發(fā)出求助的聲音。我不僅爭取教授的支持,也爭取同學的幫助,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國同學Alec,還有來自土耳其的Ibrahim、俄羅斯的苦難兄弟Alexey、瑞典的大男孩Dany、中國同學然然姑娘、復旦的鄭學弟和龐學弟,我一直非常感謝他們的無私幫助!
很感謝這些在我的學習之路上出現(xiàn)的各方大神和貴人們。他們如燈塔般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我真心誠意地向他們請教和學習,被他們身上的諸多閃光點所打動。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體會是,尋求幫助非常重要。如果你有不懂的問題,需要幫助,那你就有責任和義務去積極向各方尋求幫助,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如果你不向別人主動訴說,別人怎么會知道你不懂呢?
讀經(jīng)濟學后的感悟
讀經(jīng)濟學碩士的百般歷練令我有諸多的感悟,下面一一分享。
第一點,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在讀經(jīng)濟學碩士之前,我在教室里總是成績很好的學生,是老師很喜歡、同學很信任、自己感覺很自信的學生。內心的那份自信讓我能很自然地向老師提問,和同學交流。然而,在經(jīng)濟學系里,我應該算是相關知識背景最薄弱的學生之一。說得更直白一點,我就是一屌絲差生。這個身份起初讓我感到自卑,不好意思去問老師問題,怕他知道我什么都不懂,也不敢去問同學問題,因為不能互通有無,自己只有“無”。
而封閉的結果就是自己更加不懂,更加落后。有段時間,我進入經(jīng)濟學課堂后就覺得自己從自信模式自動無縫地切換到了自卑模式,聽不懂的問題連舉手問一句的勇氣都沒有了。我開始明白“差生”在班上看老師、看同學、看問問題、看考試、看作業(yè)的視角是不一樣的。我也開始明白不管你在別的方面有什么特長,在這樣一個定性定量、劃定了標準的課堂上,標準就只有一個。于是我嘗試把自己放低,同時更多去理解和欣賞“差生”,因為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在學經(jīng)濟學的那些昏天暗地的日子里,我曾經(jīng)那樣卑微而痛苦地度過一節(jié)節(jié)看似沒有終點的課。
第二點,我深切體會到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重要性。我提到這個,并不因為我曾經(jīng)是新東方的托福老師,要談新東方的校訓,而是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我一邊讀著英語的博士,一邊讀著經(jīng)濟學碩士,其艱難程度和肩負的壓力非同一般,那時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了。但我很慶幸我堅持了下來。我慶幸在自己郁悶和難過的時候還能想到當初是怎樣開始追求自己讀經(jīng)濟學的夢想,是如何殷切期待這個機會的,并理性地分析了這一機會的來之不易。如今上了“賊船”,又豈能輕言放棄?
不管是回想過去,還是展望未來,不管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還是“小強”般打不倒的精神,我都咬牙堅持走過。有時候我想,自信并不是在自己最順利時做最擅長的事情時體現(xiàn)出來的,因為那時人很容易做到自信。真正難能可貴的自信是在逆境中應對不擅長的事情時還能夠相信自己,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這種在困難時還能在內心對自己說“是的,我可以”的精神更加難得,也讓自己的抗壓能力得以持續(xù)增長。
當你想要放棄時,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回頭看一看。為什么你會開始你的夢想?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你堅持走到了現(xiàn)在這個位置?也許回頭看看的時候,你的目標會更清晰,繼續(xù)走下去的腳步會更堅定。
我很慶幸自己為了內心的夢想而堅持完成了經(jīng)濟學碩士的學習。如今當我看到微積分、求導、模型、公式、經(jīng)濟理論等時,心里總能產(chǎn)生一種親切的感覺,一個個數(shù)字變得鮮活而有生命力,不再是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在看經(jīng)濟報道文章時,每當看到熟悉的術語詞匯,我都會會心而笑,并能夠更加清晰地透過文字找到關鍵所在。我清楚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沒有兩年多來在經(jīng)濟學系里痛苦的磨練,就不會有經(jīng)濟知識的熟練掌握和信手拈來。我并不知道這個經(jīng)濟學學位在我以后的人生中能夠發(fā)揮怎樣的作用,但我相信,經(jīng)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而能夠了解經(jīng)濟一定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最后一點感悟是,我覺得學喜歡的知識和追喜歡的姑娘是一個道理,等是等不來的。如果你只是等待著人家,在旁邊默默地關注著人家,那么她可能最終還是成為別人的新娘,所以喜歡一個姑娘一定要表達出來,行動起來。學知識也是一樣,如果你想學某個學科知識,就不要等了,從現(xiàn)在就開始行動。
我很開心能趁自己年輕精力旺盛時抓住機會,如海綿吸水一樣地吸收經(jīng)濟知識,能夠用一種幾近殘忍、痛苦的方式迅速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