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貓
2016年3月31日,有“建筑界女魔頭”之稱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筑師扎哈·哈迪德,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留下了400多人的事務所和上百個未完成的項目。她的離世,驚動了整個建筑界,有人說,扎哈·哈迪德的成功是一場可以被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有人說,她的設計是“形式大于內容”,總之外界對她褒貶不一,爭議不斷。
1950年誕生于伊拉克巴格達的扎哈,成長在一個優(yōu)渥顯赫的家庭,特殊的英籍伊拉克血統(tǒng)使她從小接受著不同文化的沖擊,為她的創(chuàng)造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扎哈七歲時,曾和父母到貝魯特,看一些定制的新家具。父母為扎哈選擇了一面不對稱的鏡子,那面鏡子讓扎哈很高興,從此她就愛上了不對稱的造型設計。回到家后,扎哈把房間重新布置了一番,使它從女孩的房間變成了少女的房間。扎哈的表姐喜歡扎哈的做法,也請扎哈幫忙布置她的房間,之后阿姨也要扎哈設計臥室,扎哈的設計之路就這樣展開了。扎哈曾說:“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讓我有信心做這些事。”
1972年,扎哈進入倫敦建筑學院聯(lián)盟攻讀碩士學位,后進入庫哈斯的事務所實習,她的工作主要是以畫效果圖為主,但她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的效果圖風格。此后在她自己獨立設計時,引入了更多流線型的形態(tài),但事實上,在扎哈43歲之前,還未有過任何建成的建筑項目,她曾因此被稱為“紙上建筑師”。直到1993年,扎哈推出她的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zhèn)的一座消防站,通過營造建筑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使建筑達到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2004年,她又憑借中國臺灣臺中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斬獲了被譽為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她因此創(chuàng)下了兩項紀錄——該獎創(chuàng)立25年來第一位女性獲獎者,以及最年輕的獲獎者。
不論生前還是死后,扎哈在很長時間以來都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女建筑師”,各種榮譽桂冠層出不窮,但是“女性”這一限定始終不變。
扎哈說:“許多女性是建筑團隊的成員,甚至是領導者,但無論她們多么優(yōu)秀,總被視為配角。英國人認為,你一個女人,這么優(yōu)秀,肯定有什么不對勁?!边@也是為什么扎哈一開始在國外接到委托的情況要遠好于她在英國本土的境遇,她稱自己在英國還沒有進入制度內部,只是“在邊緣搖搖欲墜”。但恰恰是扎哈所立意為之奮斗和消除的性別歧視和女性身份,令她在這個男性主導的行業(yè)中獨樹一幟,錦上添花。
生活中,扎哈年過花甲卻始終一人,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對于她的去世,國內外出現(xiàn)了一波紀念熱潮,這份紀念與其說是對她作品價值的回憶,不如說是對這位具有強烈反叛精神卻又短命的女建筑師所懷的遺憾情結。而她,也終于在死后,贏得了生前對她詬病的人的贊美,這些溢美之詞,讓 “女魔頭”終于成為“神”。
【人物速寫·創(chuàng)新】
成大事的人無一例外地都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總能在平淡無奇中玩出“花”來。扎哈畫效果圖的時候沒有亦步亦趨,而是畫出了屬于自己的風格;設計成名作時,她別出心裁地讓建筑有了海市蜃樓的感覺。她總是不按常理出牌,而這恰恰是成功所需要的。
【人物速寫·家教】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比作一塊大理石,認為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集體、孩子本人、書籍、偶然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扎哈的父母給了扎哈足夠的成長空間,相信并且支持她做喜歡的事,這樣的愛也是扎哈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