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明
一、整地
大豆種植方式可分為平播與壟作。在平播大豆地塊又分為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與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在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誤差為±1.5厘米;耕幅一致,誤差為±4厘米;回垡一致,立垡與回垡率小于5%,并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結(jié)合;無大土塊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層內(nèi)直徑大于5厘米的土塊少于5個,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達到待播狀態(tài)。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揀凈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細。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壓連續(xù)作業(yè)。
二、施基肥
春耙前,畝施腐熟過的有機肥200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氮、磷、鉀含量均為15%的多元復合肥20公斤,經(jīng)充分混合后均勻耙人土中。
三、選擇品種及種子處理
1.品種選用原則:(1)把好熟期關。品種的生育日數(shù),要在當?shù)責o霜期內(nèi)留有余地,能正常成熟,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防止越區(qū)種植。(2)要注意地勢和土壤肥力。低洼地肥力高的地塊宜選擇喜肥水的品種。(3)良種配良法。壟上精量點播、等距穴播、三壟栽培等良法,宜選用中熟、中晚熟、植株高大,稈強茂密性好的品種。窄行密植等栽培方法宜選用早熟或中早熟、分枝少、稈強、株形收斂的品種。
2.種子處理:在保證選用品種保持原品種種性的增產(chǎn)潛力條件下,可采用富爾“千斤頂”(大豆專用型)拌種,最好少對水或不對水。該藥劑每瓶250克,2瓶可拌1公頃地用種。要做到拌種均勻,陰干后種子不膨脹,種皮不開裂,然后采用含防蟲、殺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種衣劑進行包衣。
四、播種質(zhì)量。為了保證播種質(zhì)量和確保苗全、苗勻、苗壯,在播種時期上,溫度以地表面5厘米處的土壤地溫穩(wěn)定通過6-7℃時為標準,濕度以10cm耕層內(nèi)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左右為宜。如遇春旱要濾水播種以保全苗。一般控制在5月中旬之間進行播種,避免因播種過晚而貪青晚熟。這個時期播種可充分利用4月份返漿期的土壤水分,并躲過5月中旬土壤水分干旱階段,確保大豆在5月25日前出齊苗,做到秋霜春防。
五、種植密度
大豆合理密植總的原則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種宜稀,株型收斂分枝少的早熟品種宜密的原則。因地力、品種特性確定合理密度。
六、田間管理
1.壟溝深施:在大豆剛拱土時進行鏟前壟溝深松。
2.鋤地與中耕:(1)第一片復葉前鋤頭遍地,做到鋤凈苗眼草,不傷苗,松表土。(2)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鏟趟,用大鏵趟成張口壟,做到不傷苗,不壓苗,不漏草,培土不超過第一對真葉節(jié)。(3)第二次鏟趟后10天左右,進行第三次鏟趟,要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鏵帶培土板趟成方頭壟,培土不超過第一復葉節(jié)。⑷做到三鏟三趟,鏟趟不脫節(jié)。
3.化學除草:(1)播前土壤處理。在春整地后播種前5-7天處理。要求施藥均勻,流量準確,不重不漏。噴后順、斜各耙1次,施藥混土復式作業(yè),混土深度7-10厘米。注意春季土壤水分過高或過低時,不要進行土壤處理,以免影響播期。(2)如播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可在播后苗前進行化學除草。壟作栽培,也可苗帶噴藥,施藥量按噴灑面積計算,施藥后混土2-3厘米。(3)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間雜草較多時,可在雜草基本除齊商情較好的條件下,進行化學防除,宜早不宜遲。
4.葉面追肥或矮化壯稈:(1)在大豆花莢期可根據(jù)大豆具體的長相情況進行適宜追肥。如生育不足,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一般選用富爾655或富爾翠花葉面肥。(2)大豆花期如生長過于繁茂,有倒伏傾向時,可噴施多效唑、矮壯素或縮節(jié)胺等矮化壯稈劑,促進大豆矮化,平衡生長。大豆高產(chǎn)栽培中應嚴格進行規(guī)范化生產(chǎn),對重迎茬問題嚴重的地區(qū)要進行合理的輪作制度,采取包衣、種子消毒劑等技術(shù)措施,最大程度減少重迎茬的危害。種植密度應視土壤條件而定,對肥力差的地塊不宜過多增大密度以求高產(chǎn),保證大豆穩(wěn)定優(yōu)質(zhì)。
七、防病治蟲。大豆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斑??;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食心蟲等。為防治大豆霜霉病、灰斑病等, 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田間發(fā)病時可用甲霜靈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進行噴霧,每畝用藥液40公斤。防治蠐螬、地老虎畝用辛硫磷顆粒劑1公斤,兌土40—50公斤撒塘。食心蟲成蟲和幼蟲藥劑噴藥防治,在成蟲盛發(fā)期后5-6天為幼蟲防治最佳時期。在幼蟲蛀入莢里之前,用2.5%敵殺死乳油每畝20-30毫升兌水30公斤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2.5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
八、適時收獲
人工收獲在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收獲則在葉片全都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收割。
做到同一品種單收,單運、單脫、單貯。割茬要低,一般距地面5-6厘米,以不留莢為準,割后曬5-7天,放鋪需規(guī)整。為減少損失,宜在早晨帶露水時收、拉,收割損失率小于l%,脫粒損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臉率小于5%,清潔率大于95%。脫粒后進行機械或人工清選,產(chǎn)品質(zhì)量符合大豆收購質(zhì)量標準三等以上。
(作者單位:1618300黑龍江省訥河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