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長春公園 130062)
?
溫室切花百合的繁育及病蟲害防治
王瑩
(長春公園130062)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7.031
切花百合屬于百合科百合屬的鱗莖花卉,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屬長日照植物,光照長短不但影響花芽的分化,而且影響花朵的生長發(fā)育。百合不喜高溫,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亞洲百合、東方百合生長適溫白天20~25℃,麝香百合為25~28℃,夜溫在14℃以上。溫度高于30℃會嚴重影響百合的生長發(fā)育,發(fā)生消蕾,開花率也明顯降低,低于10℃生長近于停滯。
1.1生產(chǎn)地點的選擇
基地應選擇有灌溉條件的地點,土壤以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能保持適當潮濕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多數(shù)種類喜微酸性土壤,最忌連作。
1.2整地及理墑
對規(guī)劃的地塊,應提前整理犁深25厘米以上,打細整平,每畝均勻撒施2000~3000千克腐熟的農(nóng)家肥(若土壤貧瘠,還應增施骨粉、硫酸鉀等含磷、鉀肥,每畝15千克左右,百合所需的氮、磷、鉀比例應為5∶10∶10)、專用殺蟲劑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潑澆及80千克熟石灰,然后翻犁與土壤混合均勻;播種前2天,根據(jù)土壤墑情可澆透水一次,再按1.4米開墑,墑面寬1米、溝寬0.4米、墑高0.35米。
1.3種球處理
按品種規(guī)格清理種球,剔除霉爛球,將入選種球連箱放入消毒池中(1500倍代森錳鋅+500倍辛硫磷)浸泡15分鐘,晾干即可播種。
1.4播種:按行距15厘米開播種溝,溝深12~15厘米,播種時先于播種溝內(nèi)撒一把殺菌藥土(1500倍敵克松),與溝內(nèi)土混后按不同規(guī)格種球的播種量排種,種球距墑邊5厘米,每條播種溝內(nèi)大于6厘米徑圍種球均勻排9頭,小于6厘米的種球可排9~10頭,芽端向上,覆土厚度為種球徑圍的3倍左右,百合雖屬淺根性植物,但種植深度宜稍深為好,一般從種球頂端到土面距離為8~10厘米(一拳頭厚)。播種完后在墑面上蓋一層稻草或松葉,澆透水一次,這樣有利于保墑,抑制雜草,并可降低土表溫度,有利于鱗莖發(fā)育。
2.1溫度
要想獲得高品質的百合切花,在定植后的3~4周內(nèi)土壤溫度必須保持9~13℃低溫,以促進生根。溫度過低會不必要的延長生長期限,而溫度高于15℃,則會導致莖生根發(fā)育不良。這些莖生根很快會代替基生根為植株提供90%的水份和營養(yǎng),所以要想獲得高品質的百合,莖生根的發(fā)育狀況十分關鍵。生根期過后東方百合的環(huán)境溫度應控制在15~25℃,亞洲百合和麝香百合的環(huán)境溫度應控制在14~23℃。若白天溫度過高則應以通風、遮蔭來降低溫度;若夜溫達15~25℃,則百合切花花莖短,花苞少,品質降低,此時用赤霉素溶液噴澆植株以增加花莖長度的方法,具體用量因不同的生長期,不同環(huán)境溫度而有所不同,一般生長初期可少些,后期可多些。國內(nèi)的日光溫室冬季溫度普遍會延長百合的生長期,并嚴重影響切花的品質,應增加調節(jié)溫度的手段。
2.2濕度
定植前的土壤濕度為握緊成團、落地松散為好。在溫度較高的季節(jié),定植前,如有條件應澆一次冷水,以降低土壤溫度。定植后,再澆一次水,使土壤和種球充分接觸,為莖生根的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以后的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標準,即手握一把土成團但不出水為宜。澆水一般選在晴天的上午。相對濕度以80%~85%為宜,相對濕度應避免太大的波動,否則可能發(fā)生葉燒。
2.3肥料
開花百合球生長的前期主要消耗自身鱗片中貯存的營養(yǎng),因此定植前不需加過多底肥,定植一個月以后,可視土地肥力追施一些肥料。百合對鉀元素的需求量很大,可按N、P2O5、K2O=14∶7∶21的比例配制復混肥料。按每畝每次10公斤追施,每10~15天一次,直至采花前3周。同時也應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如鐵、硼、鋅等。
2.4光照
光是控制質量的重要條件,百合花芽發(fā)育尤其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并引起百合落芽,葉色、花色變淺,瓶插壽命縮短。在中國北方冬季種植百合,由于受玻璃或塑料膜等保溫材料的影響,約有25%~30%的陽光被遮擋,所以除了要保持玻璃及塑料膜表面清潔,使之透光良好外,有些品種還需進行補光,補光可用白熾燈。在好的現(xiàn)代溫室中應使用園藝用高壓鈉燈。夏季生產(chǎn)百合還要避免強陽光直射,一般用遮陽網(wǎng)遮蔭。
2.5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百合的生長和開花有利。晴天上午的8~10點,在不通風的棚內(nèi),施用二氧化碳氣丸以增加棚內(nèi)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可用其它方法,例:每隔15~20米懸掛一個塑料桶(桶到地面的高度為1米),桶內(nèi)裝好20%的碳酸氫鈉溶液,然后逐漸將配好的10%的稀硫酸溶液分3~4次倒入各塑料桶內(nèi),碳酸氫鈉同硫酸發(fā)生反應便可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60米長,7米寬的日光溫室需1.7千克純碳酸氫鈉和1千克濃硫酸(濃度為98%)。
3.1采收
至少有2~3個花蕾透色以后再采收。過早采收影響花色,花會顯得蒼白難看,并且一些花蕾不能開放。過晚采收,會給采收后的處理與包裝帶來困難,花瓣被花粉弄臟,而且已開放的花會釋放乙烯,大大縮短花的保鮮期。
3.2處理
采收后,去掉下部10厘米的、葉子,然后分級和捆扎。以10厘米一個等級為宜。捆扎在一束中的百合,最長枝與最短枝最好不超過5厘米,花頂部對齊。
3.3儲藏
捆扎后的百合應立即放入清潔的、預先冷卻的水中,再放進冷藏室,水和冷藏室的溫度最好為2~3℃。
4.1青霉病
癥狀:貯藏期間,在鱗片腐爛斑點上長出白色的斑點,然后會長出絨毛狀的綠蘭色的斑塊。被侵染后,甚至在-2℃的低溫時,腐爛也會逐步增加。雖然受感染的鱗莖看起來不健康,但只要鱗莖基盤完整,那么在栽種期間植株的生長將不會受到影響。種植后,侵染不會轉移到莖桿上,也不從土壤中侵染植株。
防治技術:將種球貯藏在所推薦的最低溫度;不要種植那些基盤已被侵害的鱗莖:感病的種球種前必須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百菌清、多菌靈等殺菌劑水溶液浸泡30分鐘,然后定植。
4.2絲核菌
癥狀:如果感染輕微的話,只危害土壤中的葉片和幼芽下部的綠葉,葉片上出現(xiàn)下陷的淡褐色的斑點。一般來說,雖然植株的生長受一些影響,但仍能繼續(xù)生長。感染嚴重的植株,它的上部生長受到妨礙,地下部分白色葉片以及地上部最基部的那些葉片將會腐爛或萎蔫而落去,只在莖上留下褐色的疤痕:
防治技術:用土壤消毒劑消毒已被懷疑感染的土壤。消毒后必須保證土壤不再受感染;如果前茬作物已表現(xiàn)受感染,就不能施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劑,那么在種植前用防治絲核菌的藥劑預先處理土壤(完全滲入土壤10厘米深處)。
4.3疫霉菌
癥狀:植株腳腐(疫霉菌)會妨礙生長或使其突然枯萎。在莖基部被感染處產(chǎn)生軟腐,成為暗綠色至黑褐色,并向上擴展,葉片變黃,在莖基部開始失色。在地上的莖部也常發(fā)生類似軟腐的感染,引起莖猝倒或彎曲。
防治技術:用一般土壤消毒劑消毒受感染的土壤;在栽培期間用控制腐霉菌的殺菌劑也能有效控制腳腐;保證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條件;防止作物在澆水后長期處于潮濕狀態(tài):在夏季土壤溫度要盡可能最低。
4.4腐霉菌
癥狀:此類菌既侵害單個植株也侵害一個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植株矮小,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變窄,葉色較淡,常萎蔫。受根腐的影響的植株,花芽干縮。將植物拔起,在鱗球和根莖部可見透明的、淡褐色腐爛斑點,或者它們完全變軟腐爛。
防治技術:用一般土壤消毒劑消毒受感染的或懷疑受感染的土壤;在栽培初期保持低的土壤溫度,在整個栽培期間,采用正確的栽培步驟:在裝有盆土和泥炭的箱栽培能使腐霉菌得到控制。
■種業(yè)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