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動
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篇,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是最具震撼力和影響力的大事件。陳獨秀在這一歷史進程的政治大舞臺上,當之無愧地扮演了主角。
日本歸來立志喚醒民眾
1915年6月中旬,在東京駛往上海的一艘海輪的甲板上,一位身著灰色西服的中年男子,雙手叉腰,英姿勃發(fā)。他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陳獨秀。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ywz/dywz201607/dywz20160720-1-l.jpg" alt="" />
19年前,陳獨秀在安徽安慶老家考上秀才第一名,金榜題名引起小城轟動,諸多名門望族上門提親,省府統(tǒng)領高將軍也托媒上門。翌年冬季,陳獨秀便與大其三歲的高家千金結(jié)為夫妻,生育了三兒一女。
陳獨秀少年得志,頗負才名,卻不安現(xiàn)狀,向往新事物。戊戌變法失敗后,他東渡日本留學,因在學校割人辮子,行為過激,被日本當局驅(qū)逐出境。歸來后,他在家鄉(xiāng)成立了安徽愛國會,到處演說,練就了口若懸河的演講技巧;同時,給上?!短K報》留日同學鄒容投稿,接連發(fā)表熱血文章,頗具影響。
陳獨秀的頻繁活動引起了清廷不安,安徽統(tǒng)領電令逮捕陳獨秀等謀反人士,陳獨秀聽到消息后連夜逃往上海。聽章士釗說《蘇報》被查封,鄒容被判刑后,他義憤填膺,滿腔熱血地與章士釗、蘇曼殊一起創(chuàng)辦了《國民日日報》,宣揚民主革命,發(fā)刊未久,風行一時。因言論過激,又被???,但這一時期的揮筆疾書令他的文字表達越發(fā)得到認可。
回到安徽蕪湖,陳獨秀創(chuàng)辦了《安徽俗話報》,因一則消息觸怒英國領事館,被勒令???。陳獨秀不甘寂寞,接到章士釗信函,邀請他到上海參加反清暗殺團,他熱情加盟,并參與策劃清朝五大臣專車爆炸事件。
再次回到安徽,陳獨秀效法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在蕪湖關帝廟成立反清組織岳王會。1907年,被人告發(fā),他又遭到安徽巡撫通緝,被迫離境,再次回日本進入英語學校深造。
上次回國,他與在新式學堂讀書的妻妹高君曼一見鐘情,這一叛逆之舉引起家鄉(xiāng)震動,他倆干脆私奔西子湖畔同居??墒歉锩鼘覍沂?,他又不甘沉浸于風花雪月,陷入了苦悶與彷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聲炮響,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喪鐘,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翌年元旦,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成立中華民國。陳獨秀精神為之一振,受安徽都督邀請,返回安徽任都督秘書長。未料袁世凱竊取總統(tǒng)職位進行復辟,他隨之又被通緝,聞風逃往上海。
走投無路之時,他又接老友章士釗日本來信,邀去東京創(chuàng)辦《甲寅》雜志,他惜別愛妻,欣然前往。他以獨秀筆名發(fā)表《愛國心與知覺心》,其文觀點鮮明,文筆嚴謹,反響熱烈。
陳獨秀站在甲板上,憑舷眺望東方,思念愛妻,歸心似箭。
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回到上海的第三個月,即1915年9月,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次年更名為《新青年》),以此為陣地,發(fā)表了許多振聾發(fā)聵的文章。這些思想解放的鮮活文字,猶如一道閃電,拉開了思想文化改造的新文化運動序幕。
1917年初,陳獨秀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他隨之將如日中天的《新青年》雜志移至北京出版。陳獨秀邀請李大釗、胡適、劉半農(nóng)、錢玄同、魯迅等名家加入編輯部,發(fā)表了大量驚世駭俗的作品,聲勢壯闊,如黃鐘大呂,響徹中華大地。
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各地迅猛擴展,極大地激發(fā)起了全國知識分子的政治激情。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社會主義新思潮,陳獨秀經(jīng)過比較鑒別,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即1918年12月,陳獨秀又與李大釗等人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這是繼《新青年》之后,指導新文化運動的又一面旗幟。陳獨秀發(fā)表了《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認識到十月革命是“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
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勢下,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一批受過良好教育、具有激進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上下求索,以倡導新文化運動為契機,為中國打開了救國救民之門。
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zhuǎn)讓給日本,消息傳來,舉國震怒。5月4日下午1時許,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三千多名學生匯集天安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在北京掀起。
陳獨秀立場鮮明地支持這場愛國運動。他在《每周評論》上連續(xù)三期出版了《山東問題》專號,詳細報道了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順勢推動了全國運動的發(fā)展。陳獨秀接連發(fā)表了《山東問題與國民覺悟》《北京市民宣言》等“重磅炸彈”,提出了“直接行動,根本改造”的目標,為運動指出了方向。
北京五四運動的爆發(fā),猶如往干柴上投入一把烈火,迅疾在全國各地燃起了熊熊大火,烈焰沖天。北洋政府猶豫再三,不得已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初步勝利,國人歡欣鼓舞。學生繼續(xù)請愿,包圍外交代表的住所,迫使中國外交代表拒簽和約,最后運動取得全勝。
多年后,毛澤東評價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
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
1920年2月一個寒冷的清晨,一輛騾車在通往天津的公路上緩緩而行。
陳獨秀頭戴氈帽,坐在車內(nèi);李大釗則打扮成收賬的生意人模樣,跨在車轅上。在幾天的旅途中,他倆精心謀劃著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建立一個像俄共一樣的布爾什維克政黨。最后商定,陳獨秀在南方,李大釗在北方,分別負責黨的籌建工作,史稱“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陳獨秀轉(zhuǎn)乘輪船來到上海,定居下來后,把《新青年》編輯部也遷到了上海。
編刊之際,陳獨秀聯(lián)絡了一批先進分子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除了激情撰文在《新青年》發(fā)表外,他還與戴季陶、李漢俊主編了《星期評論》,與邵力子主編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等報刊一起宣傳馬克思主義,并對無政府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各種思潮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態(tài)度鮮明地亮出馬克思主義旗幟。
1920年6月,陳獨秀與李漢俊、俞秀松等5人組建了共產(chǎn)黨第一個早期組織,他被推為臨時書記。這個組織實際上成為創(chuàng)建全國統(tǒng)一的無產(chǎn)階級政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者和領導核心。之后,陳獨秀還積極推動了各地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了統(tǒng)一各地共產(chǎn)主義者對建黨思想的認識,并為正式建黨做準備,11月,陳獨秀領銜制定了一份《中國共產(chǎn)黨宣言》,這份宣言實際上起了臨時黨綱的作用,為后來共產(chǎn)黨正式成立制定黨綱奠定了基礎。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陳獨秀因事務脫不開身未出席會議,但眾望所歸,大會仍然選舉陳獨秀為中共中央局書記。兩個月后,陳獨秀辭去職務,回到上海專職從事黨的事務。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瘋狂逮捕和屠殺共產(chǎn)黨員。
7月4日,一輛囚車開到壁壘森嚴的上海龍華塔下楓林橋畔。劊子手從密封的囚車里,押出了一位五花大綁、皮膚黝黑的年輕人。他就是陳獨秀的長子、時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
陳延年在革命的驚濤駭浪中,已磨礪成一名成熟卓越的中共領導人。他19歲考入上海震旦大學攻讀法學,21歲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6月,在巴黎發(fā)起了旅歐中共少年共產(chǎn)黨,他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負責編輯少共機關報《少年》。1924年12月,他回國赴任中共廣東區(qū)委書記,與中共廣東區(qū)委軍事部長、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一起,組織領導了省港大罷工。1927年5月,他任中共江浙區(qū)委書記(包括領導中共上海和安徽等地組織),被選為中共五大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監(jiān)斬官驗明正身后,吼叫道:“斬首!”陳延年面對屠刀拒絕跪下,橫眉冷對劊子手,突然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共產(chǎn)黨萬歲!”寒光閃爍,年輕的勇士站著被亂刀砍死,遇難時年僅28歲。他用生命踐行了生前的誓言:“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犧牲,勝過千萬張傳單。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產(chǎn)黨員!”
遠在武漢忙于應對腥風血雨的陳獨秀聽到長子遇害的噩耗后,如同晴天霹靂。幾天來,他寢食難安,肝腸寸斷,深悔自己違心地服從共產(chǎn)國際的命令,關鍵時刻,幾次對反動政府作出退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因共產(chǎn)國際不了解中國國情,作出了許多錯誤指示,陳獨秀作為中共主要領導人,在大革命的中后期不自覺地推行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故此,1927年7月,這位中共一大至五大黨的主要負責人被停止了職務。
蔣介石懸賞三萬元緝拿陳獨秀。陳獨秀從武漢秘密回到上海,在提籃橋附近永興路11號的一幢石庫門里過起了隱居生活。失去了為黨工作的機會,他的心里苦悶彷徨,寢食不安,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郁悶,他開始潛心研究起了文字學。
一天,陳獨秀的次子陳喬年來探望父親,陳喬年時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央委員。談起大革命失敗的原因,他責怪父親:“失敗你是有責任的,你對汪精衛(wèi)過于相信?!标惇毿愀械轿锪艘欢亲拥臍?,終于發(fā)作了,父子兩人不歡而散。未料這是他倆的最后一次見面,令父親后半生懊悔不已,因為次子不久就犧牲了。
1928年6月6日,26歲的陳喬年被軍警五花大綁地押往上海西區(qū)的龍華塔下。這位皮膚白皙、英姿勃勃的年輕志士,也像哥哥一樣,遭到嚴刑毒打。敵人從他的嘴里掏不出黨的機密和同伴,便決定槍決他。在被押出牢房時,陳喬年平靜地與難友告別:“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面對槍口,陳喬年昂首挺胸,正氣凜然地責問劊子手:“共產(chǎn)黨何罪之有?該殺的是你們,你們才是禍國殃民的賣國賊!”隨著幾聲槍響,又一位黨的寶貴人才飲彈倒下,壯烈捐軀。
走出監(jiān)獄宣傳抗日
1932年10月15日深夜,因叛徒出賣,陳獨秀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很快引渡給了上海市警察局。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時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fā)生,陳獨秀在南京老虎橋監(jiān)獄獲悉蔣介石被抓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托人買了酒菜,對著鐵窗外的明月,自言自語:“延年啊喬年,為父的為你倆酹酒一杯?!苯蛔±蠝I縱橫。
后經(jīng)胡適等名流多方呼吁,國民政府終于同意保釋陳獨秀,但還需他寫一份“具結(jié)悔過書”。陳獨秀聽罷勃然大怒,斬釘截鐵地說:“我寧愿炸死在牢獄里,實無過可悔!”
在南京籌備八路軍辦事處的周恩來、葉劍英等人來到監(jiān)獄探望了陳獨秀,并將其名字列入第一批要求釋放人員的名單中。在周恩來等人的奔走努力下,陳獨秀終于走出了監(jiān)獄。在大牢里熬了五年囚徒生活的陳獨秀,沒有消沉,瀟灑地彈去身上塵埃,又激情著文發(fā)表抗日見解,拖著多病之軀到重慶等地宣傳抗日。
1938年8月,在國破家亡的戰(zhàn)亂年代,這位患有嚴重疾病、居無定所、沒有固定收入的花甲老人,在年輕妻子潘蘭珍的陪伴下移居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
1942年5月,五次被捕、幾度沉浮、漂泊了一生的陳獨秀飲恨病逝于四川江津一座叫鶴山坪的小山上,享年63歲。
歲月如流,70余年悠悠逝去,但歷史不會忘記陳獨秀,共產(chǎn)黨更不會忘記他的豐功偉績。
(龔寶良薦自2016年5月12日《解放日報》)